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以肠内营养治疗和肠外营养治疗为对比,评价食管癌术后采用不同临床营养支持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鉴定有关临床对照试验(RCT和CCT),采用Rev Man4.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20篇文献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Meta分析,19篇文献进行肠内肠外营养安全性的Meta分析,11篇文献进行肠内肠外营养的住院时间的Meta分析。在临床营养指标的分析中,血清白蛋白ALB(g/L)、转铁蛋白TFN(g/L)、前白蛋白PreALB(mg/L)的合并WMD值分别对应为0.56、0.09、7.71;不良反应发生的合并OR值为0.47;住院天数的合并WMD值为-1.76。在敏感度分析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采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能更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行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发生情况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患者,对其发生腹泻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因腹泻严重转为肠外营养治疗,39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得到改善和控制,3例患者因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发生腹泻,在停药并予以相关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得到控制。结论针对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患者,可通过减慢营养液的输入速度,减少营养液含量以及对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等方式,有效缓解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价值.方法对2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并选取同期住院的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全静脉营养,对比住院时间、发生误吸百分率、腹胀缓解时间、置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经鼻空肠管应用肠内营养,在住院时间、发生误吸百分率、腹胀缓解时间、置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有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肠道黏膜屏障、防止感染、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配合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组(观察组)和早期全肠外静脉营养组(对照组),通过对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血液检测指标,对两组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值术后第8天、第14天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患者营养,降低治疗费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一种支持疗法为食道癌术后患者既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又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治愈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营养支持疗法。方法将68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观察并发症及治愈率情况。结果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营养的食道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瘘、肠粘连、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优于全肠外营养患者。结论食道癌术后患者经鼻肠营养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患者术后营养均衡,无并发症发生,且康复出院提前5~10d。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生素在骨科围手术期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资料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抗生素在合理应用后,使用患者的平均应用天数、人均住院天数、人均抗生素的应用费用等情况变化。结果在合理使用抗生素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骨科患者抗生素的平均应用天数减少;患者人均住院的天数逐渐降低;患者人均抗生素的应用费用逐渐减少。结论抗生素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结果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15例患者肠功能恢复快,无吻合口瘘、腹腔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试验组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比较患者手术前1 d及术后1 d、3 d、7 d IgC、IgA、IgM、CD3^+、CD4^+、CD8^+水平和术中肠道清洁情况。结果术后7 d,CD3^+、CD4^+逐渐升高,试验组的升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加营素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身体的恢复能力、增强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7年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监管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HIS系统调取2017年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的应用数据,对使用科室、用量、使用率、占药比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375份住院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2017年我院共3732例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全年用量共55 974支,用量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点评的375份病历中,不合理病历数128份,合理病历247份,合格率为65.87%;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禁忌证用药、给药途径不适宜等。结论我院2017年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的用量大、合格率低,临床应用不合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应加强监管,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在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配合和护理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收治的60例需要防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运用胃镜引导进行放置,统计放置成功率。总结在胃镜引导下进行放置空肠营养管的配合和护理方法,统计患者满意率。结果我院进行的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患者感觉较为舒适,满意率较高。结论空肠营养管比较符合患者的生理状态,费用低廉,使用维护简单易行,而且对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从而更好地实施肠内营养。方法对56例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后,针对出现营养管堵塞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共56例,其中2例出现导管堵塞,其余均成功实施了肠内营养。结论胃管打折扭曲,营养液堵塞是肠内营养导管阻塞的常见原因,因此妥善固定胃管、避免营养液过浓、防此营养液沉淀可有效减少肠内营养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后PEJ管运用于肠内营养护理的防堵管效果。方法将经胃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例和对照组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PEJ管;对照组采用原装PEJ管。结果两组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PEJ管可防止肠内营养残渣在PEJ管头端的沉积,有效减少营养管阻塞,使肠内营养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临床资料2800份,统计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审核2800份病历,其中使用抗生素患者的医嘱1218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嘱124份,主要为给药途径及次数、重复用药、无指征的预防用药、药理拮抗、毒性相加、疗程不合理、溶媒不当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还需进一步合理化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晚期癌症患者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共1945张,年消耗麻醉药品量6144片(支),根据麻醉药品限定日剂量(DDD),确定用药频度(DDDs),对我院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按照 DDDs 排序,麻醉药品中数量最多的属于哌替啶注射液,其一年消耗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硫酸吗啡缓释片以及可待因片使用数量较少。哌替啶注射液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为3.75,可待因片以及硫酸吗啡缓释片的 DUI 在1.0以下,这两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大致合理。结论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还存在不合理性,因此,医护人员应进行宣传教育,全面推行长效口服制剂吗啡控制片,同时还要严格限制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药在我国历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药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中药制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给药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32例,现进行分析探讨。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32份中成药ADR报告,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以及ADR所涉及的中成药等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86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其使用率、联用率和标本送检情况以及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进行分析。结果 86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例数为784例,使用率为91.2%,抗菌药物的联用例数为186例,联用率为21.6%,其中双联例数131例,双联率15.2%,累计使用38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为主;784例抗菌药物使用者中有104例标本送检,标本送检率为13.3%,104例中有22例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1.2%。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早期使用营养泵与常规鼻胃管推注肠内营养液对危重患者抢救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7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鼻胃管50ml注射器推注肠内营养(EN),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滴注。对危重患者胃潴留、呕吐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应用营养泵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有利于病情恢复及减少肠内营养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脑血栓形成住院患者药品使用情况,降低医药成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临床治疗回顾调查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CT诊断印象为右侧基底节低密度影为主的脑血栓形成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脑血管病类药物的频率分析、金额排序、用药剂量、用药天数、药物利用指数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DDDs排序居前的品种:中成药注射剂有银杏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脑血管类西药注射剂有尼莫地平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抗血小板西药注射剂有奥扎格雷注射液。用药频率DDDs排序居前,临床使用情况占主导地位,DDDs排序居前的品种每日费用较低。结论我院神经内科在选择脑血管病用药方面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对脑血管病选择使用药品的监督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