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处在"微笑曲线"价值链的中低端。要科学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破我国制造业价值链低端的路径依赖,实现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移动,必须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角度把握战略与政策导向,科学地处理好跨产业价值链的联动升级关系。从组织、创新、模式三个维度分析,我国制造业要通过产业组织范式演进、技术创新范式变迁、加速先进制造模式应用等三个大的方面加速从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张丽萍  杨江龙 《物流技术》2012,(21):241-244
首先基于对物流业和制造业产业联动的文献梳理,理清了现阶段产业联动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运用结构洞理论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得出在产业联动中各企业要时刻寻找竞争优势、抓住机遇、壮大自身实力的结论,进而加强产业间的互动融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首先基于对物流业和制造业产业联动的文献梳理,理清了现阶段产业联动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运用结构洞理论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得出在产业联动中各企业要时刻寻找竞争优势、抓住机遇、壮大自身实力的结论,进而加强产业间的互动融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并不是临时的合作,而应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盟,实现利益同享、风险共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业为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很多制造企业将其服务转让给专业的服务企业来完成,从而催生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借助产业融合的作用,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实现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是数字技术大国,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技术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技术融合引发产业融合,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融合。本研究以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为例,利用专利系数法对中国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度进行了测算;运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分析了技术融合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联关系,得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度处于中等融合程度、技术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大影响的结论。因此,政府应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还应放松管制,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传统制造业与现代互联网融合发展衍生了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发展和优化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科技、智能产业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其生产方式为粗放型,企业...  相似文献   

8.
产业融合改变了制造业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和产业组织形态。为此,我国应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传统制造业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转变政府观念与职能。  相似文献   

9.
在产业演进和产业发展史中,产业融合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基础的制造业,产业融合彻底改变了制造业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因此,深入理解产业融合发生的机理,把握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的影响,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型制造业产业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与服务业区域融合:对京津冀地区的一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域融合可以分为区域分工合作与区域集群式发展两个阶段。笔者基于京津冀三个地区产业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探讨了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域,认为区域融合机制的创新可以借助服务增强战略、知识区与产业区互动以及产业集群政策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不仅需要明确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要清晰认识到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兼具“存量增量”和“均衡特长”两个特征维度的系统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2011年的发展水平和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耦联评价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2006—2015年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和制造业创新效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以及制造业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级差异格局;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产业融合能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持续正向影响,西部地区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既要重塑经济增长动能,升级转型经济结构,又要引导货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强化制造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我国推动产业经济质量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产融结合以股权关系为纽带,构建金融和产业双向经济体内在...  相似文献   

14.
王紫任  胡越男  周峰 《中国质量》2023,(11):113-118
质量强国建设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能够夯实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制造业数实融合结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等多领域、多学科,以工业互联网为平台,智能软件和硬件相配合,通过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在线传感、人工智能(AI)质检等技术,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然而,工业制造业数实融合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和技术挑战,我们应从法规、政策、技术多层面探索可行路径和有效策略,加快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国家在关键核心领域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不少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制造业企业要想实现生存和发展,必须对管理方式做出改变,以增加企业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而业财融合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探究加强企业业财融合的对策势在必行。本文以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基础,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探索区域产业间的关联性、融合性,对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淮安市清河区文化产业与生产制造业的嵌入性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区域产业间的融合联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并梳理了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分析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人力资本总量和结构方面构建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新路径,以期制造业实现更好发展,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开发》2015,(33):119-121
在信息时代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内涵与发展关系,使用SPSS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我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的必然性,以及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之间的互相影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与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也为实践所急需。针对当前国内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些误区,结合世界城市制造业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我国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是跳出制造业谈制造业,充分利用城市的区位要素特征,结合产业发展的创新与融合趋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真正使城市制造业成为城市、城市及其腹地的产业升级与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20.
苗晓娜 《物流技术》2014,(15):94-96
从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在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流通业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驱动机理,对我国制造业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