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运是由水路转运各地法粮供应京师百官俸禄、军饷和宫廷消费的一种运输方式。法运方式早在秦汉时就已出现,唐宋以降,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转港京师日益重要。明初为了供应辽东等地军他,曾由太仓海运粮食至辽东、天津;永乐十三年(1415)会通河开通后笑海运,南方槽粮经由运河北上,但仍有部分潜粮经由天津海道运往蓟州等仓,隆庆、万历之间还短暂地实行过从淮安到天津的海运。永乐迁都北京后,京师百费仰赖南方漕粮代给,保证清浪如额如期输达北京成为明朝至关重要的军国大事,为此明朝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港运制度是明代最重要的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08,(1):71-71
2008中国舟山国际船业博览会暨第三届浙江同际船舶工业博览会将于2008年5月16日~18日在浙江舟山船业博览中心举行。 本次船博会的展览内容,除了围绕船舶工业外。还延伸到航运,港口、渔业、旅游等产业。展览主要内容有:船舶修造、配套企业形象及产品技术装备展示了;航运、港口物流企业形象展示及业务推介;渔船、  相似文献   

3.
晁中辰先生的《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捧读一过,深深为其深厚的积累、鲜明的个性和流畅简洁的文笔所吸引。首先,该书是关于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的个性思维的结晶作者关注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有二十余年之久,在这个领域已发表了二三十篇论文,因而具有了成书的基本条件,形成了自成系统的观点体系。把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放在一起讨论,本身就需要较好的驾驭能力。因为海禁本来就是要禁止海外贸易,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官方贸易也受到严格限制。在明代以前,要么是官方派船出海,要么是经官方许可后出海贸易,外国商船亦不…  相似文献   

4.
明代王府庄田与清代更名田存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并影响到州县的赋税演变,需要前后贯通加以考察。以湖北黄陂县为例,明代潞藩和楚藩在该县拥有庄田,入清以后均相应转化为更名田,但二者对州县赋税演变产生的影响不同。具体言之,潞藩庄田并纳国赋与王租,黄陂县以"改派"、"分摊"的措施加以应对,改变了县际及县内的赋税派征,并为清代的更名田改革完全继承;楚藩庄田仅纳王租,其租谷田地征收本色,入清以后折征谷价,且在更名田改革过程中出现重赋问题,黄陂县则以"均摊"的方式实现均赋,亦调整了县内的赋税派征。以州县层级为视域,探讨王府庄田与更名田的实践过程及其引起的赋税演变,不失为深化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明代后期 ,正值西欧殖民者在东亚海域为争夺中国商品而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时 ,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 ,准许私人出海贸易 ,因此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日本等地贸易 ,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 ,随之亦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这些移民海外的华人 ,以其辛勤的劳动 ,为侨居地的开发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明朝云南的银矿生产与银课,在明代经济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是明代后期作为贵金属货币准许在市场上流通,而且作银课给政府增加了收入。云南的银矿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常委派官员去银矿产区管理生产和征收银矿,现在保存的明弘治四年“命洪汉管理大理等府银矿敕谕”即是例证。本文拟利用这份资料结合文献,对明代云南的银矿生产与银课简述之。  相似文献   

7.
一、清代前期广东、福建的粮食消费 明代中叶以前,闽粤两省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粮食消费的主要形式是自给自足。随着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萌芽状态的粮食市场。明末董应举论福建:“福建上府多山,而沿海郡邑多咸而少收,故上仰粟于上府,南仰粟于粤,北仰温台,从来如是。”明代广东的开发程度尚不如福建,经济以粮食生产为主,是福建的大粮仓。据屈大均《广东新语》、陈舜系《乱离见闻录》等书,广东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往福建,数量颇为可观。吴承朋先生估计:明代福建省自外输入的粮食约有上百万石,他的结论是:“福建省大约可以说是当时自然经济受到破坏最多的省份。”按照吴先生的观点,福建自然经济在明末就有分解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以前的进出口贸易中,基本上不存在国外粮食输入问题,即使到明朝中后期,粮食也根本不作为一类商品输入贸易。这一方面是由于粮食这种低价值、重体积及不易保藏装卸易损坏的商品,在当时极为原始的长途航海贩运中,毫无利润可言,不可能成为商人热衷于贸易的货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粮食供求平衡,不需要外国粮食输入。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南洋得到较快的开发是在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在此以前还不具备粮食输出能力,进入清代以后,尤其是到康熙中后期,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可耕荒地开垦殆尽(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粮食问题愈益尖锐,表现在粮食市场供求关系上是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不断上涨,康熙四十八年(1709)谕令大学士等调查京城及江浙一带粮价上涨的原因,李光地奏:“米价之贵,盖因人民繁庶之故”,康熙五十二年(1713)就垦荒问题谕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的湖南,是当时清帝国主要的粮食产地和稻米输出中心,故有“湖南熟,天下足”之说。但湖南粮食的输出又极大地关联着省内外的粮食供求。那么清政府是怎样利用调控手段和制衡机制调节省际与省内的粮食供求的呢?本文即试图从清政府对湖南有关能调节粮食输出和粮食供求的粮商业、常平仓、捐监和截漕的政策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漕粮被称为“天庾正供”、“朝庭血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至关重大的,因而历来“不蠲不赦”。然而在清代乾隆时期,漕粮的控制明显放宽,较为引人注意。以下试从蠲漕、截漕与平粜、白粮改征三个方面分述。 所谓蠲漕,是指对有漕八省额漕的普免。为了保证京师供馈,普免实际上是逐年免征的,故普免又称轮免。乾隆时漕粮普免分三次进行,道光《钦定户部漕运全书》卷三载:  相似文献   

