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年初买进股票后不幸进了医院,等半年后病愈回家,想起自己的股票,一看,高兴疯了,股票竟然翻了几番。这说的就是2006年年底到2007年10月间的股市,一场让中国股民回味不尽的股市盛宴。股票投资几乎零风险,小买小赚、大买大赚、早买早赚、晚买也赚。  相似文献   

2.
余平 《理财》2011,(6):6
前一段日子,一个证券公司的朋友极力推荐我买一只消息股,他信誓旦旦地说这只股票三个月内翻倍没问题,经不住诱惑,我从积蓄中拿出八万元准备买这只股票。母亲是个老股民,她劝我说消息股靠不住,我像是着了魔一般,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的劝告。最后母亲无奈地说:"你从没炒过股,连个股市账户都没有怎么买股票?干脆我帮你买下这只股票,赚了算你的,亏了算我的。"母亲的话很  相似文献   

3.
股票,买对了账面真“膨胀” 有调查显示,2007年之春在中国股市中进行资本运作的100个人当中。有98个赚了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统计数字:2007年之春,股指的上涨幅度并不是很大,从2800点上涨到3700点,涨幅为35%,这一期间,两市A股市值上涨的股票,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9%。两市A股总市值实现百分之百涨幅的股票共有739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2%。市值下跌的股票不过12只.不到总数的1%。可以说,2007年5月30日前基本上是买什么赚什么。  相似文献   

4.
股市挣快钱,楼市赚稳钱,猪年投资买股票还是买房产?  相似文献   

5.
麦客 《科学投资》2007,(5):72-72
好多天了,家里人一直说我实在是傻,自己在银行里工作,却没有炒股票。我听了微微一笑,其实股票我是做过一点的,算起来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了。1992年上海刚发股票认购证,我也凑热闹买了一份,后来中的是东方明珠,捂了好些日子才上市,抛售后也没多赚几个钱。后来又买第二次认购证时中了宜兴的一个企业股票,再后来又买了几只股票。做了一年,碰到熊市,套住了全部股票,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等股市回暖了就全部抛了,换回来现金。不算时间和利息,不赔不赚,此后就不再关心股市了。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股民走向成熟须经历三个阶段:一、初级阶段。此阶段股民的特征是:1.盲目性:不知道如何开户;不了解股票知识或知之甚少,对股市许多专业名词不知何意;不会具体操作(填单、刷卡等);更不知该买什么股票。2.胆大性:由于盲目性,特别是认定“买股票就能赚钱”,因此胆子大,敢买任何股票,特别表现在刚一开户,手就发痒,马上买进若干股。好像不买,心里就不踏实。3.初战告捷:初入股市者往往瞎蒙能赚上一笔钱,这使得他们兴高采烈,更加认准了“股票能赚钱”,并且“深化”了认识,即“股市赚钱易、赚钱快”,而且逢人便吹“股市…  相似文献   

7.
读者感言     
涨亦何欢跌亦何惧一个进入市场的投资者,应该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可以套用一句话:涨亦何欢,跌亦何惧。2006年买的基金让我赚了一倍多,兴致正浓的我2008年开始拿着这些钱投资到股市。起初,就是跟风买股票,没多久我的账户就缩水50%。因为没有学习股票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8.
不必说当今中国的青年,就是50多岁的人们对股票、股市的概念也相当模糊。不少人往往只从小说《子夜》中窥见过小财主冯云卿买卖股票失败上吊身亡的情景。其实,早在蒸汽机车取代马车的时代,西方已形成了股票交易与股票市场。股票和股市来到中国也不算晚。1866年,香港开始有股票交易,25年后,建立了股票交易所。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海滩的股票交易所,一直是中外冒险家的乐园。久违了30多年以后,股票,这个在市场  相似文献   

9.
套牢给股民带来的是永恒的伤痛。2008年股灾,一个股民在论坛中曾这样说:"我3天哭了3次,前天割肉换股哭,昨天以为小赚上午抛了后悔哭,昨天下午假利好跟进,今天又要割肉哭。"本来以为已经见了底,哪知道大底下面还有18层地狱。股市中的名人利弗莫尔、魏东、华欣……他们被套牢的不仅仅是股票,还有生命。股民最关注如何解套《股票作手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彬 《科学投资》2008,(6):70-70
我是1994年入市的老股民。当时拿出几百元在股市里投石问路,当天买入,第二天小赚200元.心里高兴,于是继续加大投入。那年股市一直低迷,直到9月我的股票才又小赚一点。由于贪心.结果又成了“套中人”。  相似文献   

