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土地保障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养老方式,是我国农村养老的物质保证,具有基础性地位;农村居民养老依靠土地经营收入、农地转包报酬以及政府的征地补偿等多种方式得以实现。土地养老的实现条件能否满足并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土地养老存在的种种问题后得出:一味的依靠土地养老并非长久之计,需要对农村养老进行制度化;以土地为依托,创新农村养老模式,建立适合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形成一种正式制度为主、非正式制度为辅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未来农村养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孝道思想对养老服务发展以及养老方式的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文化发展进步,人们的养老心理有了新的变化,以家庭养老为本位的养老方式面临较大的冲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养老方式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文化心理视角下,养老服务的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从多层面探寻老年人真实的需求和意愿,推动导向型、综合型的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家庭养老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将会是逐渐走出家庭养老的模式,向着社会养老以及自我养老的模式转变。通过国外的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是否会选择养老院这种方式进行养老的最为有力的预测因素,就是老年人对养老院持有的态度。因为他们的态度决定着他们进入养老院之后的心理状态。老年人对养老院持有的态度,也应该是我国制定社会养老制度的依据,所以我国应重视养老院的创建问题。一、简析我国社区养老院的现状在国外,专门为老年人进行服务的养老机构目前在各个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中国“9073”养老模式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本项研究中根据2022年在保山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可及性对以社区为本的家居照护服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以及支付能力与社区居家老年人选择护理服务有显著的相关性,支付能力对老年护理服务内容的选择有“U”效应;能够在养老院、社区卫生机构附近享受家庭护理服务并与家庭医生签订合同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养老机构和社区护理服务;表达不便行动不便的失智失能老年人以及家庭经济及购买能力较强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因此,可通过增加老年保健与对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老年综合服务区域及平台、贯彻落实“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等措施,推进深化可持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现有社会养老模式已不能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模式则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它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选项。本文集中探讨了国内外以房养老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以房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北京房地产》2005,(11):57-58
“我们老了以后怎么过?”——当传统的养老方式遭遇现代经济和生活的冲击,你是否已为未来的养老做好了准备?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1月城市居民生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已日趋多元化,呈现出个人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等多种模式并行的状况。在此基础之上,一种以强调社区服务为主,结合个人与家庭养老的新型养老方式,即“社区养老”,赢得了众多市民的欢迎,有近七成居民愿意选择这种方式养老。此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七个城市的2252名14-60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40%。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7):18-20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衰弱,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而机构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根本需求,无论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还是社会机构养老,都有其长处和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结合二者优点,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要求的一种养老方式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院国内养老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各投资机构并没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开发形式单一,高端养老社区重复建设;融资方式单一,地产或保险企业全能运作;运营模式单一,投资收益回收期长.利用合作模式、BOT模式、REITs 投资、信托方式等投资方式,建设多社区共享养老设施、全龄社区内养老机构,配合以房养老入住模式,建设与物业分离的运营模式以形成新的、符合国情的、可供各种投资机构组合选择的商业模式,有助于以养老地产业的发展满足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带动整个养老产业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现有社会养老模式已不能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模式则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它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选项。本文集中探讨了国内外以房养老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以房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韩再 《现代管理科学》2009,(12):117-119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仅仅依靠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很难应对必然到来的老龄化危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以房养老的一种方式,是对上述两种养老方式的有益补充.文章通过模型定量分析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时机选择问题,得出在“预期房价升值率越低、预期利率越高”和“住房价值越高、预期期限越长”的情况下,理性经济人会选择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社会经济转型相伴发展,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国家养老保障机制受到严峻考验;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以房养老"作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个人养老体系框架下的重要补充,将成为更多步入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资产富人、现金穷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总体状况的同时,全面分析影响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婚姻状况、收入、房产状况、子女数量、养老观念和生活自理状况均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浅析“以房养老”在我国的发展及运行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绪男  李乐 《价值工程》2009,28(10):166-168
目前,我国正在快速地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的危机对政府、社会的养老责任形成了挑战。而单纯地依靠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家庭养老模式,短期内很已难满足现实中养老压力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以房养老"作为自我养老的一种方式,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一种良好的补充,在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因此,对"以房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制度运行中政府的作用,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养老的压力逐渐加大,客观上进一步要求开拓养老金的来源渠道,放宽养老的思路,使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起源于荷兰的"以房养老"模式,现已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相继推出,成为全世界老年人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享受高质量生活和实现生活效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洋  舒露 《中外企业家》2014,(10):34-35
引言 我国未来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老人财富增多以及421家庭结构的产生,现有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需求。以重庆为例,它已成为继上海、北京、天津、江苏之后,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随着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更加重视精神生理层面的追求。这为作为新兴地产形势的养老地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对重庆市养老房产的发展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受人口老龄化和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老龄人口日益增多,家庭规模小型化导致"空巢"老人数量持续增加,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和接受社会养老的方式.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逐年攀升,赡养比在逐年下降,社会化养老服务问题凸显.虽然河北省已初步建立起养老服务网络,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我国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农家养老方式是借助民间力量、解决农家女就业和增加收入、养老休闲、费用合理、老人乐意的新型养老方式,是发展多元化养老思路、科学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蔡子茹 《数据》2023,(2):42-44
伴随老年人口规模增大、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凸显,如何更精准配置养老资源成为应对老龄化的关键议题。养老服务的优化不仅需要考虑客观条件,更需要关注老年群体自身的养老意愿。鉴于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养老仍然是主流选择,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等因素对老年人口居住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推动养老服务供需平衡,要重视家庭养老基础地位,继续深入推进家庭养老模式,同步提升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老龄化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数量日益增大。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现代中国家庭"4-2-1"倒金字塔型模式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机构养老在现实中也很难为老年人接受。因此,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将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本文从当前人口形势,分析人们的传统观念、现有的养老模式,重点分析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居家养老主要内容和方式以及资金来源等,为迎接"银色浪潮"的到来,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指数,探索一条切实解决养老问题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9年中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单位数、农村居民现金收入、退耕还林面积、农村卫生人员数建立多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Eviews11软件对模型进行一系列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会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土地政策、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则通过影响农村居民收入间接影响农村养老机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对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最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对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