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后危机时期中印贸易合作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中,中印两国进出口商品贸易额急剧下降。尽管中印两国贸易合作存在一些障碍,但在后危机时期,双方合作意愿强烈,而两国经济逐步恢复为后危机时期双方贸易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市场低迷的现状下,两国急需联手维护共同经济权益并且充分发挥双边贸易优势,扩大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2.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J曲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广义脉冲反应函数来检验汇率变化对我国总体贸易活动和双边贸易活动的影响,认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存在J曲线效应。对于总体贸易来说,在人民币发生贬值后的第1个季度,中国的出口-进口比率会有明显下降,而在长期内上升到比贬值前更高的水平。同时对于中国与6国双边贸易活动来说,除英国和澳大利亚之外,中国对美国、日本、德国和荷兰的双边贸易活动也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最后,本文认为人民币贬值在长期内会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中国与CAREC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但同时CAREC国家间仍旧存在口岸通关不畅、跨国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政策透明度低且变动频繁等制约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因素。因此,确定并定量测算出CAREC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所产出影响的因素及程度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对进口而言,CAREC成员国减少出口证件数和缩短出口时间有利于中国对其进口规模的扩大,但由于中亚地区在中国能源合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CAREC成员国出口成本与中国进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在出口方面,CAREC成员国缩短进口时间和降低进口成本刺激了中国对其出口的增加,而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使进口证件数与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朱强 《集团经济研究》2006,(29):263-265
当前,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并逐渐成为双边贸易摩擦的起因或根源.美国不但据此要求中国扩大自美进口,而且一再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制裁.双方围绕贸易额所产生的矛盾与争执已成为中美贸易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中美两国对双边贸易不平衡额问题的估计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以2005年为例,中国数据显示对美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而美国数据显示对华贸易逆差为2016亿美元,相差将近一倍.那么,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额真如两国官方数据统计的那样大吗?另外,造成其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事实上,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两国统计差异问题,已有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过成因分析,这些因素包括转口贸易、产销国原则、进出口计价、服务贸易等等.本文主要从贸易统计体系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修正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足迹核算方法研究中俄两国贸易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2003—2012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对两国在该时期内贸易生态足迹的结构及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俄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耕地、水域和林地的生态足迹,从俄罗斯进口林地、水域和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足迹。在中俄贸易中,中国长时间处于贸易生态盈余状态。中俄贸易使得中国间接地利用了俄罗斯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缓和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优化进出口结构,以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探寻“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对其本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测度其与中国的贸易密集度、HM指数和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经贸发展的现状与潜力。研究发现:在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其进口贸易、出口贸易、总贸易均可诱发该国经济增长,相比而言,对中国出口的诱发效应大于从中国进口的诱发效应;中国与沿线国的人均GDP差距、人口规模、WTO组织变量及经济自由度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正相关,经贸成本与沿线国经济增长负相关;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具有较高依赖度和互补性,沿线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中国市场对沿线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1952年~2008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52年~2007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ranger-Sims因果检验表明从短期来看,我国GDP与进出口总额的相互影响不显著;从长期来看,GDP对进出口总额没有显著影响,但进出口总额对GDP的增长有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应扩大内需消费,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视角,采用W.CHI的方法(即:受到中专和大专以上的教育程度的人口占劳动力的总人口的比重)、一国的进出口总量占本国的GDP的比重来分别对人力资本水平和贸易开放度进行衡量,基于已有的文献或资料,以2004—2014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样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与地域范围,对"贸易开放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局面,中美之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主体和贸易合作伙伴,同时中国正处于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时期,中美贸易差额逐年增加。本文用人口红利说等理论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结果肯定了人口年龄结构、汇率以及工业增加值等因素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体阐述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其次,全面分析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和贸易的现状。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和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和贸易现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结果肯定了人口年龄结构、GDP、工业增加值和汇率等因素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同程度的影响。中美贸易差额变动与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有反向变动关系,即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增大,中美贸易差额将会缩小。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为完善人口年龄结构,协调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智娟 《公司》2002,(6):9-10
