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向监督与激励问题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广泛存在,尤其以在公司制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典型,但以前并没有人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逆向监督与激励指的是监督者(股东的代表)会在一定程度上放任经理人违约侵害股东的利益而使经理人自己获利的行为,以此作为一项激励经理人的制度,这恰恰和一般的监督者时经理人的要求相反.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尤其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往往存在股东与经理人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这将引发企业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弱化问题的出现。通过对企业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在对利润分成合约模型效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激励机制中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激励弱化问题,提出重复博弈下的契约解决法、股权解决法和选择性激励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以"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制企业里,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股东总是期望经营者能够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从事经营和理财活动,但经理人往往却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牺牲股东的利益,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而股东也常常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视企业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也会伤害到经理人的利益。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本文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博弈。在对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模型化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一个不完全契约以实现股东期望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博弈.在对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模型化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一个不完全契约以实现股东期望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廖敏 《企业导报》2009,(6):103-103
<正>一、研究背景在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下,经理人和股东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  相似文献   

7.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企业通过引入专业的管理人员,弥补由于所有自身企业经营能力的缺陷。但同时,在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股东无法对管理进行完全的监督,使得管理可以利用职权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按股东利益行事。代理成本的存在降低了公司价值,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一种解决办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企业是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公司治理就是处理这一系列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子公司经理人作为企业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也直接影响股东财富价值的创造。然而,由于子公司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也必然造成子公司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根据詹森和威廉·麦克林的委托代理理论,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可能背离委托人的利益或不忠实委托人意图而采取机会  相似文献   

9.
EVA在经营者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必然分离,而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使代理人的行为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发生了偏离,股东利益得不到保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激励企业经营者站在股东利益角度经营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公司制企业董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实际上是出资者)和代理人(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理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最大化,常常以违背出资者意志、损害出资者利益为代价,取得个人或小集团利益满足,提高自己在职工中的声誉。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对经理人激励和约束的完善机制及企业家市场未建立起来,代理人的这种道道危机在我国的国有公司制企业中极其普遍。针对经理人的道德危机,当务之急是完善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培育企业家市场,使经理人产生一种竞争压力,使其竭诚地为出资者、…  相似文献   

11.
张勇 《集团经济研究》2005,(18):166-167
一、引言 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Myerson将所有"由参与人错误报告信息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称为"逆向选择",将所有"由参与人选择错误行动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称为"道德风险",由此可见,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是不对称信息的主要内容.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经理与公司所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种种原因,经理人出现隐藏一些不利己信息,或者是虚报一些利己信息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中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经理人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从而加重了代理成本。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能使经营者尽职尽责地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建立一  相似文献   

13.
实践告诉我们。经理人的过度自信、羊群效应等认知上的偏差会对公司的投资取向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往往导致不合理的资金投入,违背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给股东带来巨大损失。于是,行为金融学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经理人是非理性的,而非理性行为的结果是资产配置的扭曲,由此造成市场的非有效运作。我们知道.由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股东监督经理人的成本增大,  相似文献   

14.
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公司的层级结构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存在着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不相容、风险不对称、契约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在公司的层级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却很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文章将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层级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到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安排的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给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常常被视为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与制度环境下,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是否可以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经理人代理理论分析了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案例,认为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不仅没有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反而成为经理人实现私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丁际波  赵迎春 《现代企业》2003,(9):15-15,13
股权激励制度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运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制度相对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尽可能地使经理人的长期报酬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从而避免了经理人的“短期行为”与“道德风险”。目前,我国许多公司都希望能借鉴股权激励制度,以解决我国目前公司在改革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对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企业经理人与股东存在的利益不一致为分析前提,以企业经理人激励体系的构架为研究核心,认为应构建一个兼顾经济满足与社会满足、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并重、具有多层次有差别特点的激励制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诞生以来,会计信息因作为企业产出替代变量而成为股东对经理人激励、约束的主要依据。由于企业管理层的"内部人"道德风险,会计舞弊及其治理始终与各国经济及证券市场的发展相伴而生。本文从经济利益驱动、体制环境、公司治理、文化背景等角度剖析了企业会计舞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焦薇  张倩 《财会月刊》2006,(9):45-47
本文以企业经理人与股东存在的利益不一致为分析前提,以企业经理人激励体系的构架为研究核心,认为应构建一个兼顾经济满足与社会满足、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并重、具有多层次有差别特点的激励制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诞生以来,会计信息因作为企业产出替代变量而成为股东对经理人激励、约束的主要依据。由于企业管理层的“内部人”道德风险,会计舞弊及其治理始终与各国经济及证券市场的发展相伴而生。本文从经济利益驱动、体制环境、公司治理、文化背景等角度剖析了企业会计舞弊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