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洛阳是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在武则天时期有着特别浓郁的政治色彩。武则天一生中有49年是在洛阳度过的,在称帝后的15年间就有13年是在洛阳。由于武则天特别钟情于洛阳,在她的经营下,洛阳不但与长安并为唐王朝的东、西二京,而且发展为仅次于长安的国际性大都市。繁华的都市推动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尤其是武则天时期的洛阳都市旅游,其丰富多彩的节庆旅游、不同阶层的旅游主体、多种类型的旅游服务业等,在唐人好游之风的助推下,充分彰显出盛唐气象下都市旅游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都市旅游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学刊》2006,21(12):84-84
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WTO)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承办,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旅游会展推广中心协办的都市旅游国际会议于11月17-18日在上海希尔顿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3.
上海都市旅游规划的时空审视及其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志民 《旅游学刊》2007,22(4):43-47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也是旅游活动存在的方式.脱离了时间的空间,或者脱离了空间的时间,在实际上都是不可能存在的.针对上海城市对空间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时间的关注之倾向,本文立足于二元一体的时空坐标,从辩证思维视角,对上海都市旅游作属性定位,提出了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选择取向应当立足于"通过空间展示时间"的观点,进而在时空坐标战略钟的选择中,提出上海城市建设以及都市旅游发展战略选择的合理取向的某些构想.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部都市群旅游产业密集带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金卫东 《旅游学刊》2004,19(6):38-42
美国东部都市群一体化演进推动旅游产业在区域内不断集聚,同时,旅游产业的大规模集聚又进一步促进了都市群的快速发展。本文首次提出了旅游产业密集带的概念,简要介绍了美国东部都市群旅游密集带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初步探讨了旅游产业密集带的成因和启示,并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打造旅游产业密集带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住  樊小兰 《旅游学刊》2008,23(1):26-29
都市旅游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本文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方法论判明其发展的态势,剖析其多维的特质,探讨其模式的转化,并提出深度开发的对策,以冀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把握未来都市旅游发展的脉搏.  相似文献   

6.
黄淑君 《旅游学刊》2013,28(1):85-91
台北市为台湾的政治与金融中心,由于经贸交易频繁,使其成为外籍人士到台湾的主要都市。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外籍人士对于台北市5个旅游供给5方面的评估及其旅游发展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台北市旅游供给状况对于外籍人士评估台北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在台北市工作并居住6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士收集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外籍人士对服务/设施和交通的评价达到良好的水平,对信息、吸引力和促销则为中上水平的评价,并认为台北市目前的旅游发展达到良好的水平;此外,研究结果也证实,台北市旅游供给状况会显著影响外籍人士对台北市旅游发展的评价。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作为台北市在旅游规划和都市发展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发展上海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开发都市专项旅游。这是上海旅游的特色。我们应该努力把这篇“文章”做大、做好、做出实效。 一、上海旅游业的产业定位与都市专项旅游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都市,也是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主要发祥地。在计划经济年代里,旅游业曾取得初创的积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8.
《旅游学刊》2008,23(10)
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将于2008年11月6—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召开。主办单位除国际旅游学会(ITSA.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外,还包括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南卡来罗纳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旅游学刊、彼路旅游国际公司、上海大地风景旅行社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旅游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捷 《旅游学刊》2004,19(3):6-7
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如何应对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对乡村旅游的理解,概括性的描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分析了乡村旅游可能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许春晓 《旅游学刊》2005,20(1):76-79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依附式开发是一种客观现象,存在着功能互补、时间补足和综合补足3个类型。总结其开发机理,表现出资源优势互补为必要条件,合作与竞争融合为基本属性,功能差异为表现形式,等级一规模配比为基本规律,适者生存为基本归宿。本文以湖南省武冈市旅游业的依附式发展为案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德艳 《旅游学刊》2000,15(4):38-42
本文主要研究在都市旅游的定位下,上海旅游业如何依托本地旅游资源优势,以“瞄准市场,整合联动.三驾齐驱,持续发展”为方针,进一步优化观光、会展、休闲旅游产品,同时做好“水”、“人”、“节”、“商,,四篇旅游资源产品化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一个理论评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薛莹 《旅游学刊》2004,19(2):50-54
在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已有基础上,评述两个基本问题。从城市地域对城市旅游的限定上来理解城市旅游的涵义;从产业一城市理论、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理论来理解城市旅游与城市的关系;最后提出对城市旅游研究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整体策划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谷明 《旅游学刊》2000,15(5):63-67
城市形象的策划是当今发展城市旅游中极受注目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形象定位的支持系统和影响系统之后,从文化特质、旅游功能、市场定位人手,提出塑造旅游城市形象的CIS系统,即文化识别(CI)、功能识别(FI)、市场识别(MI),进行形象定位。借助对大连城市形象的认知调查来思考如何以创意性思维塑大连个性化旅游城市形象,提出大连在突出现代化都市旅游形象、濒海区旅游形象方面表现个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中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本市场战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彭德成 《旅游学刊》2000,15(2):42-45
针对当前中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本文提出社会化投入和多元化融资将是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的重要途径和市场经济下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资本市场的特点,阐述了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5种途径,分析了当前旅游资源开发难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资本市场能有效化解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障碍,是因为资本市场建立了较完善的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相对应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本文通过对江西安义古村旅游开发和浙江奉化腾头村现代农村旅游开发的比较分析,认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主要是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务要素的综合构成。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旅游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产物"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命题,本文将就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为什么以托马斯·库克的工作作为标志,以及这个命题的限定等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Cultural tourism constitute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type of tourism is to transform regions characterized by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ideal places for vacation, residence or business. In this study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ultural tourism were examined in a case study of Gwangju, Korea.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that they argued that it could contribute to urban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on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f cultural tourism on urba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Leisure and tourism facilities are known to influence property valu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natural resources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rice of surrounding properties. More recently, scholars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built” tourism resources, such as resorts and sports facilities. “Tourism real estate” emerged in China in the 1990s. Contrary to traditional housing projects, tourism real estat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tourism resources (e.g. resorts and theme parks) along with residential propertie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y would increase property valu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such “built” tourism resources on housing value have not been empirically examin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tourism real estate price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impact of theme parks. A hedonic pricing model was built using a sample of 294 real estate transactions in the Overseas Chinese Town area of Shenzhen, China.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while distance to metro and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property itself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ourism real estate value, distance to theme parks was found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price. As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me parks alongside residential/vacation properties represent a typical model of tourism real estate, findings urge the industry to re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me parks and it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