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基于东中西部地区GDP的各项指标,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接着从制度、资本、劳动力、政策和历史等方面探究了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原因;最后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差异性显著,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中部,省际经济差异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倒U型趋势,其中制度要素和政策要素的作用尤为重要;并给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黑龙江全省及各地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发现其呈现出波动和不平衡的特征,效率改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经济开放度、科技水平、金融支撑能力对黑龙江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强,工业比重增加却不利于其增长。根据全省及各地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提升黑龙江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流动态势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相耦合。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例,分析迁移对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地区差距的影响。通过运用泰尔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证明了迁移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建立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1991—2004年期间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大于3%的条件收敛。并且人口迁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塔吉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国家,其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障及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评价塔吉克斯坦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能够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为了避免一般资源环境单要素评价方法的不足,从自然资源供需视角出发对塔吉克斯坦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资源环境系统的优劣势,从而为塔吉克斯坦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系统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丽  李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4):21-25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构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2011—2019年皖北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不佳,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有所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提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总体上处于低等耦合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高度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是以资源的高耗费来支撑高投资和高出口。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的生态环境等因素使得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日益增大,我国经济必须从主要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转向依赖技术创新和生产率要素的提高。但是,  相似文献   

8.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创新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在分析科技服务业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链和科技支撑要素综合维度研究了科技服务业细分业态之间的互动机理;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升级、产业融合三个维度研究了科技服务业和重点产业间的耦合机理;从政府行为、金融环境、行业技术进步、基础建设、公众意识等方面研究了宏观外部环境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支撑机理。可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和医疗条件持续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亟待深入探究。文章基于要素禀赋视角,利用2000—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再次检验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水平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能通过促进整个社会要素禀赋质量提升和结构改善两条路径推动技术创新;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给技术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是决定东道国吸收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文章梳理了FDI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既实证考察了FDI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也检验了FDI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FDI对人均实际GDP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增加;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FDI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投资及增加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中等地区,FDI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FDI既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要素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运用引力模型测度创新要素流动量,以2001—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OLS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创新要素流动除了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还可以通过知识溢出影响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的创新要素流动能促进经济增长,但西部地区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合作、出台创新活动相关政策、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健 《特区经济》2010,(7):13-15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探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特征,造成我国各省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集约性因素。国际贸易通过传染效应、干中学效应、演示和培训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种高度依赖于地区创意能力的“发展的创意模式”。通过剖析地区的创意生产过程,提出地区创意生产系统及其特征,并借鉴波特的菱形构架理论提出了地区创意力决定的六要素模型。通过系统论述“发展的创意模式”,为创意社会条件下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经济成为主流商业模式、经济规模效应凸显等特征,拥有数字基础设施的体系化、生产要素的数据化、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和数字平台的载体支撑等要素,并且发挥了重建社会生产关系、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经济增长动能、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等功能。尽管如此,我国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充分的风险、数字鸿沟与贫富分化的风险、相关政策体系建设滞后的风险以及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风险。因此,我国亟待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消除数字鸿沟与贫富分化问题、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健全核心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学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中心力量,尤其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尚处于外延粗放型增长阶段,资本的自我积累能力和再生能力较差,内涵增长能力相对不足,"发展"基本上是靠投资来支撑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港澳台)的行政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马尔科夫链研究科技金融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但由高及低“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差距在扩大;第二,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经逐年增长仍处于中水平状态,且地区差异逐渐扩大;第三,马尔科夫链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具有邻近效应,每个研究时段有不同程度的耦合协调等级提升。  相似文献   

18.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区域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更是国家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下我国县域经济呈现主体实力仍相对不足、不同县域之间分化日益凸显、产业发展低层次日益固化等特征,发展面临着环境及土地双约束与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要素向上单向流动与高质量发展要素需求、财政收入增长迟缓与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等多重矛盾。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困境上,建议以理性上级政府的顶层设计为基础,有为县域政府的先行先试为支撑,强化县域内生发展能力为关键,加快县域对内对外开放为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从鲁尔经验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要打破资源型产业自我强化、单一发展的局面;促使要素递进、产业层次递进、产业关联演进和产业组织优化;弥补产业结构缺口和落差;提升产业重组、升级和支撑能力;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合理化和高级化,实现资源型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的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