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游戏画面属于类电影作品,网络游戏开发者设计了其整个系统,其中包括各个部分的元素。玩家对于不同游戏画面的呈现没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创作劳动,因此网络游戏画面的著作权归属于游戏开发者。平台直播网络游戏是否构成合理使用,要从不同的游戏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对于竞技类网络游戏,平台直播游戏画面在符合"四要素测试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标准下不会影响游戏本身的正常使用,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对游戏画面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知识产区领域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出现了很多依据现行著作权法无法规制或规制不力的尴尬局面。网络实时转播行为,其法律性质如何,现行著作权法如何进行规制等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依现行著作权法,将其归入"广播权",则在字面上有些牵强;将其归入"信息网络传播权",但误读了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原意。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将原来的广播权改为播放权,控制直播、转播等非交互式的情况下使用作品的情形,信息网络传播权则控制以交互式使用作品的情形。"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振宇 《河北企业》2023,(4):152-154
人工智能生成物作为科技发展的新兴产物,已然给现有法律带来了不小冲击。经过理性分析可知,人工智能生成物满足作品构成要件,具有可版权性。分析论证世界现有的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归属理论,认为生成物的权属制度构建既要遵循著作权法的基本规则,即由作者享有著作权,又要灵活运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特殊规则,实现著作权法鼓励文化领域作品多样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微信信息不论长短、形式,只要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即属作品,理当享有著作权。微信转发是作品的传播方式,但若不遵循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就可能侵犯微信信息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法宜结合微信转发行为的特性,对微信转发作出不同于一般作品使用的专门规定,尤其是微信转发构成侵犯著作权的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5.
张岳峰 《价值工程》2010,29(11):247-249
人们谈及作品的特征,总会提到作品具有"无形性"、"可复制性"、"非损耗性",这些可以归纳为作品的自然属性。作品是一种形式,手抄本时期的作品并非不具有"可复制性",可是手抄本时期作者可以控制基于作品价值而产生的利益,因此社会不需要著作权法来调整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印刷机产生后,著作权法之所以产生,并不是由于作品的自然属性发生了改变,而是由于作品在传播中难以被作者所控制,即作品的社会属性发生了改变。在数字网络技术条件下,作品可以通过对作品设置技术措施控制作品。网络条件下作品的自然属性没有改变,而作品的社会属性却发生了改变,因此合理使用制度以及著作权法必然发生深层次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版权作为权利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特殊性;网络世界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传播权需要法律予以规范;网络版权与传统知识产权相比,存在知识产权专有性与网络传播公用性、知识产权地域性与网络传播无国界性等矛盾;网络版权制度构建必须考虑构建理念、侵权救济原则、刑事救济制度等问题;我国网络版权立法的方向和原则是:既要保护作者的利益,又要有利于促进网络的发展;我国网络版权立法模式的选择应是摆脱民法的附属地位,成为一独立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7.
根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理,强制性标准作为脑力劳动创造的智力成果之一,应当享有版权,并且其版权归属国家。但因国家作为版权主体的特殊性以及版权的垄断性质,为了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必须对强制性标准的版权给予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信息安全现状堪忧 众所周知,网络游戏是一种软件,所有的软件都会有漏洞,技术上的漏洞和设计上的缺陷都会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如今大部分网络游戏是通过中央数据服务器与用户的客户端进行网络实时交互,形成一个"请求—回馈"的形式,任何客户端上的异常状态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游戏黑客截取中央数据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包,改写数据,然后传送异常的数据包到中央数据服务器,直接造成游戏出现BUG.  相似文献   

9.
网络游戏伴随着互联网而广泛发展,偷菜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游戏迅速占领各知名网络平台,掀起全民互动的大热潮。针对网络偷菜的流行现状,研究游戏盛行的原因,立足于现实生活与虚拟社会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网络偷菜只是个游戏,网友要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著作权法第六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该规定说明,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已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即是由特定人创作的,具有文学艺术特征,具有独创性、可复制性,具有明确的作者和创作时间。对于具备作品表达形式的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法已经明确将会予以保护,然而  相似文献   

