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宜居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安全诸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宜居城市的环境系统,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阐述了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旨在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宜居城市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3.
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宜居城市就是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城市.作者认为,宜居城市要有充足的就业岗位、是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有个性、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并对宜居城市衡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发展及宜居城市、宜居住宅的评价体系进行解读,解析宜居城市案例及其对我国住宅建筑的影响,探索了我国住宅建筑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尹罡 《国土经济》2007,(5X):30-33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框架下对宜居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宜居城市应有的内涵,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丈环境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在比较可持续发展理念内涵和宜居城市判别标准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共生机制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17):1-4
随着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宜居城市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念、内涵等三个方面阐述国外宜居城市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宜居城市的法制法规建设、奖励措施、评价指标、城市规划理念等四个方面分析国外宜居城市的实践特征;从宜居城市的评价、内涵、概念、模式等五个方面概述我国宜居城市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政府履行职能探析我国宜居城市的实践。通过整理分析,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宜居城市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义宜居城市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遵从于一种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唯一评价尺度的发展模式.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变单一评价指标为综合评价指标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达到转变发展方向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宜居城市理念并没有改变城市发展的行为范式--不同的城市仍在统一的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发展,仍然无法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发展误区.城市是文明的产物,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从而决定不同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城市是否宜居只能由城市居民去判断,故而,必须重视不同城市文化影响下,城市价值观对宜居城市评价体系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宜居城市的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不能反映城市文化对评价体系的反作用.这里提出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义宜居城市的概念,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城市文化对城市宜居程度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方便的得到更合乎逻辑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宜居城市可以满足当前城市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城市的深入建设发展提供了方向,但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为提高宜居城市的建设水平,还需进一步研究宜居城市理论指导下棚户区改造的路径,完善棚户区改造工作。文章首先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宜居城市理论指导下棚户区改造的原则,然后探索了棚户区改造对宜居城市建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宜居城市理论指导下棚户区改造的路径,即树立宜居建设理念和以宜居为基本目标建设安置房屋。  相似文献   

9.
廖元旭 《会计之友》2012,(25):91-93
随着我国"天人合一"城市理念的兴起,对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概念、审计内容进行探索,初步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审计的组织方法、技术方法,构建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评价指标,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人口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所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各种生态关系的总体集合可以定义为区域人口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研究在借鉴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城市等评价方法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套区域人口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人口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做出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生态和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区域生态失衡现象较为常见,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这也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规划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也成为许多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并进一步对现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和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建设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宜居城市也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的要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这里我们将借鉴日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来构建我们的生态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3.
城市要科学发展--当前城市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倾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进入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阶段.城市化、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紧凑城市、旧城改建等成为热门话题.作者就城市发展中的几个倾向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城市化不等于大城市化;生态城市不等于森林城市;宜居城市不等于富人城市;紧凑城市不等于高层化城市;旧城改建不等于重建城市.  相似文献   

14.
马勇 《国土经济》2008,(2):72-73
建设宜居城市、发展生态建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实践。本文分析了宜居城市发展生态建筑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宜居城市生态建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能否实现诗意的居住——宜居城市的人文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物质性存在,除了具有庞大的物质性构成之外,更有复杂而细腻的人文性、社会性构成;城市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而且更有美学功能.然而在近一个世纪的城市发展中,城市变得越来越只适宜于生产和物流,而不适宜居住.现代人还能否实现那种富于诗意的、从容不迫的居住?"宜居城市"的提出为现代城市建设指明了道路.本文意在对宜居城市人文美学内涵进行初浅地梳理,期望对宜居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建设宜居城市有关问题的探讨——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城市为例,阐述了宜居城市在哲学、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活、规划设计等层次的内涵,分析了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根据秦皇岛市的城市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了在科学规划、基础建设、产业调整、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介绍我国各类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分析,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增强城市实力建设宜居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并渗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宜居城市”的概念正是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宜居城市,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国内"宜居城市"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勇 《城市问题》2007,(10):76-79
对国内宜居城市的概念研究进行了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无论从软环境还是硬环境,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来看,宜居城市最终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  相似文献   

20.
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宜居城市的中坚力量,城市总体规划则起着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构建是现代城市建设与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探讨宾阳县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