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践来看,跨国公司正在不断加强对我国市场的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其进入我国市场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更多的公司采取独资或追加已有投资的方式提高其股权比例。现在独资公司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跨国公司独资化对我国的影响如何。应采取那些应对措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关系的实证检验,研究其相关性,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回归模型,并分析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体现出合资企业独资化、新增投资独资化以及地区总部中国化的新动向,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跨国公司强烈的资源整合倾向以及其在华自主经营能力的增强。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对内资企业的经营以及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战略调整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由过去被动、试探性的投资转为积极主动的战略规划,在华投资倾向于独资化,推行本土化战略,并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这些战略调整对技术溢出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战略调整对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并根据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整体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提升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包是跨国公司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所采用的两种典型模式。中国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FDI和服务外包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产业关联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在二者之间构建一种良性互动机制,从而提高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5-2005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并且由于国内推行改革开放,制定了较多针对招商引资的优惠制度,在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涌入我国,直接作用到国内对外贸易工作.我国最先一批进行改革开放地区包括广东,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进出口总额一直排在我国前列.研究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以便更针对性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本文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研究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提出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FDI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分别存在协整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外商的直接投资能否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又能否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两者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对FD 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G 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并根据1985—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FD I)与中国GDP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是引起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中国经济增长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有显著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技术中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探讨GDP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长期均衡以及短期的动态关系。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本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效应: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FDI的外溢效应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就1983-2007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投资产生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长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而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滞后一期的负影响,这要求有关政府部门要对当前的利用外资政策做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来削弱这种挤出效应,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制成品出口和总出口的平稳性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制成品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总出口之间分别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接着建立起了两个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导致制成品出口,制成品出口的增加不是引起外商直接投资增加的原因;对外直接投资不是我国出口增加的原因,出口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制成品出口的计量模型进一步度量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FDI外部性与国内就业主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东道国就业的重要因素,FDI的进入不仅直接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还会通过总需求扩张等渠道产生外部性,影响国内就业。本文运用一个寡头模型研究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影响的不同渠道,并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总需求的刺激是影响中国就业的主要渠道,外商直接投资拉动中国总需求的作用越大,就越能增加中国国内就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4--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本文采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存在协整关系,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服务贸易进口是服务部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不是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变化的原因。因此,本文的结论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替代或促进作用不明显,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效地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作用未完全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外商对我国市场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外商对华投资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是外商对华投资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投资模式、投资规模、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等方面。数据显示,外商对华投资遵循着演化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投资结构,与此相对应的是,人力资本和产业基础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新特点,如独资化倾向明显,外资并购力度加大,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外商投资的技术更先进等,这些新的动向对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影响很大,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对北京市利用外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2—2006年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北京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相关性还是从因果关系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外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升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北京市要继续大力吸引外资,不断拓宽利用外资的来源地区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加强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合作,积极实行“总部招商”的策略;关注独资化倾向,加强对独资型外资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外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独资化趋势明显加强.外资企业独资化趋势强化了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外资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FDI、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1983—2006年间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与GDP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弹性系数表明,进口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GDP的影响,说明进口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更主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兴起及其原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WTO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发生着改变,通过并购进行的直接投资活动日益频繁。运用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透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转变的原因。外资并购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应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增强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