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构建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标准化和制度化测评与监督,有效地提高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财政政策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组 《财政研究》2009,(7)
当前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也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供给机制,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加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王国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1-3,39
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同时,政府将有限的财力和公共产品的大部分投向城市,形成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城市化倾向,这又表现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短缺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因此,作者提出了必须关注农村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等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6日省财政厅召开了全省农业财政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传达和贯彻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九五”时期我省农业财政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按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WTO的需要,研究、部署“十五”时期我省农业财政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省财政厅副厅长肖晓鹏到会并作了讲话,省政府办公厅扶贫办公室阿扎副主任、省农垦总公司方宇铮总经理及水利厅的负责同志在会上做了发言。全省16个地州市财政局分管局长、农业科长及农业厅、林业厅、乡镇企业局、农科院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1980、1985、1988、1994年四次重大的财政分权活动,分权活动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由于分权的经济体制与集权的政治体制之间出现的内在矛盾.激烈的地方政府竞争扭曲了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达不到最优。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一个关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计量模型,用1989-2003年的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的预算约束和政府对农民偏好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8.
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经费问题,是国家将农村职业教育是否界定为公共产品问题,是定位在公共产品的哪一个层次的问题。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将农村职业教育界定为准公共产品不能有效促进其协调、良性发展,需要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从供给方式、外部性、区域性、阶段性等角度思考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以期为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农补工”现象。工商税收按理应当由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完成。但是,近几年,在农村的许多地方,却变成了由农民完成,形成一种极不正常的“以农补工”现象。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视阈下的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07年的414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1%;农村贫困人口也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 相似文献
11.
公、私产品界定标准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公共经济学对公共产品概念及其属性特征的描述过于抽象,因而受到多方质疑.公共产品属性特征并不是天然形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属性特征会随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由于中西方社会经济制度及其结构的差异,导致西方公共产品界定标准在我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公、私产品的界定标准应该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供给方式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产品效率与税收遵从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效率最大化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公共产品效率不仅关系到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纳税人权利受尊重和保护的程度、纳税人对政府的评价与信任等,最终将作用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决策。公共产品效率与税收遵从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研究主题,在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从总量、结构、责任主体、无税费困境等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落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从转变国家发展战略、改革财政体制、完善公共选择机制方面提出改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公共品生产的市场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洪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4):22-2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政府的基本职责是提供公共品 ,弥补市场配置的缺陷。然而 ,政府提供并不等于政府生产 ,更不等于政府直接的垄断生产。中国公共品生产制度安排的主要缺陷是政府及其公共部门的过度垄断 ,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公共品生产领域存在种种制度壁垒和不公平竞争条件。中国加入WTO后 ,必须逐步向国外厂商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同时 ,公共品生产市场的对内开放也实属必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有序地向国内外开放公共品市场 ,实现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混合调节以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的职能互补和公平竞争 ,必须进行包括政府规制制度、财政税收制度、公共投资和补贴制度、产权制度以及企业组织制度等在内的全面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Tax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A well known result in the tax competition literature is that tax rates are set too low in the Nash equilibrium to finance an efficient level of public consumption goods. In this model we introduce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in public goods provision and show that such spillovers reduce, and in the limiting case of perfect spillovers, eliminate tax competition. There is, however, always underprovision of the public good in equilibrium, since larger spillovers increase the problem of free riding. In an extension to the model, we demonstrate that congestion costs may result in overprovision of the public good. 相似文献
16.
贾海彦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4-9
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对公益品和私益品的特性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偏好、福利二分、绩效衡量难易、制度环境、意识形态等角度考察政府行为的独特性.并以我国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为背景,分析了不同于西方代议制的政体下,在公共品导出机制中政府行为的复杂性,指出了制度上的缺陷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公共财政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礼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6):5-8
“三农”问题是一个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溯了“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三农”进行扶持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村金融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广西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投入力度;调整农发行职能定位,拓宽其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强化其支农作用;加快农信丰十的改革和创新步伐,使其真正成为金融支农的主力军;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三农"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合理引导、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