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杭州作为研究实例,结合空间正义原则和发达国家在保障房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通过调查杭州现有公租房与在建公租房项目的居住空间特征,分析杭州公租房在空间布局、空间组织和空间融合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方法:利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得到空间正义的内涵要义、居住空间的研究维度以及国外保障房居住空间的成功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得到杭州公租房居住空间特征;基于空间正义原则和公租房居住空间现状特征,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得到杭州公租房的问题及对策。主要结论为:(1)杭州公租房在空间区位上表现出选址偏远、分布集中、交通服务水平不高、住户职住分离现象突出、医疗卫生和教育设施不健全、休闲娱乐设施缺乏等特征,在空间组织上对内缺少公共的交往空间、文化建设不足,对外缺乏与附近社区和城市中心的联系,在空间融合上存在居住空间分异明显、不同阶层沟通交流不足的问题;(2)根据空间正义观念和杭州公租房现存问题,日后应从保证住户在就业机会、医疗教育服务和商服娱乐设施的可及性,加强住区内部空间组织及其与外部空间的联系,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着手优化公租房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2.
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引入DPSIR模型,运用数学和地理空间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研究表明,虽然大连市是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但是居民对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的评价却属"一般"等级;从指标权重排列看,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受居民自身状况影响较大,如收入状况、文化层次等;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较高社区的分布形式既有分散的核心点分布,又有集中连片的条带状布局.  相似文献   

3.
空间正义是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的题中之义。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生产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内涵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的空间正义价值。空间非正义是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与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由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化的公共治理,符合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坚持空间正义的实践性要求。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实现空间正义为价值要求加强空间生产及其治理,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在经济层面构建创新驱动机制,在政治层面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在社会层面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在文化层面构建开放包容机制,在生态层面构建绿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所谓空间正义,就是在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中的社会正义.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的中国,空间生产与空间资源成为资本逐利、公民空间权益、政府制度设计三方博弈的主要战场.以资本为核心、以利润率最大化为导向、以地方政府片面的GDP追求及与资本利益共谋为特征、以制度公正相对缺失为条件的空间生产,必然多重损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缺乏"空间正义",进而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呼唤学者去加以思考.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对此做了新的探索,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变是社会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资本、权力和文化等结构性力量,主体的情感、体验也是建构空间的有机组成要素。这种结构与主体双重逻辑相互缠绕并处于时刻不停的变迁之中,赋予空间以活力、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空间正义就在于表征着弱势群体空间权益的"差异空间"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其作为法律价值是随时代变化发展的,是相对的.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问题不仅仅是解决个案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这二者的冲突是一个刚刚走上法治化道路的国家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在法治社会下,形式正义与实盾正义孰优孰劣,如何抉择,能否达到二者相得益彰,正确树立起对法律应有的态度足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从法治的目的出发.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我国城市的“空间正义”缺失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寻求其治理之道,本文尝试从一种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最后,本文重点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  相似文献   

8.
夏云 《河北企业》2020,(1):57-58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基于空间生产所产生的同质化、环境破坏、空间压迫等问题,这是城市治理的困境所在。空间生产理论主要探讨了空间生产过程中的空间、资本和权力间的关系,这就为分析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尝试运用空间生产理论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背后的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要遵循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
空间正义、社区赋权与城市更新范式的社会形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城市更新范式社会形塑的理论逻辑框架:"空间正义(原因)——社区赋权(过程)——政策悖论(绩效)"。研究表明:(1)对空间正义的追求是城市更新范式变革的本质原因;(2)社区赋权作为推动城市更新范式变革的关键途径,通过社区组织或社区个体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3)社区赋权的绩效依赖社会自治土壤,可能导致政策悖论,需要审慎选择推进时机与力度。这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不仅是地方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过程,更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契合过程。本文通过构建制度环境、区位引力与空间正义的三维逻辑,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为代表的主要城市,发现中国全球城市构建的路径可归结为以制度环境重构为先导、以区位引力强化为动力、以空间正义维护为保障。相较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的经济先行,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的路径更适合中国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建设尚未健全的现实。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应该基于自身能力与资源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而非强调外部资本输入的外生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地面资源紧张,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将部分地上空间功能地下化。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成熟,地下空间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有限的建设实践中,人们发现,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海绵城市的政策息息相关。在海绵城市新理念的指导下,制定限制指标、合理有效开发地下空间,才能避免开发地下资源的不利后果,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探析正义究竟是什么、正义与非正义究竟谁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二者谁更能使人获得幸福及二者有什么差别等有关城邦和正义观的问题.研究城邦统治者的智慧和能力、辅助者的勇敢和意气和城邦所有人的自我节制,再由正义将三者有机结合统一达到一个和谐的整体.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论证逻辑,探究正义城邦的结构、特点、功能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论是分析村镇公共空间演变的重要理论依据,从三元空间论的认知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社会生产与空间演变的关系,可将荫城镇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村落集聚、镇域衰落、新镇再造三个阶段。通过引入叙事分析的逻辑,利用叙事线索中故事层与讲述层的关系,将故事发生的背景、事件和人物与表述过程中的叙事结构、情境和语言逐一对应,从三元空间论中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生活的空间三个层面出发,来分析比较荫城古镇与新镇之间不同的叙事方式,并对当地乡村城镇化过程中新老空间发展的平衡提出相应策略。三元空间与叙事理论的结合,有助于人们从新角度审视当前的村镇空间,分析其中不断变化的物、事、人,以及由村民所叙述的空间故事。  相似文献   

14.
制度空间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某些被建构并产生有效影响力或影响范围的制度,它是我国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建构了"制度空间—行为选择—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空间分析相互结合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两江新区的制度空间、主体行为与空间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江新区经历了构想空间、产业空间到消费和居住空间的重构过程,"强激励"与"弱约束"的制度空间扩大了主体行为的空间与资源,是空间重构的内生性力量。地方政府借助制度空间条件,通过空间规模扩张、空间开发垄断和空间场所营销等"理性"行为,在发展初期实现了对空间开发的主导和操纵。随着建成环境的不断完善及地方政府的制度实践,企业"趋利性"投资促进了空间转型和土地升值。原农村居民的"服从配合"和空间让渡助推了空间重构,而不断壮大的富裕和中产阶层通过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空间重构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贫困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尊严,更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多年来,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在减贫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而目前我国农村仍有2000万以上的贫困残疾人,这群贫困与残疾互相交织的群体,是我国扶贫攻坚战略工程所需关注的重点.固化的"贫困内核"、动力不足的扶贫资金、落后的脱贫观念、不健全的服务体系、欠缺的考核机制等现实问题要求社会各界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南宁市五象新区环城水系景观设计的阐述,探讨如何通过营造形式多样而富有活力的滨河亲水空间,改善滨水区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醉白池为研究案例,运用几何学和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来描述和解析江南园林遗产空间中的复杂性特征:不规则的分形空间结构以及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特征.揭示了醉白池存在着不断迭代再现的“花园中的花园”结构特征,这种低语境的分形空间语言导致了醉白池局部与局部、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变异性,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复杂性;而多样化系统化的叙事词汇与情节结构体系是一种高语境的空间语言,蕴含了主题情感和思想,传达了一种文化语义上的复杂性.正是两种体系在不同层面上相互协作,系与解,不断营造文化意境.这种交叉学科视野下的空间分析方法不仅为创新继承传统园林文化、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塑造美丽家园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同时有利于传统园林艺术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