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民和日本农民在发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但由于国家政策选择不同,导致了农业发展道路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通过对中日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农民受教育状况和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农民的发展出路,更好地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山东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县域经济与农民转移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仍需重点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近8亿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本文论述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静 《理论观察》2009,(1):114-115
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农民的非农就业收入,其增长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转移出来;二是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充分就业;三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能随经济发展而稳步提高。实现三方面因素共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共同努力,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即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市民化是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实现背景下的重要课题。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对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关系当前农村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增收问题。目前增加农民的收入要从两方面着手,即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深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土地转移到城镇.农民的转移在造就了城镇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村的劳动力总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总体环境的稳定,但是,主力劳动力的转移则给农村经济特别是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农民断代问题的出现及扩张就是主力劳动力转移的后果.农业对年轻人的吸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应该推广农业生产发展新模式,加大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提高农民地位.  相似文献   

8.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是减少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如不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其他因素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减少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些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是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体制性障碍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被迫滞留于农业,无法向外转移,不仅减少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同时限制了农业收入的增长。因此,必须要尽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城市化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桓台县委、县政府以实现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农村“三化“目标为总抓手,始终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保障农民充分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0年,全县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90%减少到48.5%,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年的88元增至351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57元.据县统计局调查统计推算,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700元.可以说,大转移带来了大增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政策缺失、农民教育内容缺失、农民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方式陈旧。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比较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对这些不同转移模式的产生的背景及相关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择优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认为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中揭示了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强调解决好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和农民及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规划,指明了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重大举措.而农民外出务工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合理有序正常转移的主要形式,关系到协调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一特殊群体,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还将急剧增加.目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大理市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刻不容缓.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大理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大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改善农业人口的分配状况,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农业的发展和保证农民增收,都有着非常重耍的作用。 那么,农业人口的分配该如何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该向哪里转移呢?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箱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入世的现实国情,分析了我国现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转移困难所在。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向国外劳务输出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钟胜 《老区建设》2008,(9):49-50
近年来,由于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农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笔者仅就政府在转移农民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有所作为,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