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戴维.洛奇的《小世界》是他的校园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幽默的对话。因此,我们基于会话含义和语用预设的理论来分析《小世界》中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这些对话的分析来探讨会话含义和语用预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说《后宫甄嬛传》的经典对白是其特色,作者借助大量人物对话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挖掘故事的主题。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分析《后宫甄嬛传》中会话含意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全文几乎由对话编织而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本文试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角度解读人物对话,透视人物心理,以期更好地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4.
语旨是指交际活动所设计的人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关系,体现人际功能,在词汇语法层上,体现在语气、情感系统及表达态度意义的词汇的不同选择上。小说《傲慢与偏见》片断中人物之间对话的语气、情态和词汇选择,揭示了会话双方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关系。  相似文献   

5.
莱文森1983年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即会话中的"偏好组织"理论。他认为,一个相邻语对的第一部分会有偏好程度不一的第二部分与之匹配。他强调"偏好"不是心理学概念,跟说话人、听话人的个人偏好没有关系。笔者通过对美国著名肥皂剧《老友记》第24集的几个对话片断的分析发现,莱文森关于"偏好、非偏好第二部分的形式跟内容的对应关系"过于简单化了。该理论需要对话语主体关系进一步细分后才能适应此剧。  相似文献   

6.
结合小说中具体言语现象,考察了“待遇表现”与人物内外关系(会话中涉及的出场人物为3人以下)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结论:当会话中出场的二人(说话者和听话者)为内外关系时,即便说话者的年龄、地位等高于听话者,说话者仍须对听话者使用尊敬或谦逊的表达方式以示敬意,句末则相应地使用郑重的表达方式以示礼貌;当出场人物为三人(说话者、听话者、话题人物)时,则根据话题人物与说话者或听话者的内外关系,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Grice会话含义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西方校园师生对话语境的特点,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解析国外校园师生对话中因遵守或者违背会话原则而产生的特殊幽默效果,进一步探讨会话含义理论在当代语言尤其是师生幽默话语中所展示出来的新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意理论,解释了人们言语交际中表达超出话语的表面意义而蕴含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的现象,在小说翻译中,运用此理论来分析和再现人物对话,有助于译捕捉隐含在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提高译的准确度,是语用学于翻译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铁凝小说对人物心理透视的多重方式,探寻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源。铁凝时而将激情描述与理性分析融为一体,时而编织多声部的叙述和对话构成多重视角全方位透视人物心理,时而借助人物的外在行动凸现内在运动的轨迹,最终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Grice所提出的合作原则理论为理论框架,以电影《花样年华》中主人公的会话为实例,讨论合作原则在会话中的运用,重点分析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违反所表达的会话含义。分析表明,通过对合作原则的恰当违反,说话者可以更成功地表达特定的会话含义,这有助于会话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相似文献   

11.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交往准则。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有意无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四准则,会话含义及英式幽默由此产生。本文截取了作者在英国生活时的几段真实对话。以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来阐释英式幽默。理解英式幽默需要进行语用推理,同时这也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毛姆笔下的“人物——叙述”、“我”由于具有戏剧化与非戏剧化的双重身份,并执行着人物和叙述两种不同的功能,戏剧化叙述效果与非戏剧化叙述效果显然不同。戏剧化叙述与非戏剧化叙述在对主人公的认识上存在着分歧,而作对他笔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与露西等主人公是持肯定态度的。从而,叙述就与作在价值上、理智上、情感上形成了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理论下的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存在着教师"唯我性"独白的瑕疵,忽视了他人主体性的存在,将一切均视为工具理性的"他者"。文学作品赏析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考虑到赏析活动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主体间性哲学里的视界融合和交往理性为文学作品赏析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它强调的是赏析活动中各个主体的对话和交流,呼唤着除教师主体以外的学生主体、作者主体这两个缺席"他我"主体的回归,实现了教师与作者的跨时空对话和教师与学生的跨障碍交往,从而使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更加趋于科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透过人物不一致甚至互相解构的声音之间的"对话",传递了生动而多元的喜剧效果。小说充斥了"自我背反性"和"反常悖理性"叠加的"双重背反性"喜剧矛盾,同时表达福克纳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迷惘一代"的代表。《太阳照样升起》这部作品是"迷惘一代"文学的代表作和现代文学风格的新宣言,其对话及客观式展示人物的技巧受到高度赞扬。论文通过对措词、句型、语法以及对话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说明作者是如何塑造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海明威的作品。该论文的研究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在痛苦和死亡面前,人们应该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6.
詹尼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特例独行的叙事手法,各种叙事策略的运用可谓自如娴熟。除运用复杂的双层叙事结构、双层的人物关系进行故事叙述外,同时运用多个叙事视角,零聚焦、内聚焦以及外聚焦交替使用使的作品结构纷繁复杂,引人入胜。尤其是作者对叙事"时频"的把握,值得文学创作者深入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单数性叙述,重复叙事和反复叙事加深读者对主人公印象、事件的理解,以及其对烘托作品的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叶紫身体内部的自我对话与"我"与身体外部的他者的对话是《所以》话语的一个基本特性。对话解读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遭遇与感受,其实质是女性意识的觉醒、重审与重构。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交际互动中,笑是人类最常见的表情之一,它能表达我们的情感,展示我们的内心想法。本文截取崔永元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小崔说事》中的对话作为分析语料,运用会话分析理论,探讨笑在交际互动中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笑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一环,它具有邀请、接受、表达、缓和的语用功能,这些功能在对话过程中相辅相成,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含义是话语中传达出不同于命题意义的内容,从语境及语言形式出发,可分为规约含义和会话含义。规约含义附着于特定的语言形式,并以"所言者介入"为实现条件,显示出附着性和规约性的特征。会话栖息于交际双方的语境,不同或临时性的会话含义产生于不断变化的语境中,具有语境依赖性、语境共识性、语义动态性等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0.
《大众商务》2010,(11):20-21
他是中国红枣产业的领跑者,他是中国传统红枣文化的弘扬者。他让千百年来低端循环的最普通的农产品衍生出百般变化,跃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第十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青年群英会模范"、"CCTV年度三农人物提名奖"、"CCTV年度三农人物创新奖"、"河南省劳动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