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地区历史和发展所存在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使地区一体化的整合进展缓慢,远落后于欧洲和美洲,并引起地区一体化远景目标设计的模糊。借鉴欧洲一体化的经验,根据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实际情况,东亚地区一体化的空间范围应界定在15国两个地区内,长期远景目标选择为“东亚地区联盟”,“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是两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在东亚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可以发挥“核心国”、“轮轴国”和“重要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的贸易传导与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的"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全球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加大了东亚的金融风险,也给其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造成巨大的调整压力.在金融危机中,东亚出口增长下降,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面临着损失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管理与调控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东亚一方面要转变贸易发展模式,调整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当前,国际金融领域风波迭起,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势在必行。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建议。从研究结果看,东亚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共同利益原则将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新兴大国,又都是能源进口大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形成竞争关系在所难免。在中东、中亚—里海、俄罗斯及世界其他地区,中印展开能源竞争导致双方利益缺失。随着中印双边关系的改善,双方领导人做出了及时的政治判断,中印企业联手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正在实现由竞争对手向合作伙伴的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东欧地区的欧盟新成员国已经深爱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与1997年东南亚国家汇率制度的比较可以发现.欧盟新成员国发生区域性货币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部分国家的汇率制度在防范货币危机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在经常账户方面,欧盟新成员国的贸易赤字主要集中在欧盟内部,经常账户引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同样较小.从这两方面来看,中东欧的欧盟新成员国不会发生区域性货币危机,但需要欧盟给予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存在频繁的经济往来,对比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对加快东亚服务贸易合作十分重要。该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法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就中日两国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状态进行分阶段分析,得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分类服务贸易出口倾向不同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保护“幼稚”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东亚经济回升明显,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日趋增大,但经济的回升与增长过程也面临着多种问题和风险。同时,东亚经济体的增长态势呈现出显著差异,中国越来越取代日本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支柱。伴随着走出衰退、走向回升,东亚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逐步显现出多层面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8.
儒教的和谐既是价值又是规则,它支撑了前近代东亚各国国内的差序社会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朝贡格局。由于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共同体存在诸多不足,而传统儒教的和谐思想难以为东亚共同体提供制度构造的资源,东亚地区必须改变单纯从主权国家的角度来寻求共同体构建的思路转而谋求地区各国公民社会的联结,从而为东亚共同体寻求结构性的域际公民社会基础,而东亚人权法治则是这一基础必经的法律环节。东亚人权法治是弥合东亚各国公民社会的断裂进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域际公民社会所必需的法律环节。东亚人权法治与域际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能为东亚共同体的安全与和平以及贸易与投资提供结构性的稳定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已成为当代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自1961年东盟成立以来,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进程一直比较缓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逐步实现经济的一体化,才能共同抵御风险。本文通过对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进展的描述.预测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物价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对加工贸易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东亚一些经济体由于保持了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的相对稳定,促进了加工贸易活动的良性发展;南美一些经济体则由于物价水平与工资水平之间的恶性循环而使其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加上在后石油危机时期错误的财政政策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彻底葬送了其加工贸易活动。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使得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大受影响。各国实施的财政刺激政策虽然使国际贸易回暖,但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和债务问题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仍对加工贸易活动构成威胁。"富士康事件"说明,中国必须重视通货膨胀问题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力争将它们对加工贸易活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东亚危机的发生从某种角度上讲与东亚经济模式紧密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东亚经济模式已不合时宜,需要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东亚国家(地区)必须突破日本一雁领头的"雁形结构",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紧密化程度,提高产业调整速度,共同实现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东亚的未来将面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贸易自由化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与贸易伙伴谈判缔结FTA/EPA。我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起步较晚,而且伙伴国主要在东亚地区。我国在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两难困境: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会给国内部分产业带来冲击和影响;放慢自由贸易区建设又会遭遇日本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发展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策略应该是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提高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制定明确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争取东亚贸易自由化和东亚一体化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3.
欧洲货币合作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在简要回顾欧洲货币合作的基础上,回答了有关东亚货币合作的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东亚汇率合作机制的选择;(2)东亚的货币篮子;(3)东亚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东亚金融危机后,在该地区出现了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而自2000年以来,多数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正式或非正式地向钉住美元复归的趋势.但是,日元与美元之间的过度波动严重影响了东亚其他经济体实体经济的稳定.内生于东亚生产网络的巨大生产能力带来了出口扩大以及“三角经贸结构”的形成,这种经贸结构内含着巨大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态势眼下似乎愈加严峻.东亚地区近年来兴起了缔结FTA的热潮,而FTA的运行客观上要求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货币稳定.  相似文献   

15.
叶勇  黄雷  卓越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6):146-150,162
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上市公司的控制股东往往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力,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远远大于其拥有的所有权的控制权。东亚各国和地区、西欧和中国的上市公司主要通过二元股份结构、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独家控制和成为经理层等几种方式来增强对公司的控制权。金字塔结构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中国的上市公司主要通过独家控制(68.17%)、金字塔结构(92.22%)和成为管理层(28.09%)几种方式来增强控制权。当然,不同的国家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有加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初的合作构想提出较早,但实际进程十分缓慢,复杂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差异固然是其原因,但领导者缺位问题无疑十分显著。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分析指出,东盟10国无力领导东亚经济合作,日本和中国也缺乏单独领导东亚的能力,加强中日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东亚IT产业发展的贸易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东亚IT产业的技术来源于美国。通过承接美国计算机企业的“外包”业务,东亚在IT硬件设备制造领域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第二,东亚与美国的IT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与电子部件。反映了美国企业将IT中间产品“外包”到东亚区域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全球IT产品的国际外包浪潮。第三,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不同于东亚-美国之间的贸易特征.日本、韩国和东盟通过向我国出口集成电路及其电子零部件获得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而我国则将进口的集成电路和电子零部件装配成电子产品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随着美国东亚冷战战略的终结,在美国的压力下东亚各国逐步放开对经济的约束,出现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快速自由化。但东亚新旧制度以及新旧环境并存,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引发1998年席卷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冷战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东亚经济的主导者开始变化,美国在东亚经济中出现被边缘化趋势,多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9.
赶超型政府行为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亚、拉美和印度为代表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实行系统的赶超型经济发展计划,具有鲜明的赶超型特征。不同的赶超型政府行为在发展国有企业、编制发展计划和奉行经济优先原则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其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干预程度也有所不同,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生活水平与收入分配产生了极大影响。我国应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建立市场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提高经济自主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大西南的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11月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这个亚洲最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把与东南亚接近、经济关系密切的中国西南地区推到了东盟合作的战略前沿,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与东南亚的全面经济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对西南地区大开发和新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大西南应当以此为契机,推进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进而推进西南地区的经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