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文献的方式,介绍了金融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研究分析了在银行视角下的金融创新分别与银行业务发展、风险承担以及风险监管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金融创新能够促进银行盈利能力与绩效的提高,同时会引发风险,从而会削弱银行风险承担的能力,在风险监管上银行更注重防范风险而不是风险承担,学者们相信未来金融创新成熟度的提高能够减少引发风险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郭品  沈悦 《财贸经济》2015,(10):102-116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降低管理费用"和"抬高资金成本"的效应引入银行风险承担模型,系统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影响与异质作用.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3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以"文本挖掘法"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指数为解释变量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即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管理费用,降低风险承担,但随后互联网金融将抬高资金成本,转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各类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响应具有差异,大型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迟缓,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反应则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3.
银行试水自贸区金融创新,使企业融资效用得到提高,融资成本下降10%~20%毋庸置疑,金融业在上海自贸区中承担着服务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的重要职责。而今,“金融创新”已成为上海自贸区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上海社保违规投资案和内蒙古被查处的投资违规电力项目事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这些违规投资事件的背后,都共同活跃着委托贷款业务的身影,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金融业务创新,委托贷款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兴起,迅速壮大为以银行为主要中介的融资通道,为促进资金流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违规投资事件中,委托贷款成为逃避监管的合法渠道。金融监管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创新。让金融创新风险在上述事件中一一地发生了。如何看待金融创新和金融创新风险应成为金融界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过程中,金融科技能够助力商业银行提高服务效率,创新业务模式以及降低经营成本。但是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了冲击,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加剧银行业竞争,抬高银行的付息成本,同时降低其盈利能力,从而增加银行风险。文章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自身经营的好坏,对社会经济金融的稳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数字金融发展很快,金融数字化已经成为该行业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金融在时空上存在障碍,而数字金融则不受时空的限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所降低,并且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银行的风险评估能力。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的积极作用,关乎到当前经济的稳定,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接着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数字金融对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具有显著作用,因此使得银行的整体风险承担得到减少。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2-2017年16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结构演变视角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但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控制住金融结构的作用之后,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紧缩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而导致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紧缩则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同时减少;此外,货币政策与金融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的影响减弱,对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都受到削弱。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对货币当局、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扩展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模型,分别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及监督努力水平两方面来研究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若证券化增加了通常情况下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降低银行的监督努力水平;若证券化增加了非常时期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提高银行的监督努力水平。总体而言,若资产证券化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增大单个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陈坤雄 《现代商业》2012,(11):25-26
我国银行的稳定发展,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和公共秩序安定的重要因素。伴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金融创新也在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在给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如何进行金融创新来降低银行风险管理是我国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先是说明了目前我国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面临的风险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化解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创新势必影响银行个体行为,进而对宏观金融产生"溢出效应"。随着资产证券化创新不断提速,其对个体银行风险承担及宏观金融稳定影响的机制与路径需要进一步厘清,以利于对其合理监管。从动态视角看,资产证券化创新是通过影响银行个体行为作用于其风险承担水平,并通过一定的"溢出效应"影响至金融稳定,资产证券化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出一个"由微观向宏观过渡"的三阶段动态路径。因此,须以"审慎+鼓励"的态度推进资产支持证券创新,促使银行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创新之基本功能,从宏观层面考虑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真正发挥资产证券化创新的本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ce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for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in Brazil. Dynamic investment models are estimated for a panel dataset of 206 Brazilian non-financial firms in the period 1995–2006. Results show that innovation of Brazilian firms is subject to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 line with previous international evidence. Innovation of Brazilian firms is adversely affected by leverage and also depends on internally generated funds. The models presented incorporate relevant firm characteristics for financial constraint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e need for further advances at micro- and macroeconomic levels in Brazil to mitigate the observed financial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合约能够影响成员的创新投资决策,从而影响供应链整体绩效。当合约用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交易并且供应商从事成本降低投资时,通过对供应链合作进行博弈分析,得出不同合约下的供应商创新投资结果及相关结论,同时通过两种合约的比较探讨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金融功能观认为金融体系通过增强流动性、降低风险、监督经理与实行公司治理和动员储蓄等,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金融结构观指出不同的金融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可能也会有差异。功能观与结构观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增长,但金融体系提供的金融功能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不同的金融功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各异。金融体系是否推动经济增长取决于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效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情条件下,只有适合经济发展的金融结构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我国监管部门大力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现状,文章系统梳理了不同类型行政处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手工整理的2008-2018年银行行政处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经验结果显示,“仅机构处罚”不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双罚”可以有效抑制银行风险承担,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长期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双罚”对大银行、国有银行和全国性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减少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影子银行规模是“双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重要渠道。研究还发现,随着责任人处罚严厉程度的上升,“双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果越好。政策启示在于,加大责任人问责力度,整治影子银行乱象,是监管部门防范银行风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成为先进的现代企业,就必须把财务管理作为其管理体系的核心,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先进管理理念,并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再造:第一,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如确立规范化的会计制度、采用信息化财务管理手段、拓宽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第二,建立高效的财务控制模式,如高效的资金管理模式、应收账款控制模式、存货管理模式、资产控制模式等。第三,创新企业融资方式,除了争取银行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款外,还可以采用多渠道融资,如利用资本市场、租赁等现代融资模式进行直接融资。第四,建立科学的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中国票据市场有序发展的必由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票据市场存在严厉的金融管制,对票据业务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管制措施主要包括票源管制、利率管制和苛求监管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票据市场首先必须放松管制,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金融创新;本文提出了当前我国票据市场金融创新思路,重点在于发展融资性银行票据和商业承兑票据业务,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risk-taking behavior of banks in emerging economies in a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Our paper highlights a new channel through which depositors can exercise pressure to control risk-taking. Depositors can reallocate their savings away from their home country to the more protective system of a developed economy. We recover a classical result according to which increased competition resulting from mor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openness induces banks to take excessive risks. We find however that sufficiently high financial openness is necessary for a positive link between financial transparency and safe risk management. Finally, we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losure, financial openness and bank risk-taking for a panel of 258 banks from the MENA region and Turkey.  相似文献   

19.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省际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估计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控制技术创新水平,加入空间依赖性来估计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信贷与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股票市场仅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保险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对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