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我国新《公司法》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对于预防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控制股东以及第三人侵害公司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派生诉讼的定义、性质入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理论基础、当事人的范围、前置程序等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促进我国的派生诉讼制度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平衡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以防止侵犯股东利益和公司的正常经营,2005年我国在《公司法》的修改过程中引入了该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试图提出一些完善该制度的建议,以更好地维护股东和公司利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新增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成为我国公司法律修改史上的一大突破。该制度具体体现在新《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主要包括其主体资格及前置程序这两个部分。不同国家或地区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有不同的规定,学者们对该制度也有不同的立法建议。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优化我国的公司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各国均十分关注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然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却存在程序上的缺陷,这往往使得股东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难以行使实体上的权利。笔者认为,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均已普遍建立的股东派生诉讼,以使得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5.
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比较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仍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对<公司法>新确立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审视,结合对其他国家相应立法经验的考察比较,设想构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两大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两个机制既有效保障股东行使监管之权以维护公司利益的权利,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扼制、防止借派生诉讼捞取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恶诉、滥诉事件发生,使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法律规定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认为香港法定衍生诉讼某些方面的制度设计可资我们予以借鉴。在公司治理机构不积极处理公司涉及的诉讼时,应允许股东代表公司介入诉讼。应增设法院听证程序,给予公司治理机构申辩的机会,平衡各方利益。当公司两名以上股东基于同一事实提出相冲突的诉讼请求以及公司治理机构对股东派生诉讼提出异议的时候,启动法院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7.
派生诉讼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小股东权益的事后救济,我国<公司法>第111条作了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这意味着股东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有权提起无效之诉和撤销之诉.但这两种诉讼的性质属股东直接诉讼,且诉因范围极其狭窄,对其他大量的控制股东或董事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小股东或少数股东仍然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创设新的诉讼形式--派生诉讼就成为必要.派生诉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8.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旨在通过公司所有者对其代理人的监督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其实践效果取决于立法对该制度设计的合理与否。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却没有规定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赋予公司在股东诉讼中的第三人地位,但是其制度设计不够严密。本文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阶段分析了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费用补偿、当事人的认定、诉讼前置程序、费用担保等具体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提出了一些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含义和性质,分析了《公司法》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资格与前置程序,并就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与其他股东的诉讼参与、股东代表诉讼的赔偿责任范围、赔偿原则与诉讼费用的负担、对原告撤诉、和解等行为的限制以及公司与债务人的仲裁条款效力等法律适用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关于中国改革30年经济增长原因的解释,认为改革启动后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动力源于经济主体的制度外行为,并通过对经济理论中关于制度、行为主体行为的重新审视,尝试将制度外行为作为变量解释制度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教学法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嵌合性及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步骤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是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件大事,它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状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同法律制度得以完善。新合同法借鉴英关法系国家的合同制度,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我国《合同法》设置的预期违约制度,为预期的受害方提供了救济基础。在实际中,明确界定、准确把握预期违约的适用条件是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互利共赢——对新公司法第五条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公司制的现代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强制性规定的基本商事法律。通过探讨公司制的现代企业为何承担、承担什么、对谁承担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四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可为以公司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部门落实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行《公司法》在立法观念和具体条款的适用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的一系列法律特征。具体表现为立法观念上的实践性、体制选择上的高度开放性、条款设置上的科学性、适用范围上的适度灵活性和市场运行中的动态成长性。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司控制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矛盾运动的纽结,体现股东之间权利配置上的竞争性合作关系。它不仅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有效降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负面效应。公司控制权的发展存在独立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使得股东之间权利配置失衡。在我国政企关系的历史路径背景下,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滥用和保障公司控制权独立性是我国法律规制的重点。法律规制应与公司自治的基本理念相适应,以表决权的制度构造和对国有股权的监管为主要内容配置股东权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在的反垄断政策以新制度经济学派为主导思想,以提高经济效率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社会福利和维护公共利益。中国的竞争政策应当支持垄断竞争和寡头结构,实现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相平衡。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提高经济效率为导向和反垄断法实施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相协调。把银行业作为适用例外领域有助于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金融危机期间,产业政策应当优先适用,根据反垄断法做出的裁决还应当进行产业政策审查,反垄断法的实施应当为产业政策服务。金融危机过后,反垄断法应当与产业政策法平行适用。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原则(社会整体效率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可以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大量关于工会的内容,赋予工会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为工会在劳动关系领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确立与贯彻实施,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理应发挥作用、展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19.
法的适用就是法官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以获得判决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法的适用与法的解释密不可分。其中利益衡量就是法的适用中所必须重视的一种方法。利益衡量理论是对19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概念法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受到利益法学的直接影响外,利益衡量理论还受到了自由法学以及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影响。利益衡量并非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方法论。但是它对于审判案件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该理论最初应用于民事审判,现在则广泛应用于各种案件的审判中。这里虽然强调其重要性,但是因其理论上极强的主观主义色彩所导致的恣意性,因此必须对其予以限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作用日益凸显。论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论文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