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南宋诗歌中涉及淮水的作品为依据,在梳理前代送别诗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析南宋淮水送别诗直抒离别之情、借送别吐胸中块垒、劝勉激励之词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论述其多长篇铺叙少抒情写意等方面的写作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诗深受中国诗的影响,Pound甚至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诗,仿作中国诗,他的诗作字里行间隐然流露出禅味与中国风,读来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然而,为什么意象派诗人会欣赏中国古典诗?欣赏中国诗的哪些特征?而中国诗又是如何影响意象派诗人的创作?中西意象诗到底有无异同?两者优劣抑或无从比较?这也是引起笔者的兴趣并想要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3.
“柳”意象在逐臣别诗中几乎销声匿迹,说明柳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内蕴在逐臣那里处于弱势。逐臣别诗中惯用的“北望”、“北归”两组动态意象,道出了逐臣在别诗中所要表达的回归朝廷、重新实现生命价值的渴望,根据感情和意象对应的原则,柳意象被逐出逐臣视界。而逐臣执着的回归情结,有其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白居易的讽喻诗中,有一部分使用了丰富的“物”意象。这些“物”意象的使用,增添了这些诗作的含蓄性和形象性;与此同时,也削弱了它们的战斗色彩。  相似文献   

5.
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自幼爱好汉诗、学习汉诗,是日本明治以来少有的汉诗人,并深受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诗词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探究夏目漱石汉诗创作中对陶渊明诗词在诗文情趣中意境营造、诗文构成和意向选取三个方面的接受情况,揭示中日两国文学发展中的联系和影响,为夏目漱石对中国古典文化接受情况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本明治维新开启西学东渐进程,对原有汉文学起到较大冲击。在私塾广收学徒、新闻出版业流行、报刊杂志日益兴起及汉学家修养深厚等诸多因素作用下,明治时期文人结社种类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实为日本汉诗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以明治时期的汉文学社团旧雨社为例,探究其化腐为新的结社历程,对研究我国域外汉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出发对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解读。通过图形-背景的层层组合,送别的画面逐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诗歌的情感也进一步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8.
9.
历代以“三良”为题材吟唱的诗作代不乏人,这一题材在世代传承中一再被改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主题的发展表现为或异化或深化。这种变化超越了文学本身,是作家品格和时代精神的体现,这种发展变化也揭示了古代诗歌主题通变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阮籍是魏末正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创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涉及游仙内容的篇目很多,与游仙相关的意象更是占了全部诗歌意象的很大比重。他不相信神仙的实有,诗歌中的游仙意象只是一种概念性的存在,是被怀疑和否定的对象,而这种怀疑和否定,恰恰反映了阮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和深刻思考,体现出他深沉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以南昌市为例,从"游憩意象综合体"运行的4个主体要素,即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和游憩意象域出发,对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空间、时间以及商圈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圈的演进过程,并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圈与近现代商圈不同的特点,最后以北宋时期的东京城为倒对中国古代城市商圈进行了深入和完整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诗人结社众多,该文就直接或间接与嘉兴有关的李符“梅里诗课”、王相“九九诗会”与《白醉题襟集》、王襞之“乞巧吟社”与《乞巧吟社诗》从结社的年代、运行状态、人员组成及诗作等情况进行了考察,为清代诗人结社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的指示词可以分为コ·ソ·ア,三项对立,并可分为现场指示用法和文脉指示用法。与此相对,汉语的指示词只有这·那两项对立,其用法也与日语指示词用法不同。通过比较现代日语和汉语指示词的定义和体系,探求中日指示词文脉指示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异同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BBC纪录片讲述中国故事时重点是需要妥善处理中西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差异性,难点是如何以西方他者化角度最大限度地还原其折射出来的中国听觉和视觉文化意象,从而构建他者化中国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7.
旅游城市意象是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其研究成果对旅游市场拓展具有重要的实证参照意义。以中国两个一级入境旅游城市北京和上海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学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指标选取原则确定了入境旅游城市意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入境旅游城市意象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诗歌通过对事物、人物或事件的戏剧性表现来激发我们的想象。意象作为诗歌的核心,是通过感情以传达经验的语言,它是欣赏和翻译诗歌的关键。翻译英文诗歌要在综合考虑背景,韵律,和诗中人物的前提下,对原诗的意象进行有取舍地保留。优秀的创造性翻译(改写)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巧妙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采,展现出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是客观物象和诗人主观情感的有机融合;意象一旦被创造出来并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就使该客观物象具有超越其自然属性的特质,逐渐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基因,古典诗歌意象在诗史发展中不断传承,其象征意义也在一定的变化和不断的重叠中越来越丰富,成为后世表达情感的不变载体。  相似文献   

20.
张贤亮长期的“饥饿”生命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特别的“饥饿”意象。这种意象在《绿化树》中所表达的内涵有:人生的“饿”运,生存的困厄与尊严的缺失,灵魂的超脱与精神的重塑。张贤亮所塑造的饥饿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色,更让人感觉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