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肩负着发展经济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任务,文章从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就少数民族地区村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景观生态学、旅游规划等学科的视角,提出对于缺失文化景观的民族村寨进行恢复的措施和构想,并以此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9,(11):55-62
旅游介入促使民族村寨从传统的居住地演变成居民生活与游客旅游的叠合空间,使得村寨的空间形态、内部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发生改变。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结合GIS空间分析与定性分析,对2014年和2017年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发展核心村寨的社会文化时空变迁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加快了西江苗寨民族社会文化的解构;相对于2014年,2017年社会文化空间变迁整体沿羊排村和东引村向外扩张,核心区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传统生活方式日益淡化。最后提出,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居民增权感知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等措施,能够有助于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促使村寨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蓝  刘洋  李佳桐 《西部财会》2022,(10):49-51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成为第一要务。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和脱贫人数最多的省份,更是返贫风险最高和续接乡村振兴难度最大的省份。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村寨高达12 000余个,因此,民族村寨的振兴对贵州整体实现乡村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推进并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以贵州大利侗寨为例,探析旅游发展困境,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吸引力、加强人才引进、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居民参与意识、提升居民参与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苗族在贵州分布广泛,苗族服饰文化是山地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反映了苗族所处的环境、生活水平和历史条件。本文主要从贵州苗族服饰文化、发展现状和对其文化资源抢救及保护措施等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文化产业、民族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与时俱进,提出了对苗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平弟 《价值工程》2019,38(20):82-85
蒲洋村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村落依山而建,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景观资源。本文通过大量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村民访谈,对该村的历史沿革、村落格局、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该村的价值特色与文化本底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蒲洋村目前面临的人口空心化、传统建筑破败、传统文化丧失等问题,本文突出对历史资源的活化与利用,力图探索出一条可操作的、可持续的、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村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36):198-199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概念、现状、特征的阐述和分析,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符合其特色的保护与发展平衡的规划策略,通过保护村寨的传统建筑、空间形态,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和形成特色型支柱型产业来达到两者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产生了很大冲击,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农村文化进行保护与发展,进而达到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华  张萍 《价值工程》2012,31(35):84-85
少数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村寨建筑,是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活的集中体现。少数民族村寨是保存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特色的载体。如何保持和发扬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特征,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粹,在不断提高当地民众居住生活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村寨特色保存的持续发展。结合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家川镇查湾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设计,简要分析地域性、民族性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生态村的保护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成,保证了文化保护的持续性,在旅游城镇化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相关、互为因果的反馈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城镇化的一系列现实矛盾,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洋  李佳桐  李军 《西部财会》2021,(11):48-5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逐渐成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如何在众多同类型民族村寨中脱颖而出,获得游客认同与满意,明晰发展优势与痛点,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利用文本分析法探知游客对肇兴侗寨景区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景区应保持民族文化本真,打造民族旅游精品,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强化景区管理服务,提升游客体...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民众需要充分意识到其危机感与紧迫感。文章结合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合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发展。最后,以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为例,介绍其保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8,(16):283-285
近年来,传统村落濒危和衰败现象日益凸显,造成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本文首先论述国内外乡村活化的内涵及其相关实践,进而分析云南省当下的传统村落建设模式的利弊,最后通过雷响田村落的实践,从五个方面得出具体的乡村活化途径,旨在为我国特别是云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许龙  苏原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42-中插48
新时期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理念、视角不断拓展、创新.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落实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要求,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名城体检评估制度建立.结合柳州名城保护规划实践,针对当前名城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新时期名城保护规划方法和路径,分别从凝聚共识,建立基于历史文化价值的再认知的遗产名录;整体保护,构建基于大山水环境多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网络;融入城市,探索活化利用新模式三个方面阐述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相关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价值工程》2016,(24):25-26
萝卜寨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是羌族地区高山村落的典型代表。而这座"云朵上的集市"却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坏,经过数年的科学规划和精心修复,萝卜寨正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机。本文以萝卜寨为例,浅析灾难后羌族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于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也不断提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之源的黄河文化,积极开展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具有的重要文化、社会、经济价值.文章简要介绍了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指出河南省在文化资源、政策环境、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当前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文以化人的特点,充分体现着先辈在劳动生产中对于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当时有其独特的实用性,但时至今日,非遗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需要具有各民族特点的文化生态。鄂温克民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北方少数民族,但受迁徙和一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鄂温克民族一些传统工艺和传统...  相似文献   

18.
杭州老城区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晨   《城市问题》2002,(4):37-42
近几年 ,杭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欣喜之余 ,杭州人居环境特色的日渐衰微又不禁令人担忧。尊重和保护杭州残存的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已迫在眉睫。本文以河坊街、南山路、中山路等街区的人居环境现状评价为基点 ,管中窥豹 ,分析杭州近年在老城区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并对杭州城市建设中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做了一些思考。文章呼吁要慎重地对待老城区的改造 ,减少建设性破坏和过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王青岚  安磊 《城市发展研究》2022,(7):117-127+2+37
城市叠压型大遗址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点与难题,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统筹协调难度大,如何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是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关键。以郑韩故城保护规划修编为例,从城市发展与空间演变的脉络入手,解析郑韩故城与新郑市相互冲突、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引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新性的使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深刻剖析两者的矛盾关键点,进而重新认知两者的关系,科学指导保护策略的制定。本研究中提出的数据量化分析方法,以及为保护规划创建的智能分析平台,对我国其他叠压型大遗址的保护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升遗址保护规划的科学化、智能化与专业化水平,对遗址保护融入国土空间规划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鹏 《乡镇论坛》2020,(11):17-17
马厂村位于安顺经开区西南面,距离市中心约3公里,毗邻黔中商贸城、万邦建材市场、安顺奥体中心、高铁安顺西站、黄果树机场;七号路、纬四路、军工路等城区干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545户、2196人,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