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进入后脱贫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也转入乡村振兴,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无疑是"三农"工作的关键.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地开发,有利于挖掘农村人口劳动潜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村空心化状态,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此,选取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分析甘肃省后扶贫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源投入和潜力挖掘不充分,医疗资源供给滞后的问题,以此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大医疗投入力度、优化生育政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景红 《特区经济》2006,(3):241-242
西安市农村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是制约西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要变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本,西安市政府可采取如下举措: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发展各类教育及培训;多渠道吸引县域外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当前,重庆市正在努力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项任务地完成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支持,离不开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及其开发具有数量大,素质低、地区分布不均衡、配置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容乐观等基本现状,这是历史、体制、政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本文从数量、质量方面来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并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淄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对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二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出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陇南人力资源的现状,论述了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提出陇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有组织、有保障地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建立人力资源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素质是重中之重。对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重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还存在着卫生资源和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继续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途径,促进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现状,包括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科技素质、身体健康状况等,并探究西部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趋势与就业结构,探讨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纳出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总体特征,为有效地实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再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宣传,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和搞活农村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等.这样对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杜焕英  吴江 《乡镇经济》2009,25(10):71-75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要有适配的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但是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必须创新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式,通过“四位一体”的机制设计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梁乃云 《科技和产业》2009,9(5):50-52,58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文章在简要分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农村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永红 《特区经济》2007,226(11):206-208
人力资源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作者在分析四川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两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后,从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构建覆盖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四川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廓清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对象,认清农民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的职责,明晰农民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目标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具体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乃云 《科技和产业》2009,9(4):72-74,100
"民工荒"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素质低。整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鸶雨 《中国经贸》2008,(20):86-87
21世纪的竞争焦点是人才资源,而决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对于有着9亿农村人口的中国来说,农村教育状况关系整个国家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财政体制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本文从农村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克服困难的建议等方面对中国农村教育略做探索。  相似文献   

17.
周业柱 《乡镇经济》2009,25(7):61-65
文章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构成与作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高度重视优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健全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积极创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拓宽系统的人才培养渠道,努力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的整体结构;积极引进短缺的尖端人力资本,着力推动农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体制创新,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等主要途径与措施,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鲜明,农村和城市之间由于基础设施、发展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发展水平悬殊,农村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难题。文章利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分析发现,我国二元经济向一元转化中存在工业化发展缓慢、人口流转体制障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农业发展落后等障碍。"新四化"目标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应通过破解户籍制度瓶颈,加快土地流转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化,减轻农村土地承载压力;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解决我国农村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杨  童举希 《乡镇经济》2008,24(11):71-73
做好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开发农民(农村人力资源)这项“综合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也是各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剖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明确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定位,提出地方政府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任务,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亚市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旨在综合分析资源禀赋,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围绕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开发条件三个方面,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找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未来崖州区乡村旅游开发中,注重乡村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克服不利因素,进一步完善旅游开发条件,多措并举加快打造富有特色的崖州区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