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旅融合能为旅游繁荣、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文化传承指明方向。文化与旅游优势互补,在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功能重组和价值创新,形成涵盖文化和旅游产业核心价值的新价值链,将释放更强的能量,获得“1+1> 2”的产业叠加效应,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当前针对文旅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少,缺乏定量分析的数据支持。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文旅融合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借助文旅融合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智慧化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产业效益.为此,要在乡村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政务管理、企业运行层面以及游客旅游体验层面构建智慧化旅游服务体系,筑牢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平台.要突出文化特色和市场差异,挖掘乡村文化底蕴,重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能力建设,以推动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3.
松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速度也较快,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不足、融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松原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当前松原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应从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旅游资源挖掘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松原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国际上近几年来的新议题。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兼容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更能提升旅游的内涵和特色。本文结合青海旅游实际,对青海旅游产业与经济关联进行简要分析,就旅游产业存在的文化旅游尚未充分开发利用、文化渗透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度低、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旅游业的投融资机制尚待完善、旅游开发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青海文化旅游融合度的具体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旅游产业由于其信息密集型的特点与信息产业不断融合。智慧旅游作为这两个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旅游业的运营、管理、服务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革。本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出发,研究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并分析两者间的市场绩效,从而结合洛阳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洛阳市智慧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其核心吸引力是特色乡土文化。本文分析乡土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构建耦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浙江省衢州市为对象,实证分析特色乡土文化资源丰裕度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于其乡土文化资源丰裕度。应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将乡土文化保护利用融入旅游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活化"乡土文化,扩大乡村旅游宣传的乡土文化元素,培育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带头人"队伍,开展农户旅游开发与经营培训,提升当地居民旅游开发参与度,促进乡土文化利用与乡村旅游和谐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方 《投资与合作》2011,(11):31-32
我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在发展策略选择上,应当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培育、文化挖掘、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实施乡村旅游产业适度规模化、产品特色化、管理规范化、营销经常化、产品品牌化策略,有效地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引导乡村旅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机理,以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八面山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与主要成效,并提出八面山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由此对八面山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对策建议,从而实现当地人民稳固精准扶贫成果以及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本质上说,乡村旅游就是农业生产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体",以农业作为载体,以旅游业作为开展形式,一方面实现了旅游业向农业生产的延伸,帮助农民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市场。"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与农业电子商务相融合,可以实现相互促进、协调进步,笔者结合这两方面内容包括的要素,提出有效地融合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值链的文化旅游创意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链强调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重视战略环节,而价值链咨询模型强调增值性,微笑曲线理论则反映了附加价值、知识财产、品牌服务对企业的重要性。基于此,构建了文化旅游创意价值链模型,指出文化旅游发展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文化旅游创意的成败。并以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例,对文化旅游创意发展过程进行实证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期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在相应公共产品提供、协调资源配置和制定市场规则等方面比其他经济主体具有优势。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土族婚礼文化为例探讨了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从分析土族婚礼的传承现状及其在民族旅游中的发展现状入手,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阐释了土族民族旅游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性。认为必须依靠保护制度的完善和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才有可能达到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之路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径来说,第一步是实现城乡两类制度之间有效衔接,第二步是通过城乡两类制度合并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在实现城乡两类制度有效衔接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创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城乡两类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在整合两类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应坚持四项原则:保持基本模式一致,分别保持财务可持续性,合理划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的责任,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文化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海南省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只有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利用SWOT方式分析海南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一步认清旅游文化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海南省发展旅游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市生态旅游资源有自然生态、人工生态、文化生态三种类型。其优势有社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良好的改策优势。其问题在于:旅游产品缺乏特色而且知名低;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发展呼和浩特市城市生态旅游的建议是:开发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引导消费;充分发掘城市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政府为主导,促进城市生态旅游协调发展;加强市场促销宣传,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的崭新品牌。  相似文献   

17.
利用偏离-份额法,以"结构红利假说"的角度分析了广西各市旅游业的产业结构生产率增长效应,以解释各市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和影响。研究表明,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变迁对广西各市的劳动生产率均有积极作用,主要通过内部增长效应体现。对大多数城市结构变迁有利于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但是另一部分城市出现了"结构负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培养具有较强地中英双语交际能力地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成为必然的趋势。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在实施一种文化教育要结合语言特点赋予其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才能更好促进外语学习的成效。高校相对关注外语语言能力地教学而忽略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无法正确地向外国旅客介绍民族文化。本文探讨了对旅游英语专业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如何进行教育及教学中应该注意地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旅游演出对于旅游景区及地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要以呼包鄂为代表的旅游区要打造以精品小型常规表演为主的旅游演出,而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阿拉善等旅游区应打造大、中型品牌演艺项目,进行常态化演出,提高内蒙古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产业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Erve Chambers 《Futures》2009,41(6):353-359
The tourism of the future will include greater demand on the part of citizens of economically emerging nations, as well as on the part of a growing number of retirement age persons in many of the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ar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ultural,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demographic shifts. Trendsetters for the tourism of the near future are likely to be well-educated elite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ravel and comfortable in culturally diverse situations. They will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equences of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ill better realize tha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comes with a cost to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s through which they pass. They will see value in tourism experiences that support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nd human equality. This generation of tourists will have greater choice of travel venues and access to considerably more information on which to base their travel plans, and they will be more likely to expect travel experiences that have breadth as well as depth and that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elf-improvement as well as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