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监督手段信息化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先进数据处理技术、联网技术、信息数据库技术。并运用专业的监督软件对监督对象实行监督,使监督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监督现代化水平的过程。它是一项涵盖财政监督内容、手段、运行机制等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是财政监督领域的一次方法革命。也是提高效率和管理的变革。更是监督内容、手段、方法的根本性变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和财政改革的深入,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也必然随之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观念,以促进财政管理为目标,保障各项财政改革的顺利实施为主旨,全面提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监督工作总体正向范围宽、内容广、方式多样化态势方向发展,原有的监督手段已不适应财政监督工作的现实需要,财政监督呼唤信息化这样一种效率更高、规范性更强的科学工作方式。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财政监督水平,推进财政监督工作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创新公共财政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的财政监督体制主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传统性做法。因此在监督工作内容、监督工作职责的划分等方面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不相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6.
王辉  李璐 《财政监督》2005,(11):23-2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理财模式向公共财政转化之后,如何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的财政监督,保证公共财政体制的顺利运行,已经成为深化财政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近两年担任财政督查员的工作实践,分析了新时期加强财政监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加强财政监督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确立,财政监督应该如何与之相适应,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报告试从理论、实践、政策的结合上,围绕财政监督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今后的改革建议。一、财政监督的若干理论分析(一)正确界定财政监督的内涵监督,就其政治含义而言,是指对权力的制约。确切地说是对滥用或可能滥用权力的制约。毫无疑问,在现代文明社会,建立一个全面而不是单一的、实实在在而不是虚张声势的监督机制,这对于确保政府的廉洁和高效运行,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和谐和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财政监督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它是对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专门监控,是为实  相似文献   

8.
黄克来 《财政监督》2004,(10):22-23
财政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给财政监督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工作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安徽省全体财政监督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创新财政监督工作方式和手段,不断拓展财政监督领域、提高监督效率,全省财政监督已初步构建起以服务财政改革与服务财政管理为主线、涵盖财政收支全过程、体现财政管理特色的财政监督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馨 《财政监督》2004,(8):11-11
有财政工作就有财政监督,无财政监督是不可能有正常有序的财政活动的,只不过不同体制背景和历史时期,财政监督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点罢了。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和财政的公共化改革,对财政监督提出了全新的内容与要求。经过25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开始进入如何深化公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内客的历史阶段,财政监督也开始从传统的计划型模式朝着市场型模式转变。"全国部分地方财政监督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召开的。如果就财政工作流程来考察,可以区分为"计划编制"、"财政执行"和"财政监督"三大组成部分。但在在传统的财政工作中,财政的计划编制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它不过是国家直接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的财力安排和匡算形式。同样地,此时的"财政监督"也只是从属于"财政执行",是配合财政实际活动开展工作的。它能够起的作用只不过是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财政监督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性越来越强。因此,建立科学的、反映灵敏的、涵盖面广的财政监督机制,是全面实现财政职能,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是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效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12.
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深化则政改革,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管理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应紧扣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节经济三大职能,为实现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目标发挥特有的功效。1、对整个财政分配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优化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财政分配主要是通过预算来体现的,因此,要把建立对预算编制、执行合法合理性和科学有效的监督,作为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和职责。一是财政收入监督,主要监督是否对各项财政收入做到了依法计征,足额收缴,包括征缴范围和标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做到了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通过监督堵塞漏洞,防止财政收入流失,做大"财政蛋糕",为政府做好公共服务。二是财政支出监督,主要是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来实现。如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反映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资源占用和配置是否符合节约、优化和高效的原则;部门及下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是否按国家预算的要求安全有效运行,部门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目标,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3.
滕国华 《财会学习》2016,(13):26-26
现阶段,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财政管理实行改革,跟上信息化财政建设步伐。单位预算、国库统一制度等多项财政的改革,都需要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系统进行支持。所以,积极进行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活动,高效运用相关"金财工程"应用平台,继而在该平台基础上的建立财政监督,这是国家财政管理机制发展中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15.
罗道胜 《财政监督》2012,(18):45-46
财政监督机制建设的实质就是根据财政管理和改革发展的需要,适时地对财政监督制度建设、监督工作程序及监督内容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规范。自从1998年我国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以来,财政监督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步建立了一套中央与地方分级的财政监督体系。十几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财政的内涵和管理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财政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尤其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建立,使财政监督在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财政职能中不可或缺的职能之一,财政监督正日渐融入到财政管理和改革之中,服从和服务于财政管理和改革,并为财政管理与财政改革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财政监督》2006,(5):17-22
“十五”期间.湖南各级财政监督部门围绕经济建设。服务于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不断创新监督手段,改进监督方法,有力地促进了财政监督工作,为“十一五”财政监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06年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会议上,娄底、衡阳、益阳、常德、怀化、永州、株洲等市作为代表,畅谈了近几年来本地财政监督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井对“十一五”期间财政监督发展问题作了交流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财政监督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政宏观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积极行使财政监督在财政工作中所起到的保障作用,笔者认为必须理顺三个关系。一是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财政具有调控、分配、监督三大职能,这些职能是财政工作本身固有的。长期以来,一些同志对财政的职能记得很熟,但实际运用尚有差距。对于如何运用这些职能,认识上尚有误区,突出的表现就是重收支分配轻监督管理。不少同志认为,财政是帮政府管钱的,只要把财政的分配抓好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其他工作可以一带而过。因此工作上形成"一边倒"。应该肯定,抓好财政分配,的确是财政部门的一项基  相似文献   

20.
三、若干国家财政监督的基本做法与经验借鉴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世界各国都有其不同做法,也有其共同的特征。从广义概念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监督一般都包括:议会监督、审计部门监督和财政部门监督三方面内容,这与我国的情况大致相同。以下介绍世界一些国家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旨在为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美国的财政监督为加强对有关部门执行预算的监督,美国建立了一套体系比较完整、职责比较明确、依据比较充分的监督系统,并通过监督达到三重目的:确保机构根据法律要求并按正常的目的去开支;确保项目经常管理始终与法律及现行政策相一致;确保项目始终得到很好的管理并取得预算成果。美国在预算执行的监督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制度:报告制度。法律规定有关部门必须按期对预算执行情况作出报告,并对报告的具体内容、期限甚至报告人都有明确要求。如总统预算管理办公室每年5月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