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从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转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后,人民币汇率是否真正走向灵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议题。根据判断一种货币害怕浮动的三大指标,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月度汇率、中国外汇储备月度变化、中国政策利率月度变化都证实人民币至今仍害怕浮动,只不过害怕浮动的程度较新汇改前有轻微下降。人民币害怕浮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多年追求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要求稳定的汇率。  相似文献   

2.
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幅一直甚少,这并非反映了市场条 件下的人民币汇率的真正稳定,事实上恰好反映了我国外汇市场的不完善。 不论是从参与主体来看,还是汇率的形成机制来看,人民币汇率都是被人为 地限制了浮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外汇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人民币 波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李扬  余维彬 《经济研究》2005,40(8):24-31,53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确定汇率形成机制变革和汇率水平变化的优先次序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机制改革优先,并且在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汇率稳定,应当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战略。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适当选择。在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中,货币错配构成我们的主要风险。为了有效管理这一风险,中国应保持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在稳步推行资本项目放松管制过程中加强针对货币错配问题的审慎性监管,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4.
面对金融国际化,新兴市场国应更重视汇率问题.引导新兴市场国的汇率政策选择的理论,如著名的"中间空洞理论"现在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因为不少实证研究表明新兴市场国表现出"汇率浮动恐惧症".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率的实证分析以及对贬值紧缩效应等的分析,新兴市场的"汇率浮动恐惧症"是合情但并非合理的表现,新兴市场国家事实上可以享用汇率浮动的好处,无需将自己陷入对浮动的恐惧当中,这样新兴市场国的汇率政策及汇率选择有了更大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金融改革为背景,首先在概括资本市场与汇率浮动关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汇率形成机制,理清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浮动之间的具体关系。其次重点运用了项目网络图工具,理出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关键路径——即完善企业债券市场-建立和完善外汇现货市场-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债券。关键路径分析表明:实现人民币在外汇现货市场的国际互换和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债券市场的国际借贷,将是实现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段建荣 《时代经贸》2007,5(1X):127-128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2006年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5%。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所在的分析,结合经济运行的效率,分析目前我国应采取的最优汇率政策,以及该最优汇率政策所应具有的特点,最后得出关于我国最优汇率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人民币升值近两年来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也纷纷要求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是否升值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就业关系重大。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不仅关系到进出口贸易,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和社会民生。人民币升值问题是多方利益间的博弈,对不同利益方,其利与弊也不同。本文主要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就人民币升值的利于弊进行论证阐述。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经过几年的运行,进入2011年,人民币升值的势头依然强劲.人民币不断升值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巨大,本文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我国实行调节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7年来,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犹如一把双刃剑,给我国经济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给我国一些产业带来了危机,同时也赋予了转机。  相似文献   

11.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在深入探讨汇率的定义、内涵等内容后,得知汇率易变性的相关特征点。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2006年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5%.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所在的分析,结合经济运行的效率,分析目前我国应采取的最优汇率政策,以及该最优汇率政策所应具有的特点,最后得出关于我国最优汇率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货币制度的缺陷导致金融危机不断爆发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不断。自30年代危机之后,又先后爆发过英镑危机、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南美金融危机、东南亚危机、俄罗斯危机等。据不完全统计,在1980~1997年的17年中,181个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中133个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货币危机。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加巨大。多数学者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去解释这场危机,但各种解释大多停留在危机的表层。我们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之后,继续实施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仅会使我国付出放弃独立货币政策的代价,而且会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加剧、货币内外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国际金融新规则还可能使我国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我国应该退出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重返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而非名义汇率的稳定。同时要实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增加海外投资,大力促进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政策措施,以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进行重大改革,之后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后的利弊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韩国和包括我国台湾省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相继大幅贬值。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决定人民币年内将不贬值,这对于深受金融危机重创的东南亚国家无疑是雪中送碳,对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来说,也做出了巨...  相似文献   

17.
浮动抵押突破了传统固定抵押制度对抵押物范围的局限,将其从“现存财产“扩大到“将来财产“,因其在商业融资中有巨大的价值,在国际商业信贷中备受青睐.与固定抵押相比较,浮动抵押的界限显然较为模糊,实务操作中变数较大.我国在对外借款中,已经出现了浮动抵押条款.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立法,构建高效、实用的浮动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浮动抵押制度的具体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动抵押制度是我国<物权法>刚刚确立的一种新型抵押担保方式,浮动抵押权人由于不能对抗善意的买受人,为保护其优先权的实现,浮动抵押权人会与抵押人约定限制、禁止转让抵押财产或限制、禁止再设置其他抵押,该限制性条款不应对抗善意的买受人,同样不应对抗善意的再抵押权人,如限制性条款已登记公示则可对抗再抵押权人.浮动抵押权与固定抵押权冲突时应以固定抵押取得财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来解决两个优先权的冲突.浮动抵押权与浮动抵押权冲突的应以登记优先为原则行使优先权.  相似文献   

19.
汇率与FDI一直是国际经济学中重要的两个话题,深受学术研究者和学者的关注。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并在将来实行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政策,允许对美元汇率在千分之三上下区间中浮动,并于同年8月4日宣称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这表明我国人民币将渐渐走向市场化,最终将由市场来决定汇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国内企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获得了历史难得的机遇,同时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也十分严峻。随着市场竞争范围的扩大和加剧,对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的要求变得愈加重要。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必须伴随大量资金和原材料的支持。因此,通过市场融资成解决企业增资、扩大经营规模,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灵活高效的担保方式是解决市场融资问题的前提和要求。过去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沿用担保法规定的几种传统的担保方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着眼于未来,过去的那些担保方式不能全面满足和适应企业融资担保的需要。目前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已经开始通过采取一种重要、高效的融资担保制度——浮动抵押,浮动抵押是《物权法》规定的一种新类型担保工具,但《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并未对浮动抵押权的登记做出特别规定,登记实践中各地的把握标准不一,本文正是对浮动抵押登记的效力跟范围作进一步的论述跟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