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建玲 《大众商务》2010,(1):246-246
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到物种消亡、土地退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目前正面临一场真正的"生态包袱"。经济发展、人口膨胀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生态危机的解决也是以经济发展和经济方式的选择高度相关,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为生态危机解决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的基本模式,分析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确定如何规范政治行为,从而正确相导产业经济部门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房地产业政策内容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到物种消亡、土地退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目前正面临一场真正的生态包袱。经济发展、人口膨胀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生态危机的解决也是以经济发展和经济方式的选择高度相关,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为生态危机解决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4.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可持续的能源支撑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的开发.调整优化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需要改变常规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结构,更莆要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等替代能源,并使利益诱导成为替代新能源开发的基础机制。因此,必须推动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并提供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支持、保障和激励。  相似文献   

5.
市场型和政府干预型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区域经济协调模式。本文借鉴该模式,结合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任务,确定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内涵,以及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全省形成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做好公益和基础设施工作,才能实现陕西省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条件、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焕庸线”所描述的状况正是农业社会中区域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状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寻求最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内在追求,就表现为区域间人口与经济活动流向上的三个趋势: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城市化);从山区向平原流动;从内陆向沿海流动(沿海化)。加大对西部的投资,仅仅是解决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一个手段,还有一个手段是消除人口流动的障碍,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  相似文献   

8.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助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8年各个区(县)和2009—2018年各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GDP等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人口与产业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增长比较协调,经济增长的同时人口规模也跟着缓慢的增长。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的角度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并且人口、经济的集中区域和集聚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 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 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适度的人口增长会促进经济增长,但负增长和零增长则会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王彩霞 《大众商务》2010,(16):49-49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适度的人口增长会促进经济增长,但负增长和零增长则会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自90年代提出以来就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发展战略,针对中国“人口基数大、素质低;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现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包括控制人口,提高素质,扩大就业,关爱老年人,走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的分析研究,认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好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又是资源、环境问题的诱发点,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这一判断 ,本文提出了 6项政策建议 :准确把握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及重大意义 ;坚持和遵循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 ;深刻理解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理清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 ;综合运用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但是人口老龄化、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个系统的矛盾不断冲突,对北京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北京市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测算,北京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发展处于逐步提升的状态,但是从协调度发展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北京市协调度的提高较为缓慢,虽然达到协调状态但是仍处于低级协调的水平,整体协调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费峰 《现代经济》2013,(8):108-109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其中,人口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本文从人口因素出发,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数理分析解释了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作为早期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影响,研究了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跨区域调电是一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宏观过程,通常需对跨区域水电使用工程的规模、效益、生态环境、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和可行性的科学论证,才能最终确定和付诸实施.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的区域协调问题,可以确保我国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口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口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人口自身的均衡则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的前提。通过人口预测参数设计分别模拟“现状”“由现状逐步调整到理想状态”及“理想状态”三种方案,对中国人口的中长期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生产自身的惯性作用,中国人口在中期(2050年以前)的基本发展态势基本不会受到人口政策或其他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从长期(2050—2100年)来看,尽早实现总和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会极大地缓解长期的人口结构压力,尤其是超老龄化压力。要实现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由“单独二孩”向“全面二孩”过渡的人口发展规划应尽早纳入顶层设计,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超老龄化的相关政策也应纳入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是造成东中西增长差距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与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扭曲和分割有关.在新一轮的扩大内需战略下,建立我国本土企业控制的国内价值链,以此带动东中西关联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完成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