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经济探讨》2009,(9):58-62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收侵权责任的请求权主体包括被征地的农民集体、农民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征收侵权的过程中,农民集体基于其享有的土地所有权受到侵害而享有请求权,农民个人基于其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侵害享有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型经济主体和经营模式在农村的出现。农村土地的价值正面临新的提升,并且这种价值提升的受益者将不只是企业或集体组织。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分享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之外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张云华近期撰文指出,农村改革解决了土地经营制度问题,但一直没有深入触碰农村三级集体所有制关系问题,以致存在集体产权边界模糊、大集体侵犯小集体权益、村组集体和农民享受不到镇集体资产财产权利、村民小组"去功能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推进土地确权,明确和强化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是在维护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大原则下,通过“土地确权”,将现有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真正界定给农民个人,使每个农民成为土地的“三项”产权主体,可以合法转让、继承等。通过界定和强化农民土地产权,使土地集体产权由“共同共有”集体产权向“按份共有”集体产权转变,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决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即"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要加快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7.
“目前说土地产权不明晰可能有点不恰当。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非常明确的,在被誉为‘大包干’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农民所得到的只是经营权和使用权,并没有改变集体所有的性质。近年各地风行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只是将使用权转移,也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所以说土地产权是明晰的。”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进行土地调整,是村组集体行使土地所有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也是集体行使土地权能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土地的调整,能够强化农民对于土地集体属性的认识,避免农民出现土地私有化的想象。近年来我们的调查显示,那些不断地进行土地调整的农村,农民对于土地的私有化想象就越淡薄,对于土地的集体属性的认识就越深刻。然而,笔者最近调查的山西省河津市赵家庄乡北辛兴村却是一个特例。1994年之前,河津市农村有三五年进行一次土地调整的习惯。在农民的观念里,调整土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邱蓉  徐坡岭 《改革与战略》2011,27(4):97-10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集体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土地制度下各主体的产权变化,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从阶层和利益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阶层群体及其产权状态,探究土地流转的约束条件。文章认为,在土地流转条件下,土地产权主体发生裂变,各主体的利益和产权状态变化直接决定土地流转的范围、规模和制度走向。要推进土地流转,获取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充分重视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并进行合理的剥离和替代,实现农民产权闭合。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土地,给予农民集体和个人一定补偿的法律制度.土地征收必然导致大量农村土地转化成城市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如若不能妥善安置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应当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土地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视角看土地承包权出资专业合作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律 《浙江经济》2009,(24):58-58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出租"又是"入股",并非是对土地经营承包权的彻底放弃,农民的土地权益仍然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京城乡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土地权益纠纷而导致的农民集体上访、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文章调研了北京市郊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现状,分析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提出构建土地权益纠纷解决机制,对保障北京社会稳定全局、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献忠 《产权导刊》2008,(11):46-49
因小产权问题而产生的冲突其实凸显了"农民集体"与国家的冲突。在这个冲突背后,是小产权房非法性与合法性诉求的悖论,其根源则在于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构建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先是确立了土地的农民个人所有制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使农民摆脱了封建地主的剥削 ,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种农民单一的土地个人产权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 ,而且容易导致农民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农民很快又丧失了土地) ,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于是 ,通过合作制改造 ,形成了以人民公社形式存在的单一的土地集体产权制度。这种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对于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5.
小产权房问题根源于国家的土地政策,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规的立法缺失集体所有土地产权权能的限制性行使,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宅基地使用的严格限制政府征地的低价扩张.优化与小产权房有关的土地政策,主要是要完善国家的土地管理立法,拓展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完善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政策改革政府征地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聚焦于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从政府、村集体与农户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考察。政府行为、村集体的介入程度以及农户家庭类型影响了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流转价格和流转意愿。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农户主体地位缺失、土地常被掠夺性利用、土地流转合同纠纷频发等问题。从制度设计上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等措施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7.
我国集体农业用地内部流转市场还没形成,流转范围小、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土地市场交易的主体,没有形成土地的价格机制,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的保障功能过重,交易的成本大,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完善.文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农业用地内部流转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2014年一号文件强调了"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提出要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但是,耕地有无财产权,如果有表现在哪里,财产权从何而来,农民如何获得耕地的财产权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守住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条底线,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稍早时候的十八大报告则首次明确提出,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集体农业用地内部流转市场还没形成,流转范围小、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土地市场交易的主体,没有形成土地的价格机制,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的保障功能过重,交易的成本大,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完善.文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农业用地内部流转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