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啤酒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高端啤酒的利润高于中低端啤酒数倍,中高端啤酒市场成、勾啤酒企业争相发力的目标。预计到2013年.全球高端啤酒市场总容量将达到6550万千升,比2006年提高74.7%。亚太地区将增长125%,达1550万千升,主要受中国市场的推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国啤酒地区割据的生产方式,中国啤酒产品高度的同质化.使得中国啤酒市场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地理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本地区啤酒品牌具有高度的忠诚度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4.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6):30-30
甘肃省市场上的啤酒品牌相对较少.地产强势品牌只有黄河、西凉、五泉三个.前属于黄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面两个属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啤酒市场一直是地产品牌的龙虎斗.宝鸡啤酒曾试图在兰州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国内啤酒业两巨头青啤和燕啤也开始渗入甘肃市场,尤其是青啤并购西安汉斯后,兰州等市场上一夜间遍布汉斯啤酒。黄河集团、.农垦集团据此都做了不少调整,以求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电子外贸》2005,(5):14-16
以资本为纽带,将中国啤酒市场的主流厂商以及近年来进入中国的外资啤酒巨头进行划分,归纳出中国啤酒行业九大“啤系”。可以预见,伴随未来几年中国啤酒行业并购整合的进一步升级,这些出身名门的“啤酒贵族”将成为引领行业的生力军.中国啤市“整合终结者”亦将从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关注点:中国是啤酒生产大国,也是啤酒消费大国,全球啤酒市场的变化无疑也会关系到我国的啤酒产业。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7-A027
中国啤酒高层论坛在京召开,英博看好中国啤酒市场,华润六个方面阐述公司发展,巩固北京市场 燕京目标瞄准奥运会,重啤提出未来集团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徐娜 《糖烟酒周刊》2005,(42):62-63
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越卖越低,生产和销售高档啤酒(零售价格6元以上)成为众多厂家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地方啤酒品牌,目前的产品零售价格跨度一般为1.5元—10元。它们期望通过高档啤酒的增量来增加企业利润。在价格战和促销战把企业拖到无利甚至亏损边缘时,企业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一旦开始运作高档啤酒,企业才发现问题多多,高档啤酒做起来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9.
文旭 《销售与管理》2010,(1):142-143
2009年11月8日,美国啤酒“老字号”蓝带啤酒“剑走偏锋”,携中国第一款橡木桶啤酒——蓝带2844粉墨登场。300元一瓶的啤酒,让中国众多“啤酒爱好者”一片哗然。作为最早登陆中国的洋啤酒,蓝带啤酒曾经在中国市场谱写辉煌,而在上世纪末的辉煌之后,因为市场表现平淡,蓝带啤酒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蓝带啤酒高调”亮剑”,300元的啤酒让蓝带品牌在中国啤酒市场上“一览众山小”,甚至对其它品牌形成了”恫吓”。面对公众的质疑,蓝带啤酒信心十足,似乎在告诉人们——”哥玩的不是价格,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对啤酒产品来说,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在中国啤酒市场上,正在进行着更高层次、更大面积地不出国门的国际市场竞争。自2002年初开始,跨国资本频繁插手中国啤酒市场的战略资源,在中国掀起了第二轮抢滩热潮: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和青岛啤酒缔结排他性联盟、嘉士伯收购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国内啤酒厂数量从以前的上千家迅速下降到了不到400家,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青啤、华润和燕京三大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渐渐明朗,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入的情况下,大联合、大并购将成为中国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翔 《华糖商情》2001,(24):28-28
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是我国啤酒工业的摇篮.1900年我国第一家啤酒厂——哈尔滨啤酒厂就诞生在这里。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到2000年,黑龙江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余家啤酒企业、年产量达143万吨的啤酒大省。黑龙江省啤酒市场与辽宁省相比有很多共同之处,让我们先从低档酒说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SCP范式对中国啤酒市场进行分析,从市场集中度和市场进入壁垒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啤酒市场的结构,接着从市场行为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啤酒市场结构的成因。最后结合企业案例,分析了四种具体的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4.
从零起步成长为行业老大需要多久?华润雪花啤酒的回答震惊业界:十五年。雪花啤酒以此证明,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已经磨砺出了比肩全球啤酒巨头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消息,中国啤酒市场行业第一品牌雪花啤酒,在2011年的啤酒销量历史性的突破了1000万吨。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位居全球前五。  相似文献   

16.
谭小兵 《大经贸》2005,(3):58-60
麒麟啤酒于1996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是默默耕耘,不事张扬。眼见中国啤酒市场的风云激荡,终于,麒麟也开始“发威”了!  相似文献   

17.
1005年2月27日,华润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枝江市政府在湖北宜昌签约,对破产的枝江京星啤酒厂投资1亿元,新建年产10万吨啤酒项目,首期年产5万吨的啤酒生产线将于今年7月投产,最终在枝江形成年产20万吨的规模。此举是华润进军鄂西市场的关键一步,同时对鄂西市场的“参战”加速了燕京、金龙泉、华润在鄂西地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朱道化  张杰 《糖烟酒周刊》2004,(37):B016-B0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2%.目前农村啤酒人均消费量约为5升,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潜力不容忽视。由于大中型城市消费量大,市场辐射能力较强,众多啤酒企业抢滩,竞争惨烈,营销费用剧增,投资回报率下降。而农村市场尚没有得到啤酒企业的足够重视,率先建立乡镇网络,开辟农村市场,无疑将成为啤酒企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曾振波 《商界名家》2006,(11):100-101
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南宁万力啤酒厂,高调进入广西市场。然而,5年之后.青岛啤酒在广西市场份额跌破历史最低.临近20%.广西市场南北全线告急,仅青岛啤酒基地市场南宁、及后院百色、北部湾尚存一线生机。期间.青岛啤酒广西分公司四易帅才,而几任封疆大吏无一能扭转市场格局.甚至越搅越混,惨淡的经营业绩已几乎让所有的集团高级将才视广西市场为烫手山芋,无人敢于接管。  相似文献   

20.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4,(49):30-30
华南啤酒市场,是啤酒厂家争夺的重点。其中广东啤酒市场是重中之重,因为当地的啤酒消费量大,啤酒的利润率高。在广州销售的啤酒品牌达80多种,但是还没有占有率达50%以上的品牌,可以说这一地区的包容性很强,所以广东市场将成为众多希望做全国品牌的企业首选要拓展的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