11.
对于违禁作品的讨论迄今仍未达成共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界主要争议集中在以下三点:违禁作品的概范围和认定问题、 著作权问题和保护问题.违禁作品应指内容和程序违法的作品.违禁作品在著作权法范围内享有完全著作权,但当作品的出版传播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则需要予以公法上的限制.关于违禁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应采权利行使限制说.此外,对于内容违法和程序违法的作品,还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违禁作品的著作权遭到侵犯时,根据权利内容的不同,给予不同方式的救济.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3,(8):205-206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网络传播成了传播作品的重要传播途径。信息网络传播涉及到一系列新的对著作权保护与合理限制的问题。本文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与合理限制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在中国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浅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13.
刘思乐 《企业研究》2012,(12):20-21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版权制度进入了网络版权时代。2007年《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侵权责任认定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外在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必然要围绕着企业相应的目标组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和企业与外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协调企业各种关系.在实践中,按照传播范围的不同,企业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企业内部传播和企业对外传播.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实质上是一个由传播主体(传播者)运用共同享有的符号、系统、媒体(统称媒介),将信息传递给传播受众(传播客体、传播对象),并接受其反馈的过程.但在企业文化的传播活动中,存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传播主客体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来,传播者与受众互动,共同创造核心价值的传播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视频网站在这种大背景下走进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变着我们的媒体使用习惯,成为亿万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着日益强大的影响力。文章探讨在新的版权问题多管齐下,如何从理论指导到社会实践,开辟一条多赢之路,构建和谐的网络版权环境。  相似文献   

16.
WTO争端解决专家组认为我国 《著作权法》 第4条第1款完全否认了部分违禁作品的著作权,未能履行著作权保护最低标准的国家义务,也不符合知识产权实施措施的最低要求.我国删除了 《著作权法》 第4条第1款,但是并未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界定.对于违禁作品概念的准确定位,是分析违禁作品著作权的基础,也是解决违禁作品保护问题的关键.;并根据著作权自动取得原则以及出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应当肯定违禁作品享有著作权.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方式,而不问作品内容如何,至于作品的出版、 传播应该交给国家行政法来规定.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播过程中,著作权法在加强对邻接权主体和邻接权客体保护的同时,也沿用和增加了相关限制性条款。邻接权人对其作品享有邻接权的同时不得危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8.
燕道成  杜林涓 《价值工程》2012,31(25):277-27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数量激增,而网络游戏玩家的数量也随之急速壮大。基于网络游戏用户的数量日益庞大,以网络游戏为媒体平台的网络游戏广告得以借势而发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作为新兴的广告形式,有关网络游戏广告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结合网络传播自身特点来探讨其为网络游戏广告带来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影评类短视频作为短视频大类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具有非常鲜明的二次创作特点,对于影评类短视频作品性质的认定也需要着重考虑其本身蕴含的独创性。然而,具备一部独立作品的特质并不意味着影评类短视频就不会侵害原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在谷阿莫被告侵权案中,创作者在获取原作品资源的来源以及使用作品的目的与影响都会对侵权与否造成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鼓励创作,推动知识传播;而对于短视频创作者而言,也应当恪守合理使用制度内涵中的公益精神。  相似文献   

20.
何嘉欣 《现代企业》2020,(3):114-115
一、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理论缘起著作权合理使用是指非著作权人未经著作权人的允许而以某种合理的方式使用其作品。这种法定规则之下许可机制之外的非侵权性作品使用,是著作权法二元结构的典型。它通过规则的建立便于作品许可机制之外的非侵权性利用,划分了著作权人的权利边界与使用行为的合理存在空间,明确了著作权法对于作品自由使用的空间,从而鼓励著作权人之外的主体对于作品的使用,以实现著作权法的促进作品传播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