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国家和国际标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显示,国家和国际标准量的增加对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均产生正面的作用。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影响更加显著,并且它们对于出口总额的正面影响都要大于对进口总额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将有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都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文章主要以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为例,研究中国OFDI对我国贸易产品结构的影响。首先借鉴相关理论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机理,其次统计对比2003~2015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与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数据,分析我国同东盟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的变化,最终对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中国OFDI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谷宇  高铁梅 《世界经济》2007,2(10):49-57
本文通过建立GARCH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及其对中国进出口的长短期影响。分析表明:在长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进口、出口的影响显著不同,对进口表现为正向冲击,对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在短期内,对进口、出口都表现为负向冲击,但对进口的冲击效应稍大。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扩大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顺差。本文分析还表明,中国出口主要受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及FDI的推动,且出口对价格变动很敏感;中国进口的增长则主要受中国实际收入增长的推动,且对价格变动不敏感。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显著不同反映了中国经济内外需求不均衡,贸易结构、贸易方式不合理等经济中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4.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通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物贸易运输环节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依据中国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引入预计贸易增长空间与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结合回归分析与反事实分析方法测算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造成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运输距离对中国与伙伴国贸易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伙伴国人口总量与区域贸易协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上具有"非对称"特征;中国进出口贸易均面临典型的非效率问题,其中进口层面的效率问题更为突出;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使中国出口与进口的预计贸易增长空间提升19.4%与10.1%以上,若进一步释放现有贸易环境的潜力,中国出口与进口的极限贸易增长空间将分别得到26.3%~263.6%与14.6%~779.7%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通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物贸易运输环节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依据中国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引入预计贸易增长空间与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结合回归分析与反事实分析方法测算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造成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运输距离对中国与伙伴国贸易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伙伴国人口总量与区域贸易协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上具有"非对称"特征;中国进出口贸易均面临典型的非效率问题,其中进口层面的效率问题更为突出;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使中国出口与进口的预计贸易增长空间提升19.4%与10.1%以上,若进一步释放现有贸易环境的潜力,中国出口与进口的极限贸易增长空间将分别得到26.3%~263.6%与14.6%~779.7%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8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数据,将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进行对比分析,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变化特征,并与服务贸易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偏低,服务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渐趋优化,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则呈现两极分化的不平衡发展态势,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依旧占据主体部分.因此,应高度重视国内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扎实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拓宽服务贸易合作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C-D模型和标准贸易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基础上,从出口、进口过程中经济要素的不同转移方向的分析角度说明了中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对主要贸易伙伴福利水平的影响及作用途径。基于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揭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贸易伙伴福利水平影响的差异性。从静态角度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对欧美经济体福利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与亚洲近邻则呈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对主要贸易伙伴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呈现持续放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GARCH模型度量了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并基于VAR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中国对日进出口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汇率波动效应,出口价格效应为正,进口价格效应为负,且出口价格弹性大于进口价格弹性;中国实际收入是推动中日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内,人民币贬值不能改善中日贸易逆差状况,并且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较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日贸易的长短期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中日贸易问题的根本不在人民币汇率,而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刘钻石  张娟 《亚太经济》2015,(6):103-110
本文把635个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27个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利用工业品外部金融依赖度、实物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密度和自然资源密度4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不平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实物资本密度低的行业、自然资源密度低的行业转移。根据贸易整体要素密度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四个维度表示的贸易结构中,多年来都是进口要素密度指数高于出口要素密度指数,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更为显著。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净要素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母国的视角出发,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效应机制,使用2003~2012年中国对45个国家及地区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跨国面板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能够产生明显的创造效应,且反向进口效应要大于出口引致效应。对按照投资动机划分的经济体类型进行分样本回归发现,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出口贸易效应存在国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外贸业务一般即指进出口贸易,具体是由出口和进口两部分所组成。我国对外开放29年来,外贸的出口业务应该说是发展得非常好的,但是进口业务的发展,就其规模与结构来看,都比不上出口业务。在当今出口业务的发展条件受到一定影响的情况下,外贸如何提高进口业务就显得比较重要和迫切了。文章就当今进口业务发展的历史、现实困难及解决的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与进出口价格相关联的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模拟了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贸易结构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冲击提高了货物出口和进口比重,使货物、服务出口比例更加不合理。具体而言,对初级产品、其他工业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各类服务占货物或服务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具有同方向的作用效果,出口比重提高,进口比重也提高,而反之亦然。虽然能源价格冲击恶化了出口结构,优化了进口结构,但长期而言弊大于利,对我国贸易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颖  董莉 《新疆财经》2014,(1):57-63
本文在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上,以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为研究样本,利用2003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饿罗斯及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均具有明显的出口促进效应,除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外也都具有进口促进效应;中国对饿罗斯及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较为明显的国别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在要素禀赋、中国对其投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以及东道国自身投资自由度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比较优势及进口市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大燕  朱晶 《世界经济研究》2015,(2):115-126,129
文章通过贸易专业化指数、结构优化指数等5个指标,对中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4个粮食品种的比较优势、进口市场结构变动程度及变动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稻谷比较优势逐年下降,玉米和大豆的比较劣势进一步凸显,小麦比较劣势明显但有所改善;4个粮食品种的进口来源高度集中,稻谷、玉米和大豆的进口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而小麦的进口市场结构则呈现出恶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稻谷、玉米和大豆进口市场结构的优化过程较不稳定,且3个品种的进口市场结构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同时,玉米进口市场结构在近五年已由优化趋势转为劣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世界粮食生产与贸易的均衡格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海外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内粮食产业出现了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包括供需结构变化、大豆进口持续增加、粮食生产主体进入"老年化"、粮食绿色转型还不彻底等,未来破解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背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会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基于粮食安全新形势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应从注重国内保障、数量增长、生产收储环节及追求化学产量转向全球视角、食物营养与安全、全产业链及藏粮于技,并从生产、消费、储备、流通和风险防范五个层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和目标。建议未来从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壮大各类粮食产业经济主体、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深化粮食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战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2009年7月开始,截至2011年3月,广东作为第一批试点省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显示三个突出特征,亦即,人民币结算规模不大;区域范围主要集中在对港澳台及东盟贸易;主要集中于进口,出口所占比重很小。这三个特征的出现,估计主要与广东进出口结构、人民币升值趋势、出口企业竞争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阶段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形势,文章利用协整分析方法,根据江苏省2000—2011年相关数据对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和区域经济的增长之间表现出了正的相关性,但是进出口总额的增长效应不明显,这可能与进出口的结构不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开放后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文章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技术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和进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和出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地区看,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东部地区的效率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并且贸易的影响大于投资。最后,文章提出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提高各地区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工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但是,整个中国医疗器械工业还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表现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产业组织分散,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大型高精尖设备大量进口,而常规性设备又供过于求。三是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失衡。从近几年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的进口基本都大于出口。从进出口产品种类看,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出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常规性医疗设备。四是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形资产创造的企业竞争能力薄弱。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中国2013年-2014年商品进出口贸易额概况、固定汇率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对外贸易层面、浮动汇率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对外贸易层面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