11.
田俊芳 《当代经济》2006,(17):94-95
我国第一次出现"无船承运业务"及"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法规是2002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该条例第7条第二款规定:"无船承运业务,是指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以承运人身份接受托运人的货载,签发自己的提单或其他运输单证,向托运人收取运费,通过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完成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担承运人责任的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无船承运人提单(NVOCC提单)的出现,是无船承运人独立地位确立的必然结果.现在,我国实际从事无船承运业务的经营者数量众多,但是有自己的提单的所占比例很少.许多经营者只是简单地拿一份市场上流通的提单(通常是船公司提单),将承运人名称改为自己公司名称就作为自己的提单,有的甚至承运人名称都不改变就直接使用.这既不利于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妨碍了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提单是一份很严肃的法律文件,必须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度身定制.船公司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情况不同,二者的提单不能简单等同.  相似文献   

12.
唐、宋、元、明四代,都先后设置过市舶司机构。用来检查出入海港的贸易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买品、管理进出口货物贸易以及其它对外事务的专门机构。明朝规定,市舶司“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毂之。”其主要事务,实则体现于辨勘合、征私货、平交易三个方面。明代市舶司,先后设于黄渡、宁波、泉州、广州、云屯、福州诸港。各个港口海外交通条件的差别以及其它方面的不同影响,使得各个港口在具体制度方面也略有差别。本文先对明代市舶司制度作一初步考察,并据此探讨明代中外海上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明代的财政体制与社会的基层自治问题进行探讨,并从这个角度解释明朝财政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明代封闭的财政和管制体系是其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然而其具有自治特点的乡村保甲制度与宗法制度是冻结社会经济发展并且使财政逐步恶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上供物料,指明代统治集团所需的大部分生活和生产资料,是由地方无偿提供,统称"上供物料"。"上供物料",含"上供"和"物料"两大部分。上供或称岁供、岁贡、岁进;物料或称料办、岁派、岁办,是正赋之外的额外征收。明代北直隶地处京畿,其八府二州上供物料品种多,数量大,深受其苦,致使百姓弃家逃亡。统治阶级也相应采取了一些减免措施,但与征收的繁重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时代经贸》2010,(22):11-11
陈瑄作为明代第一任漕运总兵官,总漕达三十年之久,在疏通清江浦河、兴建漕运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清江浦及淮安城作为繁荣城市的兴起有开创之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管理中,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希望能够实时地监控船舶动态,及时地掌握耙吸船挖泥施工的情况,以实现对耙吸船的施工安全和质量进行监控管理,我局的《施工船舶远程监控系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位于北京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在广阔的盆地上,埋葬着明代13个皇帝、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等。其中泰陵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祜樘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长陵西北约3.5公里的史家山下。泰陵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开始修建,同年十月葬孝宗。  相似文献   

18.
“黑船来袭”、“外国企业对日攻势激化”——近一两年,类似的新闻标题频频出现在日本的报刊杂志上,非常惹眼。 历史上,日本曾有过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时期。100多年前,在亚洲各地肆意妄为、以武力相继敲开中国、印度等东方古国大门的西方列强,也把炮舰开到了日本沿海。继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舰抵达日本浦贺(今横须贺市)后,西方列强不断以武力相要胁,强迫日本开放门户。1863年和1864年,西方军舰先后炮击鹿儿岛和下关。由于西方军舰大都呈黑色,故被称为“黑船”,这些炮击事件,也被称为“黑船事件”。 与历史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黑船事件”不一样,如今被称为“黑船”的,不再是代表武力的坚船铁炮,而是指外国企业登陆日本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最近一两年,无论是被视为经济支柱的汽  相似文献   

19.
明代《南京锦衣卫选簿》中记录了一些归附明朝的"回回"武官。经过横向比较附明回回人与其他附明少数民族人士之间的异同,探索内迁回回人与明代回族的内在联系,为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明代回族发展史提供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明代免除徭役的条件和专业役户的优免 在明代,人们要免除徭役负担,除了用非法的流亡方式逃避之外,就只有具备免除徭役的合法权利。徭役本来就不是人人都必需服役,一向都有免除徭役负担特权的人。最早免除徭役的记载,见之于《周礼》,叫“施舍”,秦汉以后,叫“复除”,到明代则叫“优免”。照《周礼》记载,小司徒主管徭役的“施舍”即免除,乡师、乡大夫根据应该服役和免役的标准分别编定承充徭役和免除徭役的册籍:“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募,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岁时入其书。”这里所讲的服役和免役的原则或基本精神,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都将它们继承下来,一直到明代还是这样。 《周官》规定的上述免役办法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根据生理的或身体的条件而规定的免除;第二种是根据人们的社会经济条件而规定的免除。第二种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负担有专业徭役而将一般的徭役负担免除;另一类是对于具有特殊身分、地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