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1年的投资理财市场让投资者深刻体会到了市场风险的威力,2012年,股市、金市、银行稳健理财市场又将如何演绎?哪个市场存在更大的机会?股市有望迎反弹先说股市,因为股市是2011年投资者最大的伤心地。经济增速全球最高的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本已转为下跌通道的中国股市在2008年出现大幅下跌,跌幅在全球所有股票市场中占14位,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跌幅第二。面对新的一年,尤其中国农历年的牛年,A股市场依然是机会与风险并存。但走势形态将以反复震荡的“N”型态出现,指数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开始,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伴随着股市的大调整,各国的房地产市场却一路高歌。而在国内则更为明显。从2001年至2005年,沪深股市虽然一度出现几波反弹,但总体处于明显的下跌通道中。而房地产市场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在政府多项政策出台的刺激下,逐步进入价值发现阶段,并在近几年掀起了主升浪。  相似文献   

4.
一、境外投机资本"坐庄"操纵是我国股市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背景下,有一股以境外投机资本为主导的市场投机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凭借其强大资金实力和投机手段,"坐庄"操纵股市,部分地致使我国股市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出现非理性繁荣,市场风险加速积聚.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市场来说,中国下调GDP增长目标当然是很重要的信号。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宣读完,国内外的股市随即有了反应,尤以中国香港股市最为强烈。这条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纷纷下挫,尤其是澳元、欧元、股市及商品等风险资产。国际市场的担忧是。北京不再“保八”,不仅意味中国将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也意味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将不会轻言放松,  相似文献   

6.
1.黄金投资具有全球性。由于国内佥价从理论上是追随国际金价的“影子市场”,所以与我们所熟悉的国内股市、期货等有显著的区别。黄金作为国内投资者可以参与的、为数不多的与全球市场紧密接轨的产品,其价格运行的连续性非常强。黄金市场几乎是相当于24小时联动的,从澳洲到东京,从伦敦再到纽约,每个时段都有黄金市场在进行着交易。  相似文献   

7.
王进 《经济界》2001,(4):83-83,75
中国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是创业板,也称“二板”。在深圳创业权即将开启之际,不少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对全世界的二板特别是对远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及近在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作了大量的研究。由于这两个二板市场,一个忽冷忽热,一个冷冷清清,不得不让人对深圳的二板担足了心。我个人认为:此二板非彼二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深圳的二板充满信心。 一、关于主板 在国外,主板的主体是大型成熟公司。在中国,主板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它主要表现在,这是一个政府市场。所谓政府市场,就是整个股市是国有资本在控股。政府不仅是股市的设计者,又…  相似文献   

8.
股市十年     
从1997年的1500点到2007年突破3000点,迎来一亿股民的中国股市正在质变。中国股市充分显现出了新兴市场的巨大动荡和无限潜力。一年零九个月以前,它还在千点之前,还让人们惊呼,市场已经推倒,但重来的速度超过所有人的预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股市现在的时刻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难得时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养老金投资股市的市场风险评价和市场风险控制,分析传统市场风险控制模型VAR的不足及技术瓶颈,在考虑养老金投资股市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正和改进,提出准确性和适应性更强的VG—GARCH-VAR模型,并结合压力测试对未来构建养老金投资股市市场风险分析与控制体系给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于目前的股市,应该明确一个时间坐标。这就是。中国证券市场正行走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当中,监管层的思路、决策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点。人们需要从历次金融危机中得出资本市场的变异规律,捋清这种变异规律的经济特性和生产链条。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全球量化宽松带来的资本盛宴似乎正在接近尾声.6月13日,亚洲以及新兴经济体股市出现全面下跌,日经指数、菲律宾股市、泰国股市跌幅均在5%到6%之间,而新兴经济体货币也出现持续下跌,受此影响,泰国、俄罗斯确认干预市场抛售美元,巴西也取消金融交易税以阻止资本大规模撤出引发下一轮危机.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持续飙升.今年以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跌9.55%,与MSCI全球指数上涨8.9%形成极大反差,其中俄罗斯股市、巴西股市、墨西哥股市、泰国股市、菲律宾股市分别较高点下跌22.74%、22.32%、14.01%、12.78%和11.3%.而伴随着股市的下跌,跨境资本撤离新兴市场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根据基金资金流数据供应商EPFR的数据,截至6月 5日结束的一周中,新兴市场股票基金有50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出,创下2011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周资金净流出记录,这其中尤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几个金砖国家的资金流出最为严重.而近日,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波动可以被视为继黄金和日本股市暴跌之后全球金融市场遭遇的第三个"黑天鹅"事件.  相似文献   

