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珈乐  韩兆洲 《经济前沿》2012,3(3):134-141
通过深入分析统一价格密封双向拍卖机制的诸多缺陷,充分借鉴单向拍卖市场上时钟拍卖的基本思想,将时钟拍卖引入双向拍卖市场,构建了一个无论从分配效率方面考虑还是从竞价风险方面考虑都优于统一价格密封双向拍卖机制,不仅为同类物品确定统一价格,还可以为不同类的物品确定其不同的价格的向上叫价时钟双向拍卖机制。  相似文献   

2.
拍卖机制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宏梅 《经济师》2008,(9):201-202
以合理的价格化解不良资产是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界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拍卖已经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运用拍卖机制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利之处,并进一步研究了组合拍卖理论在不良资产打包拍卖中的应用。同时,针对目前不良资产的拍卖机制还不够完善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拍卖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拍卖是具有明确规则的市场制度,在参与者竞标的基础上,通过拍卖规则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价格(McMee & McMillan,1987)。从狭义上看,它是有一定适用范围及特殊规则的交易类型;而从广义上理解,它反映了市场经济价格形成机制及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现代拍卖理论,探索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基础上的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最优机制。文章将国有企业民营化当成拍卖行为,有三个参与者,即作为卖方的政府——也是拍卖机制设计者,作为买方的内部经营者或外部收购者——他们是竞购者。在拍卖前,我们假设内部经营者和外部收购者处在不同的信息空间申,这一假设改变了标准拍卖理论中的最优机制。主要结论是,信息空间的不同组合导致了内部经营者和外部收购者的价格歧视。当然,真实世界是复杂的。文章最后对现实中的民营化模式作了简评,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研究在中国网络拍卖市场上,拍卖成交价格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卖家反馈评级的影响作用。本文采集了EBay中国上的170笔数码相机交易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验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网上拍卖的成交价格会受到卖家评级的显著影响,好评对于成交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差评对于成交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在忽略品牌因素时,卖家评级对于价格则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市场与拍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市场的时间维度概念 ,讨论了时间维度与市场目标的关系 :它是市场的交易目标和价格目标之间的调节器。丰富了市场理论。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了四种经典的单向拍卖 (英式拍卖、荷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第二价格拍卖 )和两类双向拍卖 (连续双向拍卖和间隔双向拍卖 ) ,讨论了现代拍卖理论和传统市场理论的关系 :微观的、动态的现代拍卖理论是宏观的、静态的传统市场理论的补充、深入、和发展 ,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市场理论。  相似文献   

7.
余长国 《经济师》1997,(4):88-89,58
拍卖中形成的价格——资产的市场价值●余长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价值的概念已经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了。所以我们对资产价值的评估,也从三个最基本方法中的市场价值评估法开始陈述。国际惯用的资产评估方法共有三种,即市场价值法、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一...  相似文献   

8.
拍卖理论及其在国有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理 《经济管理》2007,29(8):70-75
传统的定价方法应用于国有不良资产的定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公开拍卖是一种有效的资产价格发现方式。本文首先对拍卖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做了简要的述评.然后把拍卖机制设计引入国有不良资产的公开竞价交易.分析了价格操纵带来的危害.尝试从补偿性收入、成本比较、风险偏好、防范合谋等方面进行优策略的设计.并强调了国有不良资产的公开竞价出卖不能等同于无原则的“贱卖”等关键性问题。在国有不良资产的定价与市场化处置过程中应用有中国特色的拍卖机制,有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利用率,有利于盘活不良资产,可以有效防范非市场因素干扰和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9.
拍卖是具有明确规则的市场制度,在参与者竞价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规则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成交价格.迄今为止,人们对单物品拍卖的研究已相对完善.目前,有关拍卖理论的文献较多地关注时多物品拍卖和网上拍卖的研究,特别是对拍卖机制的效率和最优机制的设计等问题的研究.本文分析比较了单位需求和线性需求条件下同质多特品拍卖的最优机制设计,井尝试此结论分析我国国有资产分离过程中的拍卖方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交易双方市场地位的变迁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了国外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使用博弈论方法研究市场交易机制的文献,按照交易双方所处的市场地位不同,将市场交易的博弈机制理论划分为以下四种:拍卖机制、谈判机制、双向拍卖机制、逆向拍卖机制理论.阐述了相关文章的研究假设、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结论.在中国市场不断国际化的进程中,这对于提高市场主体参与市场博弈的效率、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