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新闻     
《商务周刊》2008,(10):16-17
海信科龙联姻惠而浦日前,海信科龙与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美国惠而浦联合宣布,双方将以合资组建新公司的方式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研发、制造高端洗衣机和冰箱产品。双方组建的合资公司选址浙江湖州,注册资金4.5亿元人民币,投资额将达到9亿元,双方各占50%。新公司将集合先进技术致力于高端洗衣机和冰箱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现阶段规划产能分别是洗衣机达到200万台,高端大容积冰箱100万台以上。似乎是为了表决心,4月29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承接跨国公司业务外包发展很快,但是许多简单加工和服务型的跨国生产外包代工企业遭到来自跨国公司的挤压。严重影响到当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中间产品价格的角度解释跨国生产外包代工企业被挤压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生产工序国际转移和生产制造外包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重点探讨了外包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参与国际生产的外包承接策略.承接跨国公司及其在华投资企业的生产外包业务完全可以作为现阶段中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的主要途径,从而有可能借助外包承接活动的推动实现制造业产业的成长和升级.  相似文献   

4.
一、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中,发达国家是外包业务的主要发包国,其中美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欧盟和日本占三分之一,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承接国,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而印度是亚洲最主要的承接国,其次是中国和东盟;欧洲的主要承接国为爱尔兰和东欧国家;拉美的主要承接国是巴西。  相似文献   

5.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为我国提升产业结构、克服自然资源、环境容量不足提供新的切入点.企业作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出台鼓励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具备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随着国际服务业转移日益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应找准服务外包业务切入点,发展规模经济,增强企业实力和活力;根据企业优势选择相应的服务外包模式和切入点;重视市场调研,提升企业沟通能力;树立服务品牌,优化企业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正在兴起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能力和质量等方面,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面对全球服务外包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如何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服务外包的兴起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提出需要反思和应对的挑战性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品牌企业,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促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正在兴起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能力和质量等方面,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面对全球服务外包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如何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服务外包的发展情况 (一)目前世界的发展形势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在全球外包支出中,美国占了约2/3,欧盟和日本占近1/3,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地,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编读往来·(联系我们:zsweekly@126.com)家电业也是广东省的一大支柱产业,由于海信收购科龙,广东人对海信的关注空前高了起来。今年的春季广交会上,海信电器和科龙一起展出时,我们广东人又看到了自己喜爱的品牌,也渐渐熟悉和接受了海信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上海地区,利用与本土IT外包承接企业有业务往来的跨国公司(发包方)数据,对离岸IT服务外包发包方选择承接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承接企业的项目运营交付能力、国际市场品牌竞争力、行业知识和领域经验、技术和创新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对发包方选择服务外包承接商有显著影响,跨文化沟通和协调、成本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本土服务外包承接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在国际接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继20世纪制造业全球大转移之后,不可逆转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转移方式。近年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的就业增长。本文将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背景现状、就业效应、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敏 《北方经贸》2011,(11):16+18-16,18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能耗低、附加值高,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因此,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成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加强服务人才的培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4.
1911年,美国密两根州,惠而浦创始人Upton家族成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式洗衣机。此后,惠而浦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改良微波炉、第一台自动除霜冰箱、设计了第一个太空空间站厨房……创新以及让人类生活变得简单的理念,成为惠而浦永葆青春的动力。如今,惠而浦已经从103年前的小作坊,成长为覆盖洗衣机、微波炉、冰箱、空调、洗碗机等九个品类的全球领先的白色家电国际巨头,产品销售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惠而浦推出新的品牌定位——“创·易生活”。惠而浦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芭芭拉说,“创·易生活”意味着“创新和科技就是为了生活变得简单而精彩”。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以代工方式"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代工企业应在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国内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将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延长在国内的产业链环节,进而构建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价值链(NVC),成为国内价值链的治理者,从而实现以一个更加均衡的国内生产体系网络嵌入全球价值链(GVC),通过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上的资源整合,实现以本土企业成长带动代工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统一品牌策略统一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对于其生产或经营的所有产品都统一使用一个品牌的策略。现实生活中实行统一品牌策略的企业为数众多,不少企业因此而创出了名牌,如全球最大的制造型企业——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对于其生产的所有产品包括医疗设备、航空产品、机电产品、能源设施等都统一使用了“GE”品牌;荷兰飞利浦公司对于其生产的冰箱、空调、小家电等全部产品都统一使用了“PHILIPS”品牌;瑞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新一轮服务产业转移,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但是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服务外包的过程,分析了影响服务外包的风险因素;最后,对风险的控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推动服务外包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抓住全球服务外包业空前发展的机遇,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未来几年我国将大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启动了支持服务外包发  相似文献   

19.
跨国外包作为产品内专业化分工在国际市场的延伸,使参与其中的国家和行业生产都得到了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内资企业多利用劳动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以外包的承接方身份参与跨国外包。本文首次从外包承接企业角度出发,利用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承接外包对其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资企业承接国内的外包业务并不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但是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这说明,内资企业在承接国际外包的情况下,能够从国外的外包商那里获得相应的生产技术、工艺或者经营管理知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球价值链整合的中国企业服务外包承接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毕飞 《商业研究》2008,(4):135-141
在跨国公司对华业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应以IT外包为重点,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构建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三步走"战略框架。中国企业应该首先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通过设立技术监听站与介入突破性创新、构建学习联盟与伺机反向并购、扩大企业规模与进行深度专业化等手段有针对性承接生产者驱动的IT外包、采购者驱动的IT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最终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