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兰首都华沙 几乎处处是公园.华沙人每年坚持不懈地植树、种草、栽花、绿化总面积已达14.4万多公顷.从市区到郊区有大小公园70多处,市区内所有街道两旁都绿树成荫,街头草坪连片,人均占有绿地面积为90平方米,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名列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公园的等级结构及其布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取规模、形式、服务设施数量、交通便捷度、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等指标,从利用的角度时北京城市公园等级进行分类并探讨其特征.然后,重点研究了北京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北京公园的空间分布形态主要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特征;不同类型的公园布局体现了城市休闲活动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游园的空间布局与中心地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公园布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公园分布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相似文献   

4.
截至2020年,上海森林覆盖率达1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平方米,湿地保有量46.46万公顷。未来五年,打造“千园”工程,郊区实现“一镇一园”“一村一园”。再增绿道1000公里。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东省各城市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Tapio脱钩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山东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00—2018年山东省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逐渐上升,低碳发展水平则呈现前期下降、后期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由基本失调转向基本协调上升。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脱钩类型普遍为强脱钩、弱脱钩,两者间存在负向作用。环境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低碳资源、低碳消费是制约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素,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R&D投资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等因素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胡蓉  贺红军  汤超 《价值工程》2021,40(29):191-193
利用全世界各地地铁系统发展相对完善的城市特征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论证城市地铁系统合理建设规模;利用国内已开通运营地铁城市特征数据构建规格化分析指标,判断地铁系统适宜的建设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地铁系统发展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人均拥有地铁里程与线网客流强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地铁系统建设时机则与市区常住人口数、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建成区人口密度等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城市人口密度关系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在2000年、2005年、2011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支持下,以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市辖区人口密度为对象,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进行了统计描述,分析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格局及变化类型,并探讨了影响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十余年间全国的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不同地区、不同人口规模、不同行政划分的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及其变化均存在差异;黄河下游流域与长三角是城市人口高度集聚的主要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类型包括五类,其中"一直升"型的城市数量最多,且在中部地区、四川盆地成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杨周敏  周波 《价值工程》2012,31(29):56-58
在对陕西省紫阳县绿地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紫阳县城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提出了"一环两带、四廊多点"的规划结构,构建"大绿环城、大水载城、绿廊串城"的方案。通过本次规划,使紫阳县呈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从而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为10.75m2/人,使绿地率达到35.79%,绿地覆盖率达到39%。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型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5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其2000~2010年的样板数据,分析人口密度与居民出行能耗的关系,并通过STIRPAT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城市空间形态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居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城市空间形态要素。2人口密度与人均出行能耗呈显著负相关,与欧美城市相比,我国典型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更显著。3当人口密度大于200人/hm2时,其对出行能耗的抑制作用迅速增强,建成区面积对出行能耗的影响不显著,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会导致居民出行能耗升高。4当人口密度小于200人/hm2时,建成区面积是影响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建成区面积越大,居民出行能耗越高;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能有效抑制居民出行能耗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出台了系列关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绿地系统规划的单一性,导致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的单调和系统性功能的缺失,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增加了绿地面积拓展的压力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艰巨,城市绿化不够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乏力,公众参与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应建立多尺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以复合功能为导向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日本47个城市家庭碳排放的地域特征和变动规律,结果发现:(1)1991-2011年间日本家庭碳排放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洁能源的碳排放在家庭碳排放中的比重逐渐提高;(2)城市家庭碳排放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随着纬度的提高,人均家庭碳排放逐渐增加,家庭碳排放在城市碳排放中所占比重也逐渐提高,由于城市面积和人口密度不同,单位可居住面积的家庭碳排放水平呈现出南北两侧城市较低、中间城市较高的特点;(3)城市人口、性别比、人均GDP、家庭年收入、家用汽车和城市平均气温均是城市家庭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不同家庭碳排放水平具有正向的驱动作用或负向的抑制作用。日本城市家庭碳排放的地域特征和变动规律,体现了城市化进入更高阶段的情况下,家庭各类能耗碳排放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这可以为我国在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分析城市家庭碳排放的变动趋势和控制对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疫情灾害以及人为灾害等灾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度提高,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城市灾害也显著增加.近年来,新的致灾因素愈加明显地威胁着城市安全,新闻媒体时常报道的城市灾害事件甚至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2003—2013年的财政支出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支出效率整体较高,其中北京市财政支出效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技术进步衰退是阻碍京津冀地区财政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产生并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引进外资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口密度和受教育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项斌强  吴流坚 《价值工程》2021,40(14):101-104
为了有效地解决传统网络分析法在可达性分布上失真的问题,本文从公园绿地可达性角度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传统网络分析的基础上融入引力评价模型,得出广州市花都区公园绿地在步行整体可达性水平上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现状与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三级城市绿地在绿地面积、服务人口数和距离其他镇(街)的距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这些公园大部分集聚于新华街道、花城街道和秀全街道.②花都区城市公园绿地总体可达性分布不均匀,主要呈现为从由中心区而外的逐渐降低的放射状空间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新华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和新雅街道等行政、经济功能区的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能一小时内步行到达公园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而周围区域受限于交通网络、辖区人口、公园规模等因素,可达性水平相对较低,其中炭步镇和赤泥镇,0级可达性区域面积占比70%以上,辖区公园服务水平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环境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于本土,重生态保护,求永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快速发展,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如今,遍布广场公园的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景观草坪、街道两旁美丽的行道树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确实为城市建设增色不少,极大地提升了观赏度与美誉度;然而,将我们的环境装点得如此美观雅致的这些草种树木却大多  相似文献   

16.
项斌强  吴流坚 《价值工程》2021,40(14):101-104
为了有效地解决传统网络分析法在可达性分布上失真的问题,本文从公园绿地可达性角度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传统网络分析的基础上融入引力评价模型,得出广州市花都区公园绿地在步行整体可达性水平上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现状与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三级城市绿地在绿地面积、服务人口数和距离其他镇(街)的距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这些公园大部分集聚于新华街道、花城街道和秀全街道.②花都区城市公园绿地总体可达性分布不均匀,主要呈现为从由中心区而外的逐渐降低的放射状空间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新华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和新雅街道等行政、经济功能区的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能一小时内步行到达公园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而周围区域受限于交通网络、辖区人口、公园规模等因素,可达性水平相对较低,其中炭步镇和赤泥镇,0级可达性区域面积占比70%以上,辖区公园服务水平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城市资本市场中资本存量的问题,建立了城市人均资本存量模型,反映了资本存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利用该模型对上海市的人均资本存量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具有预测作用,有助于城市管理主体制定城市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8.
荣海军 《活力》2011,(20):129-129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以绿色植被为主体的城市环境生态体系。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绿色生态,使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新世纪世界生态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据预测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增加到6.3亿,而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不足5平方米,随着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必将突现.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景观规划得到了发展,但近些年来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仍落后于时代。因此,研究和探索创新是新形势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以湿地公园为例,结合地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学原理,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从分区规划、水系规划、种植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打造城市居民的生态休闲之地.  相似文献   

20.
政府职能转变对温州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温州地处边远,交通不便,80年代前工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国家政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度很小,经济贫困;人口密度大(人均3.6分地),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投资,监管功能薄弱,但人民群众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敢冒风险、善于学习、善于合作,传统永嘉文化震撼人心,有着深厚的重商、务实的文化底蕴.而恰是这样的人文基础把温州劣势因素逐渐转变成了优势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