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  高红贵 《经济问题》2015,(3):125-129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都面临着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等束缚和发展困境。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至关重要。为了走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困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上生态发展之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融贯生态文明建设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将资源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2.
资源提前枯竭和城镇经济衰退造成的贫困程度加深已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造成资源提前枯竭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短缺”,而造成城镇经济衰退和贫困程度加深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例如,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的历史缺失、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递减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资源枯竭型城镇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业的资源可持续属性,使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有别于其他类型资源枯竭城市。文章描述了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从生态功能约束、地理区位障碍、工业化城市化空间缺乏、社会发展成本高昂和体制机制约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其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一步,针对转型面临的困境与障碍,从建立林区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实体工业经济和优化林区人口布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机制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生态经济系统紊乱;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过多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序次较低,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社会问题较多;城市吸引力下降等。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利用生态经济建设实现成功转型——首要问题是进行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打造生态经济系统,还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消化和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改善生态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等。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视角梳理了中国传统城镇化发展过程,发现我国传统城镇化存在城市规模膨胀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高城镇化率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吻合,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失衡,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以及城市规模标准提高与城市发展趋势相悖等五组矛盾。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城镇结构创新、政府观念创新和生态文化创兴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经济建设分析——以徐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徐州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即:生态经济系统紊乱;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过多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序次较低,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社会问题较多;城市吸引力下降等。探讨了徐州利用生态经济建设实现成功转型的首要问题是进行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打造生态经济系统,还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消化和转移就业、改善生态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度增长,发展势头强劲,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的挑战。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同时又遏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通过实施确立新的经济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建立生态产业、完善支持保障体系等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经济,控制因发展导致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枣庄依赖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开始了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是产业结构重型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态城市建设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以焦作市为例,在分析资源型城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的内涵、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以贵州为代表的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面临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应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其他安置模式为补充"的移民思路,以及依托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移民进行安置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谷型城镇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城镇类型,近年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人地矛盾突显、生态环境恶化、城镇风貌缺失等诸多问题,亟须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风貌修补。通过对城市双修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分析,提出当前城市双修理论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系统性及多维目标对城市双修的理论内涵和范式进行梳理和提炼,构建城市双修的理论体系。基于该理论,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风貌修复为例,对西北黄土高原河谷型城镇风貌修复进行指导,提出特色风貌修复的理论框架、目标、指标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曾是一个以煤矿资源为经济支柱的城市。现如今,徐州的煤矿资源逐渐枯竭,同时面临因长期开采煤矿导致的地面塌陷、生态恶化等问题。因此,摆脱资源型经济束缚、发展生态友好型经济、治理生态污染等问题是徐州市近十多年来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主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徐州市加快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步伐,在大力发展机械工业、钢铁产业等传统经济产业的同时,把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让良好生态成为徐州市核心竞争力,成为徐州市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奋斗目标。在改革转型过程中,当地政府注重对居民的安置和人文关怀,减少了潜在的矛盾与阻力,坚持自然与人文并存的发展理念。如今,生态旅游经济将是徐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握好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徐州市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形象将会全面革新。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我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浪费和破坏趋势的日益严重,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对于资源型区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再生型(能源矿产)资源型城镇层面上,对可再生型资源型城镇(特别是小城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文章从资源型区域问题的发生尺度、资源型区域的脆弱性、国家资源型区域政策效力等方面探讨了资源型区域研究中尺度下降的必要性。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认为林业资源型城镇的发展问题具有"过渡时期"性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度过"过渡时期"。从林业资源型城镇之间的差异性出发,提出了林业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若干路径,认为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林业资源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模式,产业转型或保育基地模式适于具有特定条件的林业资源型城镇。  相似文献   

15.
枣庄:资源型城市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经济,控制因发展导致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枣庄依赖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开始了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的矿业大国,我国很多矿区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困境,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发展工业旅游实现资源枯竭型城镇转型将是一条有效途径。文章在分析工业旅游的意义及可行性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针对矿业城市河北武安的工业遗产情况,对其工业遗产的开发途径和思路做出分析,并提出景区开发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型城镇的困境凸现和贫困加剧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提前枯竭和城镇经济衰退造成贫困程度加深已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镇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造成资源提前枯竭的最关键原因是“制度短缺”,而造成城镇经济衰退和贫困程度加深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资源禀赋的不可逆性,产业结构单一,替代产业缺位,城市功能的历史缺失,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递减,资源再生基础被破坏,知识、人力资源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短缺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资源枯竭型城镇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蔡炯  高岚  康媛 《经济导刊》2010,(1):58-59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一些林业资源型城市如伊春等,不同程度上面临林木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资金缺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资源型城市一般是依靠传统的大型资源型企业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资源的粗放式开采加工,这种以要素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挑战.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如何促进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则是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镇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型城镇--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基于城镇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判法,深入剖析各压力指标、支持力指标的状态,从而得出盐边县生态承载力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支持力指标安全程度略大于压力指标安全程度,因此,盐边县的综合生态承载力为0.58,处于一定的弹性生态盈余状态.生态承载力承载度为0.68,生态承载力各系统间协调性增强,生态承载力的协调度达到0.62.处于较安全状态.但资源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研究所运用的评价方法较客观地反映了盐边县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为盐边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