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赋予农民工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实现农民工群体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选举法已经不断完善,但是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的选举权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利因素之一.立足于社会公平视野,推进农民工选举法制建设构建公平法制,推进农民工社团组织建设营造公平氛围,加大农民工选举经费投入提供公平保障,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公平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选举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民工的选举权是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许多农民工既没有参加居住地或工作地的选举,也没有参加户籍所在地的选举,致使其选举权难以行使.因而能否保障农民工方便、有效的参加选举是当前选举工作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民工行使选举权的现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农民工选举权的对策,认为应赋予农民工参加居住地或工作地的选举权利,且不应该有居住期限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化原因、制度滞后、农民工的政治效能感较低、农民工选举的利益驱动不够、官方对农民工选举的支持不够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选举权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农民工选举权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儿童约有643万人.然而,在我国义务教育已走过近20年的今天,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却遭到了忽视,成为义务教育的一个真空地带.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有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对于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不容乐观,问题日益凸现,其维权也备受社会关注,以社会公正为理念,正视问题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本文从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入手,分析形成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原因,思考建立完备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权利是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保障农民工经济权利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认识偏差及新的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组织保障等原因致使农民工经济权利常受侵害.农民工经济权利宪政保障必须系统构建,即构建维护农民工经济权利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系统环境.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平  赵俊怀 《农村经济》2007,(2):112-1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民工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理应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阻碍,农民工得不到城市社会的认同,享受不到应有的合法权益.农民工与城市社会不能融合,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生活,处理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指的是那些在城市中从事工业活动但保留农民身份的人。“农民工”这个概念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政策实施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农民工”是一个具有歧视性的概念,是一个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实现、不利于人与社会、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概念。总之,“农民工”是一个不宜再提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却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能拥有和城镇户口劳动者平等的地位,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并且得不到相应的权益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工在文化素质上表现出和城市的不和谐.因此,加强农民工的文化建设成为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大多忽略了不同分层农民工的市民化需求差异.本文在回顾农民工分层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区域分层、职业或收入分层和城市适应性分层的不同农民工市民化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简短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就业,农民工在部分低技能行业中与城市工从事同种工作,环卫行业是城市低技能行业的典型代表.本文基于对沈阳市环卫行业工人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工作态度变量,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民工和城市工从事同一工作的态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民工与城市工的工作态度差异不大,影响工人工作态度的主要变量是工作条件满意度、月收入、工作年限、寻找工作难易度.分样本回归两类群体的工作态度,可知影响农民工工作态度最显著的变量是月收入、寻找工作难易度,其次是工作条件满意度、年龄、受教育程度;而影响城市工工作态度最显著的变量是工资的满意度,其次是工作年限和寻找工作的难易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生产者群体消费不足,上亿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加快城市化步伐,改善进城农民工所需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休闲、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进而促进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提高农民工的消费能力,是我国当期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探讨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政府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政策.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问题,近年来,我国少数城市在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纷纷出台适合自己情况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或办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山西模式,这四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论农民工寻工的社会资本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环境、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已成为诸多学科重要的分析范式.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到城市中找工成为农民工,农民在找工的过程中与社会资本存在内在关联性,本文以此入手分析我国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对其在找工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资本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培育与引导社会资本来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动力,而农民的市民化是城市化的实质和核心.当前农民工在向市民身份转化过程中面临多重障碍,主要有城市的户籍准入条件限制、农村的土地限制、农民工的主体限制等,亟需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城市定居转移决策因素的推-拉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对人口迁移动因解释最为全面综合的推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影响我国农民工城市定居转移决策的推拉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以笔者在武汉市的调查为依据,对影响我国农民工城市定居转移决策的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农民工定居转移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城市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系列制度推力的结论。认为消除制度障碍、促进农民工城市定居转移是我国实现未来城市化目标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农民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从产权方面讲,这是由于农民工劳动力产权缺失造成的.本论文将着重分析农民工劳动力产权,并说明确立农民工劳动力产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重正在不断上升。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能否顺利实现向市民化转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主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从成本收益视角分析了其长期城市生活能力,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工资、消费、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民工已成为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由于诸多原因,这一阶层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其权益维护,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不仅造成城市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证,也阻碍了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因此,构建针对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本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实状况及其成因出发,提出了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