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脑出血患者61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总有效率为70.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药联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78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89例患者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89例患者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昏迷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联合应用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对患者认知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联合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 d后,两组WCST评估系统的分类、概念形成、学习记忆和认知转移评分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IL-6、CRP、TNF-α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联合应用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治疗,疗效理想,可减轻患者认知障碍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节苷脂6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一日一次静点。对照组不加用上述药物。两组均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总疗15天。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5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87例患者分为3组,纳洛酮组29例,醒脑静组29例,联合组29组,比较3组患者痊愈时间、显效时间、有效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痊愈时间、显效时间、有效时间均明显低于纳洛酮组及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在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止血等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止血治疗,且严密监测用药后24、48 h的止血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48 h止血总有效率为94.3%远高于对照组的61.4%。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间对48 h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04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体温、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以及呕吐情况等比较,研究组恢复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恢复所需的时间短;两组临床疗效对照情况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治疗总有效率;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其治疗的疗效甚好,能够改善患儿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临床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及有关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38%和93.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和73.68%(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且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注射液联合地高辛片的疗效.方法 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2 组,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及伴发疾病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丹参注射液静点,地高辛片0.125~0.25mg 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高辛片0.125~0.25mg 口服,每日一次,均4 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部分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均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黄芪、丹参注射液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年共收治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扩冠、营养心肌、抗凝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8.9%;心电图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1.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酒石酸美托洛尔、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绞痛有效控制,心电图改善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注射液静点,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及6min步行试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黄芪、丹参注射液静点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对临床疗效、预后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及GFAP、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97.14%)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77.14%)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GFAP、NSE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应用于sTBI患者治疗中,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降低GFAP、NSE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中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与醒脑静注射液相关的文献,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有效性及安全性两个方面对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重症颅脑损伤及酒精中毒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无其他过敏和中毒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