12.
股市不断下跌使准备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存在不少困惑。而基金定投作为一种不考虑市场波动,随时随地购买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方法,逐渐走进了投资者的视野。笔者认为,定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股市下跌的风险,但任何事物有其利便有其弊,投资者在运用基金定投时,还需要掌握五大灵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企业家》2005,(2):53-53
《证券市场周刊》日前刊登经济学家韩志国的章说,进入21世纪以后的中国股市,几乎一直在危机的状态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正在呈现出逐步扩散的态势和日益加深的走势。经过长达42个月的大熊市,股市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其安身立命的制度基础也已经发生严重动摇。3年半以来,股市出现了反经济增长的走势.在全世界股市屡创新高的过程中,中国股市却创新低,整个市场呈现出水深火热的惨烈景象。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都损失惨重并且伤痕累累。  相似文献   

14.
《东方企业家》2007,(6):11-11
经历2006年深度调整的中东股市否极泰来,目前其表现甚至超越其他新兴市场。跟踪中东股市的道琼斯DIFC Arabia Titans 50指数过去一个月上涨3.7%,这个指数涵盖10个阿拉伯国家的50只股票。与此同时MSCI新兴市场指数仅上扬0.3%。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国际,国内两大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对上海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反,上海房地产市场是全国的龙头.其走势将会影响全国。倒是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游走在这两大市场中的资金流向,对本市房地产市场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此外,股市和汇市的变化趋势,对上海房市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2006年影响上海房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股市持续走牛,上市公司参与“炒股”的也日渐多起来。 对于机构来说,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制度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炒股”很容易演变成利用资金优势和内幕消息操纵市场。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研究》2013,(11):9
剧情不会简单重演,历史往往似曾相识。研究目前股市投资环境,发现其与2005年底、2006年初有不少相似之处。十年一个轮回,十年一遇的投资时机已经出现。低估值永远是牛市启动的基础。经过三年的下跌,沪深300指数目前的市盈率(TTM)只有10倍,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最低的,也是当前全球主要市场中最低的。当市场对10倍的市盈率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这个估值水平恰恰很不正常。站在全球的视点进行对比,美国市盈率为16倍,德国15倍,印度16.5倍,巴西19倍。一个国家股市的整体估值水平应该反映对这个国家未来经济增速的预期,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下了一个台阶,但仍然远远高于美、德等发达国家。市场估值水平应该远高于发达国家才合理,而不是在全球排名  相似文献   

18.
苏晶 《房地产导刊》2005,(15):88-89
从财富效应和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来看,如果股市上涨过快,大部分人都能从股市中赚钱,股市的平均收益超过社会其它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其财富效应必然造成社会各方资源向股市过分集中,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平衡。各方资金在股市中的堆积必然促使股市的泡沫膨大,一旦这个泡沫破灭,结果恐怕就是现如今的股指一跌再跌,任何”强心针”都很难激发市场”复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东方企业家》2008,(10):16-16
2008年初,挣扎的信贷市场、暴跌的股市以及一路下滑的美元,在企业高管和决策者中引起了焦虑。在这一动荡中,人们很容易忘记,世界资本市场的长期结构性变化很可能比短期波动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纪鹏 《英才》2013,(5):29-29
中国股市持续低迷,不仅让股民丧失信心,而且成为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阻碍因素。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增长率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中国股市却持续低迷,不仅让股民丧失信心,而且成为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阻碍因素。如何提振股民信心,凝聚股市正能量,做多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最集中的表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实力明显下滑,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过程中,全球的资源和财富将被重新分配,各国将会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