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石炭统-下三叠统浩特罗哇组(C2P1ht)、中二叠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_2m)、上二叠统格曲组(P_3g)、下三叠统洪水川组(T_1h)和巴颜喀拉山群昌马河组(T_1c)、中-下三叠统闹仓坚沟组(T_(1-2)n)、渐新统-中新统雅西错组(E_3N_1y)和五道梁组(E_3N_1w)、第四系(Q)。  相似文献   

2.
许广铎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1):25-27,30
文章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分析,认为矿区中西部大面积分布泥盆统桃子坑组(D3tz)、下石炭统林地组(C1l)等老地层,呈上覆现象,其老地层下应赋存有二叠系煤系地层并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前景较好,可作为煤炭勘查的后备基地。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永定县孔夫预测区区域构造及邻区含煤情况资料分析,结合本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推断本区的赋存有一定的煤炭资源储量,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第三段的中亚段(P1t3-2)和下亚段(P1t3-1),可采煤层为18、20、28、29等4层,煤炭资源总量可突破千万吨,该预测区可作为今后煤炭勘查后备基地。  相似文献   

4.
炎山小田村位于昭通市(昭阳区所在地)北西方向;该单元地层发育较全,除下志留统、上侏罗统、白垩纪局部地区发育不全外,自上元古代至中、新生代地层均有分布.上元古代基底主要在金沙江两岸零星分布,盖层中以古生代地层分布最广,中生代地层主要沿向斜轴部分布,新生代地层(第三纪)仅分布于小型断陷盆地中.勘查区及外围主要出露下古生代地层,从下至上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下古生代晚震旦世灯影期主要为半闭塞台地相隐藻白云岩沉积,这一特殊的沉积环境,富集了多种金属矿质,成为滇黔川铅锌成矿带最重要的赋矿层位之一.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开发》2017,(1):19-21
下院子锰矿产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下部,冷水溪犁式正断层(F1)的上盘,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缓倾斜顺层产出。文章通过对下院子锰矿系统的研究,对本区锰矿提出以下找矿标志:地层标志(大塘坡一段碳质页岩);含锰岩系厚度标志(17 m);沉积相标志(成锰盆地);两界河组的厚度和岩性组合关系(厚度大,岩性组合复杂);构造标志(古断裂);地化标志(Mn/Cr≈40)。  相似文献   

6.
桶坪铝土矿位于重庆市彭水县,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铝土矿远景调查项目的新发现之一。该铝土矿产于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S1-2hj)页岩或上石炭统黄龙组(C2h)灰岩侵蚀面上的中二叠系大竹园组(P2d),赋矿围岩主要为炭质页岩和铝土质粘土岩,矿床分布受向斜构造控制。通过勘查获得了矿体的地质资料、富矿层位数据和矿体特征,确定了找矿标志。并通过水文地质研究、工程地质研究探讨了矿体开发条件,初步确定了矿体成因。  相似文献   

7.
<正>海拉尔盆地群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扎赉诺尔群,从聚煤规律上看,盆地充填序列的转化期即是重要聚煤期,下含煤段(南屯组)的煤层向盆地边缘迁移,煤层不发育,分布也不连续,含煤性差;中含煤段(大磨拐河组)的煤层,全区发育,但在个别盆地中也是盆地边缘煤层较集中,连续性好(如伊敏勘探区位于东南部,河东区则位于北西部,中部变为泥砾岩段),  相似文献   

8.
<正>一、区域地质大青山煤田地层系统属于华北地层区———阴山———努鲁尔虎山分区———大青山小区。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出露有太古界乌拉山群、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栓马桩组、二叠系下统杂怀沟组、下石叶湾组、二叠系上统上石叶湾组,脑包沟组、中生界三叠系下统老窝铺组、侏罗系下统五当沟组、中统召沟组、长汉沟组、上统大青山组、新生界第三系及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常河营子区晚三叠统到下侏罗统岩石地层层序及上、下构造层之间的关系与临区北票盆地同时期岩石地层层序、上下构造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及其对两区相邻的空间位置以及高度可比性的地层层序、岩石同位素年龄进行对比,确认在北票常河营子区有兴隆沟组地层赋存,推断在本区可能寻找到北票组煤层。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21):209-211
公尼召勘查区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南角,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延安组,地层平均厚度249.22m,勘查区内钻孔单孔见煤12~26层,累计厚度12.60~30.80m,平均21.90m。含煤系数8.79%。通过研究东胜煤田侏罗纪陆相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采用了标志层、岩煤层组合对比、地球物理特征法、层间距、煤层结构、地震波阻抗追索辅以煤质及古生物化石等方法,对勘查区内岩层、煤层进行综合对比,其中对比成层的有13层,可采煤层为6层(3-1、3-2、4-1、5-1、6-2中、6-3),确定了该区主要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分布及变化特征,为该区资源量估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一、地下水赋存的基本条件本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侏罗统,红色砂、泥岩互层,约占图幅面积的96%,实测厚度为680m,包括中统的上沙溪庙组(J2S)上部,上统的遂宁组(J3S)和蓬莱镇组(J3P)近底部地层;第四系(Q)松散岩类约占4%,厚度一般16m~66.3m。其中,中、上侏罗统砂、泥岩层为本区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含水层。区内构造形迹简单,褶皱舒缓,大部分岩层近于水平,倾角一般1°~3°,构造裂隙很少发育,仅在构造复合、转折部位发育较好。广布红层丘陵地区的风化带裂隙水,不仅受上述地层岩性、地貌条件及风化带特点的控制,而且以埋藏于浅部的潜水为主,泉井普遍水质良好。潜水含水带厚度一般10m~30m左右,少数钻孔  相似文献   