2002年3月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进口钢铁实施201保障措施调查案最终救济方案,对来自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等国的板坯、板材、长材等进口的主要钢铁品种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30%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对进口钢铁施加的最严重的一次贸易限制。自3月21日开始,美国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正式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贸易成本测度模型之不足,在Novy(诺维)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然后运用该研究方案,对1980年到2006年间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0年至2006年中国与日本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日双边贸易成本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于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双边贸易,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文章在借鉴Balassa(1978)及Ribeiro Ramos(2001)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3-2014年之年度数据,展开中国-东盟CAFTA的贸易效应及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东盟CAFTA期间,中国GDP增长与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值存在着贸易转移效应;中国対东盟国家进出口值与中国GDP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值对中国GDP增长有正向影响,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值对中国GDP增长有负向影响。中国-东盟CAFTA的发展重点在于:一是应致力于调节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二是加大直接投资贸易,以带动投资发展效应;三是促进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探讨不同贸易政策对中国产品进口的影响,除了关税下降之外,还研究了2001年WTO加入议定书中商定的逐步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和招标等非关税壁垒(NTBs)对进口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关税削减增加了制造业进口,但由于取消了进口许可证限制,农产品进口量随之增加,使得优化贸易结构进程出现一定阻碍。研究表明,关税壁垒是对本国贸易的保护和对外资制造企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李富 《现代企业》2013,(10):71-72
一、二战后到20世纪末日本贸易政策演变 1.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贸易政策。二战后,日本开始制定“产业合理化”政策,重点支持了钢铁、煤炭、海运、电力、石化、合成纤维等行业,以振兴本国产业。体现在贸易政策方面,推行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进口,对进口实施较高关税和重要产品实施配额制,截止到1960年,日本60%的产品都实行进口配额,此外还对进口物资和技术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保证把外汇集中用于政府支持的产业;同时限制外国的直接投资,减弱来自外部的竞争,保护本国企业;大力促进企业大型化和集团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并通过日本开发银行和日本进出口银行给予这些行业低息贷款,设定了出口创汇免税制度和出口信用保险等,以鼓励本国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前日本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文章利用近十年的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借助G—L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贸易的依存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立在双方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互补性还在不断地加强,这是中日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因此中日双方应客观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相关贸易专业化的衡量指数与方法,分析了中欧及主要欧盟国家服务贸易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总体的专业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进出口相对于世界的专业化程度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欧盟的服务进口相对专业化程度大于出口相对专业化程度,且总体上呈现逐渐加深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取相关贸易专业化的衡量指数与方法,分析了中欧及主要欧盟国家服务贸易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总体的专业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进出口相对于世界的专业化程度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欧盟的服务进口相对专业化程度大于出口相对专业化程度,且总体上呈现逐渐加深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进口钢铁实施201保障措施调查案最终救济方案,对来自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等国的板坯、板材、长材等进口的主要钢铁品种实施为期三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30%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对进口钢铁施加的最严重的一次贸易限制.自3月21日开始,美国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正式启动.和以往出台的钢铁保护对策相比,这次钢铁保护措施明显具有被制裁国家面广、所涉产品面广、保护措施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将对全球钢铁业造成严重影响,中国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受其波及.  相似文献   

19.
中欧贸易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自2006年起中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进口国.而从中欧进出口贸易的前五类商品来看,分别为欧盟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纺织品、杂项制品、金属制品和光学医疗器材、钟表等;欧盟向中国出口的为机械机电产品、交通工具、金属制品、化工制品和光学医疗器材、钟表等.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前五类商品均为制成品.  相似文献   

20.
欧盟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的不断扩大与深化不仅会影响成员国的内部贸易,也将影响中欧贸易.本文从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生产和贸易结构造成的影响入手,在引力模型框架下使用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欧贸易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贸易效应、生产效应、经济规模及汇率因素对均衡的中欧贸易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在生产效应和贸易效应共同作用下,中欧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