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承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日益呼吁对儿童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幼儿时期作为教育启蒙阶段,其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基于当前幼儿科学素养评价的现实困境和传统评价范式的不足,表现性评价以其发展性、真实性、灵活性特点和评价结果的全面、多元、准确等优势,在幼儿科学素养培养中具有高度适用性和育人价值功能,成为推动幼儿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素养水平既是衡量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十六大报告中,科学文化素质被认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准之一.本文从科学素养界定、意义和行动、中国公众和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在问卷设计、研究区域、研究对象、影响因素(如民族、宗教等)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并作初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传达出一个与这个科技时代不太相符的信息:尽管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却有所下降,由2001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二位。同时,我国公民迷信程度仍然严重,相当比例人群仍然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求签”、“星座预测”、“蝶仙或笔仙”。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要求迅速提高,我国传统科技决策中以政府为主导的精英决策模式,在参与主体、决策机构、运行模式、运行途径等方面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角色错位、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程序不规范、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专家"科学"决策挤压公众"民主"决策等困境。走出困境的基本路径是:一是重塑决策理念,正确认识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内涵与本质,防止将专家决策等同于科学决策;二是通过法律进一步明确公众在科技决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政府、专家与公众构成的多元互动的科技决策模式;三是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四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多样化的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农民科学素养提升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指出,提升我国农民的科学素养,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农民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性,可以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沈俊美 《特区经济》2023,(12):109-112
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参与内容单一、参与渠道不畅通、社区服务资源不足、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社会信任水平不高、政府向基层社会赋权不足、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要通过建立公民社会场域、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区共同体、培育社会组织自我治理能力、发展网格化治理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等路径,实现社会治理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阐述了培育公民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探讨了多角度提升公民素质,合力促进和谐社会创建的途径。指出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制化认知程度和"公共理性"水平,深入发掘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道德精粹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科普宣传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素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借以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普及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社会事业.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对科普宣传活动的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阐述了培育公民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探讨了多角度提升公民素质,合力促进和谐社会创建的途径。指出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制化认知程度和“公共理性”水平,深入发掘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道德精粹的滋养。  相似文献   

11.
林红 《宁波经济》2006,(4):49-50
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和分析宁波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政府决策服务,市科协经市统计局批准,组织进行了第三次宁波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宁波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过程2005年宁波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按照国际通用的社会学、人类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采用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系统抽样。调查对象为我市18-69周岁的成年人,总抽样量为1500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500份,其中有效问卷1439份。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当今世界,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与我国每年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协调的是,6年来──鉴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广泛开展“公众理解科学”的调查活动,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今年年初,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养调查组成功地完成了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三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目的据中国科普研究员、此次调查组组长李大光先生介绍,我国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了解中…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意识是公民学习能力的体现,在信息时代,公民的图书馆意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目前公民普遍的图书馆意识淡薄,固然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要提升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必须从国家立法、图书馆工作人员、广大公民三方协力,才能取得有效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培养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及建议.要改变教师观念,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营造科学氛围;完善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加强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加大新媒体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公民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公民监督的运作过程是否顺畅是公民监督有效性能否实现的关键,我国公民监督的主体、客体及途径和形式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提高监督的自觉性,必须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升监督的可能性,建立健全公民监督机制,增强监督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6.
科技商报     
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 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 比1996年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提高。 与2001年相比,我国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经济发展地区的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城乡不同收入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公众的迷信程度仍然严重。1. 同性别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2003年,男性公众 不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3%, 女性的比例为1.7%(2001年,男性为1.7…  相似文献   

17.
乌兰  刘和忠 《黑河学刊》2007,(1):136-138
社会非正式制度因素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本的生成和运作机制.在公民教育日趋重要的今天,结合公民教育自身的一些特性,探讨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对于提升公民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责任公民是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人本向度,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引领公民社会最终走向和谐。追求正当合法权利与承担个体义务和社会责任的内在统一性是责任公民的本真意蕴,构建和谐的公民社会,需要公民主动践履对等的责任,而国家应营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以牵引、支持和保障公民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公民属于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多元化主体之一,主体意识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国环境治理共享共治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保护生态环境观念意识,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约束自身行为,起到良好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环境治理过程中公民主体意识的培育提升的重要意义,文章提出培育提升的方法和对策,旨在为促使公民形成良好的环境治理主体意识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林玉华 《科学决策》2008,(12):132-133
科学素养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但其中仍孕育着许多挑战。本文首先对科学素养的提出与发展做了介绍,总结国外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启示,提出在我国开展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