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2005-2016年江苏省旅游经济密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江苏旅游总收入密度和旅游接待人次密度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特征,二者快速增长均得益于江苏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2)在空间演化特征方面,通过2005年和2016年的数据分析,江苏旅游总收入密度和旅游接待人次密度均呈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空间格局特征,三个地区旅游总收入密度和旅游接待人次密度之间的差异均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3)江苏旅游经济密度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可达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2007-2016年江苏各城市旅游经济密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在时间特征方面,江苏各城市旅游经济密度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特征,旅游经济密度增幅较大的城市均处于苏南地区,但是旅游经济密度增长率较高的城市以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的城市为主;从变异系数来分析,江苏各城市旅游经济密度之间的差异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特征。(2)在空间特征方面,通过对2007年和2016两年的数据对比可知,江苏城市旅游经济密度均呈现出以低密度类型为主的空间格局,前后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有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按空间地理区位将其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基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3大市2005~2014年GDP、常住人口进行区域差异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4年,江苏区域总体经济差异呈现稳定下降趋势;(2)江苏区域内部差异主导区域总体差异,其中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内部差异贡献较大;(3)各区域内部差异变化态势趋向一致,皆不断缩小,苏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缩小的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数学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以及成因.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  相似文献   

5.
程小芳 《商业科技》2008,(21):223-223
本文通过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数学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以及成因.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  相似文献   

6.
吴荣娟 《江苏商论》2007,(11):14-16
按照江苏省经济区域的划分,扬州市属苏中地区,苏州市则属苏南地区。这两市的土地面积与人口总数差异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却很大,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究其原因,金融资源及其利用和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苏中地区的扬州市,要缩小与苏南地区的经济差距,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资源,加强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发展中大国,外资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对我国包括城镇化发展在内的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外资大省江苏省特有的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特征,以苏南苏中苏北的1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外资区域转移、集聚和城镇化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不同层次地区城镇化增长中水平贡献和迁移贡献的分解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FDI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部存在外资区域转移的现象,FDI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苏南、苏中、苏北外商投资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外资促进了江苏省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江苏省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大省,但FDI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布极不均衡。本文采用Panel Data分析方法,选取20022012年江苏省各地区历史统计数据,分别建立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Panel Data模型,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程度。并对三大地区利用FDI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江苏省各地区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6,(10)
江苏省虽经济较发达但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本文以江苏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流动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流动对苏南和苏中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上升趋势,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缩小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金融相关比率为衡量指标,运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对江苏省63个县市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1999-2009年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1999-2007年间金融发展呈现出β绝对收敛的特征,2007-2009年略有发散特征。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不具有俱乐部收敛性,而且苏中地区各市县金融发展的差距最大,苏南次之,苏北最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0—2022年江苏省40个县域面板数据,通过标准差、变异系数、错位分析法、NICH指数、ESDA探索性时空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2000年以来,全省县域之间总体差异不断增加,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2)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并有不断强化趋势;(3)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异质性特征明显,全省苏南地区集聚发展明显,呈现苏南向苏中转移发展态势。本文最后为优化江苏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提出:跨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聚焦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分类探索特色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等缩小全省县域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时代热议话题,关注碳排放的环保和效益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碳绩效评价体系、分析江苏省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地区碳绩效的状况的课题。通过数值分析苏北、苏中及苏南地区的碳绩效情况,利用平衡计分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最终建立碳绩效评价的定性、定量体系,并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14)
本文采用STIRPAT模型对比分析了2007-2012年间影响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强度是影响苏南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影响程度依次减弱;2苏中地区能源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3对苏北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城镇化水平、能源强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江苏过去60年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从政策连贯性的角度重新划分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并以研究区域经济的σ趋同与条件β趋同方法为基础,对2000-2008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做出实证性分析,得出"十一五"计划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协调性,以及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和开放程度是最主要控制变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为理论基础,来实证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存款余额对GDP的贡献苏北大于苏中和苏南;贷款余额对GDP的贡献顺序为苏南、苏中、苏北;投资对GDP的贡献苏南大于苏北。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区域间经济差异问题日渐突出,苏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苏中、苏北,其中FDI是造成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FDI投向苏中、苏北;同时提高利用FDI的水平和质量;另外,苏中、苏北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长远的人才计划、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和利用外资,这样才能实现三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针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采用国内生产总值Theil熵对江苏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原因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出区域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转换的差异和区域发展策略是导致江苏省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鹏 《商》2014,(32):273-273
FDI即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江苏省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该省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FDI也加大了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收入差距。本文立足于江苏2006年的面板数据,详细解析了FDI对该省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通过实证分析了FDI对江苏省收入差距的影响,提出了几点该省在发展FDI的同时有效缩小收入差距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邓建高  江薇 《商业时代》2015,(6):131-133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