11.
崔彬彬  刘玉  牛尚娅 《理财》2012,(12):15-17
股民之于股市,犹如水滴之于海洋。水滴的去向影响海洋,股民的动态更能反映出股市的状况。你投入多少?她赚了几何?他赔了几万?我又该怎么办?伤心太平洋丁启宇教师40岁1995年入市"实在不想谈炒股的经历,伤心!"提起股票,丁老师一脸的无奈。他在一所大专院校做老师,1995年,一时心血来潮,把手里仅有的2万元全部投到股票上。那时候没有网络,买股票还要去交易厅填单子,看股票走势也是去大厅看大屏  相似文献   

12.
程大 《理财》2011,(2):45
我进入股市快20年了,回顾这些年的炒股经历,有过失败,有过成功,我认为我的成功来源于五买与五不买。什么是五买与五不买呢?具体说来就是:买小市值股票坚决不买大市值股票;买中价股坚决不买高价股;买绩优股坚决不买绩差题材股概念股;买温和放量小幅  相似文献   

13.
老李去年借着股市红火,赚了不少钱.今年虽然行情也不错,但市场进入宽幅调整期后,老李账面上的钱还是亏了一部分,不免感叹"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老李开始审视自己的投资、保障结构,越来越觉得把钱全都投到股市风险太大,还是添置一些保险和稳健收益产品更安全.这时,万能险进入了老李的视线  相似文献   

14.
A股真的太贵了吗? 2007年1月,“股市泡沫论”又一次铺天盖地般地、黑压压地向中国股市扑来。 先是来中国股市抢买股票入市,居心叵测的罗杰斯说:“中国的A股太贵了”。当然,罗杰斯此语是在“就地还钱”,买家喊贵,再正常不过。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典型的股市小散户,而且还是个典型的新股民。我是2006年底入市的,当时入市的资金只有5万元,不过经过一年的倒腾,倒也增值了不少,资金和股票市值加起来就有8万出头了。操盘业绩不咋的,但是还好。没有亏损,多少还是赚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典型的股市小散户,而且还是个典型的新股民.我是2006年底人市的,当时人市的资金只有5万元,不过经过一年的倒腾,倒也增值了不少,资金和股票市值加起来就有8万出头了.操盘业绩不咋的,但是还好,没有亏损,多少还是赚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说只要长期持有基金就能赚钱,可事实证明情况并不是这样!"张阿姨是位65岁的退休教师,为人师表的她平时温文尔雅,可一提到自己手上的那只基金便火大。张阿姨的养基经历还要从2006年说起,虽然那时股市一片大好,但被股市折腾掉不少血汗钱的她还是决定对其敬而远之。"那时大家都说基金比股票风险小,容易操作,而且股市好基金就好,就算股市不好只要长久持有基金就能赚钱,所以我就决定试试养基。"张阿姨说。张阿姨2006年1月拿出2万元投资了博时旗下的一只基金。在随后3个月的交易日里,她有空就去银行看收益,认真记录当天的盈亏额,可谓煞费苦心。4个月后,资本从2万元变成了3万元,出于落袋为安的心理,张阿姨赎回了该基金。很多亲朋好友都批评她过于心急。于是,6月份时,张阿姨咬了咬牙,拿出自己用于养老的10万元存款投资华安策略优选,并决定这次要坚持做长线。没想到自从2007年10月开始,股市风雨突变,基金行情也直转急下,目前跌幅已超过40%。张阿姨苦苦经营了一年多的10万元如今只剩下6万元不到。张阿姨感觉自己是花了4万多元钱买了一句话:买基金不是保赚的。相信还有很多基民有着相似的经历,一味听信别人的赞美之词而匆匆加入基民行列,而自...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才能从A股市场2000多只股票中发掘金矿,让自己买到称心如意、"钱"景广阔的公司股票,并同它一起成长,获得最大收益?我们不妨学学股市投资精英们的做法,学会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掘金,让自己也赚个盘满钵满。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告诫人们:"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投资了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如果不研究任何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概率,就如同打牌赌博时不看自己的牌而打赢的概率一样。"股票的本质就是公司的股权,投资股票就是样的重  相似文献   

19.
理财趣闻     
牛顿也算不清股市 大名鼎鼎的牛顿曾是一个疯狂的股民.1711年,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迅速攀升,涨幅惊人.4月份,看到如此利好消息,牛顿就用自己大约7000英镑左右的资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很快他的股票就涨起来了,仅仅2个月左右,比较谨慎的牛顿把这些股票卖掉后,竟然赚了7000英镑.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世事如棋局局新。我认为股市亦如棋。而且特别像围棋。第一,目标非常明确。围棋的目的是围地,抢地盘。买卖股票是投资,赚差价。第二,棋理股理相通。下棋有棋理。讲套路;投资股票有规则,讲技巧。第三,个中境界相似。围棋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娱乐功能.股票对于股民来说,也早已经超出了它的投资功能。它们是智慧的延伸而不仅仅是智力的角逐。弈棋也好,买卖股票也罢.到了一定的境界,它就是一种理念,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生命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