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信用评级市场与监管变迁及其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高度垄断、严重的"顺周期"现象、利益冲突、金融市场及监管当局对评级的严重依赖是当今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目前美国信用评级业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基础、NRSRO注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及监管变迁对我国的启示是:应逐步打破国际评级市场完全由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现有格局,必须逐步构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本土评级体系,并将本土评级体系的培育与国内债券市场建设、"走出去"战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降低国内监管部门及市场主体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以来,欧洲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高收益债券市场。除了债券自身信用评级水平之外,欧洲高收益债券违约率的高低与市场监管力度以及宏观金融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欧洲监管当局把对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监管重点放在:规范市场信息披露及信用评级标准和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保持交易行为的规范性和跨国界市场交易衔接处理等方面,这些监管策略的实施对控制市场违约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欧洲的监管经验对于今后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尝试性推出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信用评级是对风险的评价,国际组织、各国监管当局以及利益相关者会对信用评级设定规则并进行监管。基于监管者对信用评级的使用和依赖,信用评级变动会引发金融头寸调整而导致经济金融领域的变化,会使受到评级约束的不同主体的投资行为和业务模式发生改变,形成评级变动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4.
市场约束主要是通过及时和公开的信息披露,借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经营。制约我国银行监管效率提高的市场原因主要有市场环境不成熟、监管当局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监管而不习惯于运用市场力量间接监管、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信用评级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内部评级顺周期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行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的表现,指出:我国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存在着顺周期效应,有必要实施压力测试来削弱这一影响:监管当局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削弱内部评级的顺周期影响,以稳定金融体系;货币当局应注意观察实施内部评级法后银行行为的变化,监测信贷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波动;要稳定金融体系,夯实资本基础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是揭示和降低资本市场信息风险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与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近年来,评级行业出现评级虚高、规范性不强,诚信度和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为促进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了包括评级机构、债券发行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在内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级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行为策略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值的博弈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评级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博弈不存在稳定均衡点,评级机构的行为策略根据评级收益变化而变化;监管者的介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评级市场评级虚高和规范性等问题,进而促进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来看,作为信用风险度的评估手段之一的内部评级法,与“商业银行合规行为”存在内在冲突,会导致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发生;但作为第二支柱的监管检查作为一个外部条件,则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具有积极的规避效应。而市场约束有构成约束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又一层规避墙,并且将对商业银行的监控从监管当局移向市场自身,将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于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规避措施,对于中国监管当局推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而言,成为防范银行业风险的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市场结构与金融市场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密切关联,且具有路径依赖和规模效应。当前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导致三大评级机构对市场的影响力过大,降低了它们进行信息披露和模型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与被评级方之间的利益关联也增加了它们评级失准的可能。针对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本文提出应着眼于专业化水平高、规模较大的信用评级机构,借此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同时,监管机构应严格控制信用评级机构介入金融创新业务,降低其与被评级机构之间的利益关联,并要求它们向监管当局提供评级过程中必要的数据和所使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评级方法:综述与监管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机构对商业银行评级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类银行评级已成为银行授信、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等决策依据之一,各国监管当局也都在不同程度运用评级体系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有效监管。与国际上银行业评级发展历史相比,  相似文献   

10.
期货交易所监管市场操纵激励与政府介入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操纵是期货市场面对的最重要市场滥用行为.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对期货交易所进行彻底的会员制改造,是有效发挥自律监管职能,遏制市场操纵的重要措施.本文从会员制交易所监管市场操纵的激励角度分析,指出会员制交易所并不具备充分的监管市场操纵行为的激励,交易所并没有内在化监管的成本和收益,放纵市场操纵行为能够给交易所会员带来收益.监管市场操纵行为的有效方式应当是,监管当局通过改变交易所的激励,使交易所内在化监管的成本和收益,而不是取代交易所来履行一线监管职能.对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的启示是,彻底的会员制改造并不是形成有效监管操纵行为机制的主要措施,更不能使交易所完全成为政府监管当局的附属机构,应当让交易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能,政府监管当局致力于使交易所内在化监管操纵行为的成本和收益.  相似文献   

11.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与评级机构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对于评级机构,我国面临的不仅仅是监管与规范的问题,还有一个发展的问题。在监管中使用评级结果必须是在确保评级质量的前提下由点到面逐步推开。首先,明确评级机构获得监管当局认可的条件。其次,建立对评级机构资格评估以及动态监管的正式程序。最后,完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信用评级业受法律层级低、监管措施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赖小民 《中国金融》2006,(20):53-55
银行信用评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信用评级的环境急待培育和改善。由于我国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很多商业银行身上的计划色彩还很浓,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评级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发行债务筹资的情况也不多,因此各银行对于银行评级的发展及作用还不甚了解。除了个别希望在国外上市的银行比较注重国外机构对自己的评级外,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国内的经营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评级的意义,更谈不上在发展中受到评级的约束。此外,监管当局对银行评级的认识也处于初步阶段,对银行评级的要求、实践和评级结果的运用还远远不够。这些都表明我国银行评级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金额大、占比高,单靠农信社自身清收,难以满足监管评级达标升级要求,直接影响了农信社的改制发展。为有效解决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梳理了不良贷款分账管理的几种可行方法,希望能够推动农信社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于国际金融风险程度的不断加深,IMF、BIS和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信用评级的方法来加强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也开始注重利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论来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信用评级的服务范围开始扩展到金融监管领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着手将信用评级制度引入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过程,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基于这一背景,我们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关于银行信用评级(包括个体评级、支持评级和债务评级)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王飞 《新金融》2006,(6):20-23
ROCA评价体系是一套起始于美国而后被众多国家银行监管当局使用的对银行业分支机构评级的系统方法。它分别从风险管理、运营控制、合规性、资产质量四个方面对银行业分支机构进行单项评价,并在全面考量的基础上得出综合评价,为监管当局实施分类和精细化监管提供参考。2006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也开始采用该体系对银行业地方分支机构进行风险评价,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该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实际应用目标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基于国际金融风险程度的不断加深,IMF,BIS和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信用评级的方法加强金融监管,产银行也开始注重利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极结构来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信用评级的服务范围开始扩展到金融监管领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着手将信用评级制度引入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过程,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基于这一背景,我们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磁于银行信用评级(包括个体评级,支持评级和债务评级)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市场成熟度、公信力和对金融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很难直接被我国简单复制。正确理解信用评级本质属性,对于深入认识信用评级理论体系、树立符合评级发展规律的监管理念、合理借鉴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监管框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面时入世,中国银行业应该补上信用评级这重要的一课. 所谓银行资信评级是指通过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银行的经营实力、财务状况、资产质量、发展前景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估,并用简单、直观的评级符号表述其优劣,向社会大众公布的一种评价行为.作为对银行经营风险进行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银行评级的实质就是对银行债务偿付能力和可能性的评估.公正、准确的银行评级不仅可以为金融监管当局提供有效的监管信息,同时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存款人了解银行的资信水平和经营能力,从而达到利用市场约束力规范和促进银行机构加强经营管理,改善资信状况,并最终实现保护存款人合法利益,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允许采用专业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标准法几乎无法把资本要求和风险有效地结合;二是许多国家缺乏实施内部评级法的专门技术。对此,作者提出了集中评级法。对在风险不同的多个国家经营的国际性银行而言,如果使用内部评级法,其资本要求可能比使用旧巴塞尔协议或新协议标准法更高。针对跨境监管,作者提出了成立监管当局联合会、进行联合检查和披露要求等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