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规律薛拣民在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计划机制的作用不断缩小,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全国出现了农民的分化、流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认识贫困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性,探索贫困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笔者结合对周宁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周宁历史上开发较迟,是一个交通不便,资源贫乏,气候条件恶劣的山区贫困县,农业商品率极低,解放前夕,全县总人口中占98.27%是农业人口。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周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刘立新一、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的原因。我国农民中有5亿多劳动力。其中还有近两亿剩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两亿剩余劳动力中,有数千万人处于流动状态,被形象地称为“民工潮”。我国农业劳动力为什么会大量过剩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相似文献   

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在我国,农业资源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解决好这部分人的转移就业,是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东、中、西三大农业劳动力转移区。本文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探讨我国各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在规模、速度、结构层次、地域选择的区域差异及主要原因,对探求我国各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大体可分为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两个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难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目益突出。一方面,我国农民人均耕地近13亩,仅为世界水平的1/4左右,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耕地正以每年500-700万亩的速度减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以每年1000-1200万人的速度急剧增加。据农业部课题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为1.96亿人,桉1998年农业劳动力384亿人计算,剩余劳动力达1.52亿入。  相似文献   

9.
10.
市场经济理论揭示,在充分市场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流动,是由生产要素在各部门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所导致,生产要素总是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并通过不息的流动反过来缩小这种差异,最终使部门间的要素边际生产率趋于均等,达到经济增长最大值,但是,在存在着制度性障碍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受阻,部门之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就会长期保持下来,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迁移理论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劳动力迁移理论 刘易斯建立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指出,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结构,即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剩余劳动力被不断增加的资本吸收的过程。正是通过投资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使现代部门不断扩大,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将随着传统部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置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由于提升、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农业产业化能改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时序效益,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从而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问题过去是个禁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基本按照一个模式安排,似乎只有把现有三亿左右农村劳动力固定在十几亿亩耕地上,甚至仅仅固定在粮食生产上,才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我们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过多次。世界各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的共同趋势。1925年世界总人口是19.28亿。当时农村人口有15.23亿,占总人口的79%,而且绝大多数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1980年世界总人口增加到44.13亿,增加了118.89%。农业人口增加  相似文献   

14.
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山西省委提出的2000年三个基本目标中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全省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原因,结合省情,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论李纯英事物的发展一般都有其阶段性,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是超越还是落后于事物发展的阶段,都会犯错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有阶段性的,我们认清了其发展的阶段,才可采取正确的对策。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在处于何阶段?近来不少同...  相似文献   

16.
佟玉凯 《经济问题》1994,(6):25-27,1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误区浅议佟玉凯一、转移中误区种种1、数量过剩掩盖了质量上的稀缺,盲目转移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是绝对过剩,而不是由于农村产业有机构成提高导致的相对过剩。同时,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很低,平均只有小学文化,受过高等教育和...  相似文献   

1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评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陈培霖 《经济师》2003,(12):227-2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将成为必然趋势。本章以浙江省为例 ,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以及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丽丽 《经济论坛》2004,(11):118-118,115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任务。几年来,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之路,也要借鉴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 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变动现象。未来10年的农业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和要素组合的优化,因而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将成为制约90年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报告旨在分析农业发展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