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增收与稳粮并重的方针,紧紧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主线不动摇,绝不放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积极拓宽农业外部增收渠道;坚持统筹区域发展,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注重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又注重农村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
3.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一、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攀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提前实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众望所归的英明决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中,至2000年已实现13项,但仅剩的3项未实现目标都直接与农村有关。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按1990年物价指数,在2000年底应为1200元,实际数字为1066元;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建设小康的进程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宽裕小康”的水平。但是广东“三农问题”,始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加以高度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广东“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表现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苏州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相对而言,苏州市区位优越,交通方便,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外资引进起步早,发展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突破8000元,今年有望增至9000元,正在向万元冲刺。但是,由于体制改革、产业功能、农民素质、就业机会、创业条件、资源状况和天灾人祸等因素,“天堂里还有穷人”,“农村还有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和做好帮困工作,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尤其是如何建立帮困的长效机制,更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积极的探索,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更是农村弱势群体的殷切期盼。苏州市帮困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对“三农”认识和把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省市以上能亲自深入到农民中调研、了解和把握“三农”问题的高级官员、学者、商人少得可怜,制定出来的有利于“三农”方面的措施,是宣传中强调多实际上做得少,表面的东西多实质的内容少,口号叫得多解决实际问题少,主观和客观上都缺乏“为农民说话”和“让农民自己说话”的机制与语言环境,使“三农”发展长时间处于不利境地。 相似文献
8.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绘制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幅宏伟蓝图。报告中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七大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总量翻番变为人均翻番,即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在我国农业人口占主要比重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谈不上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全面小康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如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的决策上,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时代特征。深刻认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肯定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环境以及需要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国信息化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全面小康中的地位与作用1、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在这个时侯,研究“三农”问题,必须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三农”的地位,研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到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为继续在实践与创新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我将笔文提供关心三农问题的同仁研究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对全面建设我省小康社会作了统一部署,对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出了具体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全面地总结农村小康建设的基本成就和基本经验,对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云南的特殊省情以及有组织有领导的转移工作起步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中,农村人口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和沉重负担。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从负担到人力资源的逆转,需要巨大的成本,靠农民,农村自身的积累是不现实的,必须靠政府挥动“看得见的手”,推动利益回归,实现“反哺”农村,建立农村人口治理成本分摊的筹资体系,实施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16.
贵州农村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大局.本文以2007年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构建符合贵州实际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贵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13.97%,尚处于起步阶段,距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差距甚远.与其他地区、全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差别大、农民持续增收难、改善生活状况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等.最后,根据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7年国家统计局在原有基础上修订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构建符合贵州实际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贵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13.97%,尚处于起步阶段,距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差距甚远。最后,根据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正>今天我来参加2009年中国农业十大新闻暨第九届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的揭晓仪式,和首都新闻界的同志及奋斗在农业农村第一线的杰出代表们见面,感到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该市“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2006年洛阳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3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提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目标。但从目前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