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升级与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如何留住人才,特别是如何留住核心员工和能力强的员工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与工作投入程度,进而降低员工的离职倾向,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有效使用是当今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人才整体开发就是将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和员工职业发展需要两方面有机结合,培养并有效发挥人才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人才强企”的战略理念是基础,从战略发展需要上认识人力资源需求,系统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人才成长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是人才整体开发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煤炭企业内部,高级技工人才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一样,是煤炭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和核心员工。目前,煤炭企业高级技工人才的断档与短缺严重影响到企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化建设一体化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求优化人才结构,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支撑能力和人力资源的建设性作用,形成有序的人才竞争机制和合理的绩效机制。而当前的问题是,人员结构老化,员工层面激励不足,核心人才缺乏,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因此,人力资源的全程优化是急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和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员工培训能持续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然而员工能否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培训的投入是否转化为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高,需要通过有效的培训评估考核和激励手段来加以保证。本文就如何按照“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原则建立员工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对员工培训进行科学的流程化管理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滨 《中国石化》2012,(12):53-54
在目前国内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国际化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加快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国际化经营取得成功必须突破的"瓶颈"。国际化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实施国际化战略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适应企业本土之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环境,为此需要一大批涵盖管理、技术、操作各个层面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通常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是熟悉掌握本专业知识;二是熟悉掌握国际惯例;三是  相似文献   

7.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尤其在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中,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技术或者能力的载体是人.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着力形成企业人才竞争优势,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有效的掌控和调配,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通过提升人才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管理的实质是人的问题。进入 90年代以来 ,在管理领域以人为本的管理正被国际上重新认识 ,开发人力资源正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和企业的首要战略。在人力资源中 ,人才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因而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也就成了人力管理的核心。国防科技工业是知识、技术、人才资源密集型行业 ,没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就无法掌握新技术、无法承担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举足轻重。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特别是面临国有企业 (尤其是军工企业 )人才流失异常严重的状况 ,不认…  相似文献   

9.
核心业务岗位员工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然而新的员工成长为核心业务岗位人员需相当长的周期,新员工尚未成长起来,年纪大的员工又必须退居二线,造成了县供电企业核心业务岗位人员青黄不接,导致核心业务岗位需求量远远大于实际缺员量。县供电企业要发展,必须把人力资源储备作为现实战略来抓,强化科学分析预测,加强人才需求的总量预测和结构分析,科学制定人员进入、配置计划,实现人才资源动态平衡,实现员工队伍和各类人才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湘钢职业发展体系建设实践及成效 企业中的员工分为普通员工和核心员工。核心员工是指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核心员工具有劳动力稀缺性强、人力资本高、可替代性弱、重置成本高、价值增值性强、企业收益大等特点和作用。随着传统型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把握核心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并对其实施战略性人才管理,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自2005年起,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就此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余奎 《化工管理》2023,(15):4-7
党的二十大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上至国家下到各省、市、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同。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建煤制气企业,面临加快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为加快“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促进员工队伍快速成长,企业围绕如何让岗位培训更有效,在教材开发、考试考核、内训师队伍建设、知识管理、岗位序列制定等方面积极推行模块化思路,不断探索和推动模块化培训机制建设,解决人员流失、人才供给、加快人才成长和激励机制的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的优势就是企业的优势,电力企业应该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不断地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持企业基业常青。所以电力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虽然新厂新机制发电企业在入力资源管理建设上比其他老发电企业有着明显的人员少、队伍年轻、学历层次较高等优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厂新机制发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严重挑战,主要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才发展通道单一,人力资源投资不足等。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确立“人才精品工程”战略,提升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人才精品工程”,就是把人才与知识资源管理列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不断重塑企业人才与人力资源质量,追求人才与知识资源的占有与效益提增,获取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与永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摩配》2006,(7):43-4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才战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业界共识。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竞争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人才力。国外的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拥有一流人才,是我们建设一流企业的基础。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力资本,而非其他,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和认识,企业高层开始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到了战略的高度。所谓战略性人才储备,是指根据企业…  相似文献   

16.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了人才优势,也就拥有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综合实力竞争中致胜的主动权,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后劲。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在使知识型员工成为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载体的同时,也使知识型员工管理逐步成为研究的焦点;而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价值观念、心理需求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的独特性征,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作为发电企业面对竞价上网、微利运行的压力,面对多元投资主体抢滩新的电源项目,必将引发人才争夺大战的形势,惟有结合企业实际,具体细化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党政干部的“复合型”能力、企业管理者的“智囊型”能力、技术专家的“创新型”能力、员工队伍的“技能型”能力,营造良好的人人想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企业环境,才能培养、使用、吸引和留住人…  相似文献   

18.
王瑞 《广西电业》2011,(1):40-41
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看作是一种成本,是被管理、被控制的对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看作是企业中最宝贵、最有创造力的资源。人力资源战略也成为企业培育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战略之一。本文针对电网企业的特点,阐述对电网企业人才管理浅见。  相似文献   

19.
人是企业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薪酬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薪酬都是个极敏感的话题,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激励手段和竞争手段,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企业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在勘测设计企业转型工程公司的背景下,中国电建成都院以战略和问题为导向,认真剖析梳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相关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多通道职业发展体系,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互促共赢。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提升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职业发展通道作为员工在企业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企业重要的人才育留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