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以2011年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帝J缺陷披露时会计盈余薪酬契约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会计盈余薪酬契约有用性更低;相对于披露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公司,会计盈余薪酬契约有用性更低。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有利于提升薪酬契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更倾向于"监管需求"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往往会导致高管的变更,而高管变更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并且这一结果在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并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仍然需要强化外部审计与政府内控监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压力传递价值,有助于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强化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改进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并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为基础,从聘请事务所情况;是否明确区分一般、重要和重大内控缺陷;对内部控制问题的说明是否清楚明确三个角度对内控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分析影响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原因,建议从提高管理者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认识、完善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加大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等方面来改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并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为基础,从聘请事务所情况;是否明确区分一般、重要和重大内控缺陷;对内部控制问题的说明是否清楚明确三个角度对内控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分析影响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原因,建议从提高管理者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认识、完善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加大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等方面来改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以2011-2012年度深交所413家主板非金融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后银行等债权人的反应,结果表明:在银行等债权人进行是否贷款的决策之前,较为关注CPA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在做出贷款决定之后、进行贷款期限决策之前,较为关注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债权人对上市公司披露其内控缺陷是有反应的,或者说内控缺陷披露具有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是:内控信息缺乏实质性内容;企业内控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对内控评价报告的鉴证缺少统一的标准;内控信息可靠性较差;内控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等等。应从内控信息披露责任主体、披露内容、披露方式、与其他信息披露问题的协调这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以提出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2年披露的年报及相关信息为样本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对沪深两市178家样本上市公司2012年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公司存在较高的资本成本,缺陷的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呈现显著正相关,权益资本成本对缺陷信息的披露敏感度更高。对控制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股权投资者更有动力积极获取公司经营管理信息,而债权投资者更关注财务指标信息。总体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作出了较为稳定的资本成本定价,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资本市场来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2年披露的年报及相关信息为样本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对沪深两市178家样本上市公司2012年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公司存在较高的资本成本,缺陷的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呈现显著正相关,权益资本成本对缺陷信息的披露敏感度更高。对控制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股权投资者更有动力积极获取公司经营管理信息,而债权投资者更关注财务指标信息。总体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作出了较为稳定的资本成本定价,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资本市场来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际控制人视角,以2009~2010年深圳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很大;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且下一年改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也较大但显著性低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自然人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但下一年改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且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相似文献   

10.
以2009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自愿性披露主要受地区治理环境、上市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等三大因素的影响;更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性披露的公司可能也暗示了其本身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并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披露渠道与形式不统一、披露内容过于简单空洞以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较少等问题。应强化监管,规范信息披露的渠道、形式和内容,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自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颁布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载体变化明显,披露形式和内容经历了不断的调整,更加具有可比性。基于农业银行2010年7月15日于上交所正式上市,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2015年国有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作为分析对象,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载体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管理当局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文章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改善内控环境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内控制度的失效,很大程度上是内控环境的缺陷所引起的。针对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强软环境建设和群众监督,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全面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学历水平通常意味着拥有更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更理性的行为,而在愈发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资本市场中,作为核心管理者的首席执行官(CEO),其教育背景是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具有重要联系?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CEO教育背景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学历CEO能稳健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CEO学历水平有效提升了CEO能力,从而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而CEO能力所隐含的声誉也是重要机制之一。分项检验结果显示,高学历CEO主要提高了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及信息与沟通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代理问题成本高、规模小的企业,高学历CEO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CEO个人特征的经济后果研究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为经理人的治理作用增添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我国证监会同样在2009年年报规定中明确规定在年报“公司治理结构”部分专项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近两年我国有关内控披露法规出台很多,但在实践方面却存在问题。立足于国内内控披露现状,以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作为分析典例。揭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地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审计视角,探析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在透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企业内控意识、内控环境、风险管理、内控执行力、内控评价标准体系、内控信息化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审计对策,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2年强制披露后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整体情况、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以及对整改措施的描述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提出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内控执行是否到位都和内控环境密不可分。本文以山西工程机械厂的内部控制环境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文献检索和案例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7年上交所鼓励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这一特定制度背景,实证检验了金字塔结构及其所带来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对内控自评报告自愿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能性越低。如将现金流权按照比例大小分成两组时,则出现不同的情况:当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较小时,终极控制股东为了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更为倾向不披露内控自评报告信息;当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较大时,现金流权比例限制了终极控制股东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动机,因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对上市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信息自愿披露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