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性、服务性、互益性的非企业、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实体。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一股活跃的力量正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系统结构,在提供公共服务、拓展公共领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不同的制度环境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方式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呈现出差异化特征。政府一方面把非营利组织看作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对其发展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又将其纳入实现社会公共使命的体系而成为伙伴关系,因而两者的关系具有多样性特点。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研究成果,以期对认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政府监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监管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探讨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对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状况进行阐释,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巧娜 《大众商务》2010,(12):160-160
我国政府会计处于初步构建阶段,很多方面都很不成熟,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政府会计的模式,希望可以为我国政府会计的构建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会计处于初步构建阶段,很多方面都很不成熟,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政府会计的模式,希望可以为我国政府会计的构建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同时并存着"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因此,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活动时,仅有市场,仅有政府,仅有非营利组织都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在市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之间构建一种合作、收益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互相合作产生收益,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中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围绕非营利组织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借鉴台湾及其他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先进经验并结合福建省非营利组织发展现实情况,提出福建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应对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共同发挥作用,只有在三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取长补短的平衡关系,才能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推动力.从社会保障责任界定及我国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保障责任划分不清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就业服务相比于其他社会事务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合作出现较晚,但其合作模式仍然顽强地沿袭早期的“主流”制度安排。“非主流”的“参与式”合作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向,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解锁既定的制度变迁路径,需要政府外在推动合作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诱致性因素还无法获得足够的作用空间,在特殊的制度供给体制下,真正的政府会计改革进展缓慢。政府审计作为政府会计改革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应当在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推动政府会计改革的前行。  相似文献   

10.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改革的重点,其本质在于理顺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群体的代表,仅局限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未能充分发挥其帮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作用。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协调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监督政府运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从完善法律体系、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建立沟通交流机制、拓展双方合作领域等途径构建二者更深入的合作关系,从而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兴起的经济背景分析和经济原因分析,找出了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层面的逻辑和意义,为经济组织存在的普遍性找到了经济学的支撑和帮助,指出了我国非营利组织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参与性和多元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导致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性质.诱致性制度变迁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相互兼容的,因而这种制度变迁具有很高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3.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其中,非营利组织以其特有的组织优势,在提供社会服务、化解社会风险、保障移民权益、增进移民整合、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促进移民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的单中心体制导致了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解决我国乡村治理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包含农村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多中心乡村治理体系。农村非营利组织存在行政色彩浓厚;发展领域不均衡,利益表达功能薄弱;运行不规范,地域性强,规模偏小;组织间缺乏协调和合作;严重背离组织宗旨等问题。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进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类非营利性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它们接管了大量的政府不再承担的社会事务,在教育、扶贫、社会福利和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广泛的社会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非营利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接替政府的职能,因此,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营银行的发展特点、改革性质以及生存环境等方面分析入手,并借鉴制度经济学中有关国家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理论,认为我国目前发展民营银行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并指出政府作用只能是阶段性的、渐退式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制度概念视域的转换,从人与物的最一般关系的分析中,确认了人对物相对独立性的原因和内涵,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独立性所导致的人的欲望的无限性或人的无限的否定性,进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度饥渴。从制度的自由观出发,论证了自由度落差是制度变迁的最根本动力,同时分析了制度变迁的两种雏度,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繁荣和挑战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交割是连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促使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趋合的制度保证。我国商品期货交割制度是在政府偏好主导期货市场的发展、现货市场基础逐渐加强和借鉴西方成熟市场交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制度变迁过程反映了从“零交割观点”到“限制交割观点”再到“无限制交割观点”的转变。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商品期货交割制度的演变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未来交割制度创新的路径应当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政府应放松对市场微观主体(投资投机者、套利者、套期保值者和经纪商等)合理的自发行动的限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市场微观主体则需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及互动,以减少制度变迁的成本和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