12.
含煤地层主要为城子河组,含煤地层多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在整个鸡西煤田,均发育有这类含煤地层发,该组煤层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广。本文主要阐述了太平矿区的区域地质、勘查区地质、勘查区构造、煤层特征及煤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开展济源凹陷地层岩性、电性及录井特征研究,采用X射线录井新技术,对地层岩性及沉积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对地层进行划分。研究认为,济源凹陷中生界地层沉积较全,三叠系地层沉积厚度最大,沉积中心为南北两次凹,侏罗期沉积中心在西部,东部沉积较薄,白垩系只残余下统韩庄组地层,由西向东变厚。  相似文献   

14.
滇南荒田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军  刘明勇 《价值工程》2015,34(16):188-191
荒田铅矿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扬子准地台和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三大Ⅰ级构造单元衔接过渡部位,属红河断裂北侧的回新-虾洞-荒田-大冷山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矿区主要出露下二叠统茅口组(P1m)、玄武岩组(P1β)、上三叠统火把冲组(T3h),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喷发-沉积岩组合。铅锌矿体赋存于玄武质、灰质角砾岩中并受角砾岩性和厚度控制,富厚部位常在褶皱(背斜)的两翼和向斜的槽部。玄武质、灰质角砾岩层和次级褶皱的两翼、槽部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床成因属"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后期构造改造富集"。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6):176-179
研究区包括西湖背斜、独山子背斜、安集海背斜、呼图壁背斜、霍尔果斯背斜、玛纳斯背斜、吐谷鲁背斜,面积约7475km2。本文主要是,综合钻井、地震、露头资料,针对研究区各个背斜开展上白垩统东沟组沉积微相研究,确定沉积微相划分依积相和测井相分析,在针对不同局部构造有重点(安集海河组和沙湾组针对研究区西部、紫泥泉子组针对全区、东沟组针对研究区中东部)的进行白垩系东沟组。综合岩心、测井、地震相,重点针对各个背斜开展沉积微相展布研究,理清砂体连通关系、展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兰坪县大村头铁矿区位于池江与澜沧江断裂之间,矿区出露地层有:下第三系果朗组、云龙组;上白垩统虎头寺组、南新组,下白垩统景星组;上侏罗统坝注路组,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等地层。断裂构造发育,断裂构造具容矿又控矿,矿(化)体基本赋存构造破碎带中,矿化标志主要为褐铁矿,构造规模与破碎带成矿成正比,与地层岩性关系不大,矿区内的破碎带是寻找铅锌矿、铜、铁、汞、金主要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7.
唐国清 《中外企业家》2013,(7Z):231-231
城子乡水泉区煤田构造简单,煤层厚度较薄、结构复杂,通过对该区地层、地质、构造分析,指出侏罗系中统新民组含煤地层煤的赋存规律,查明了勘查区可采煤层层数、层位、厚度及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8.
王曾云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5):157-158,179
那苏-斗月金矿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滇南东褶皱带、邱北一广南褶皱柬西南缘,与文山一富宁断褶束西畴凹毗邻,地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是近几年国内寻找微粒型金矿的重要靶区。区内以Au、sb、As、B、Bi、Pb等中低温元素异常为主,异常区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粒状黄铁矿化,基本均能发现金矿化。矿体产于上二叠统那苏组(P2n)、者浪组(P2Z)及下三叠统罗楼组(T11)地层中,矿床均受发育于背斜翼部的断层控制。该矿床成因为火山一沉积一改造型金矿床,是滇东南地区大部份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文章对那苏一斗月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今后在其周围寻找同类型金矿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对于勘查工作意义重大。内蒙古达赛脱银多金属矿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 3 m k)为主要赋矿围岩,近南北向的构造是区内主要容矿、控矿构造,在找矿时应注意与矿化有关的规模较大的构造蚀变带及岩浆岩与地层接触部位。  相似文献   

20.
贵州大方理化勘查区主要含煤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些背向斜构造聚煤盆地,区内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文章通过对该区地质特征及成气条件的分析和总结,对煤层气资源进行综合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