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期代表人物:赵超兰:44岁,富阳某事业单位财务,年收入15万元左右家庭概况:丈夫:王敏,45岁,富阳某医院牙科医生,年收入20万元左右女儿:大学在读资产情况:富阳住宅两套,基金50万元左右,股票、存款若干房产理财疑惑:调控持续、杭州房价有些许回落的当下,有购房资格、购房实力的人群该不该下手买房? 相似文献
2.
房子是什么?房子就是家,就像蜗牛的壳,可以挡风避雨。
过去,我们一家五口人都生活在乡下,住的是单位的房子,起初是竹片编墙瓦片铺顶。后来是砖墙代替了竹片,虽然算不上讲究,住习惯了到也觉得舒适,从没有过要买房子的念头。上世纪80年代初,大哥招工去了城市,住的也是单位的宿舍,到了1990年结婚的时候,单位分了福利房子,大哥便有了自己的家。弟弟随后也招工去了同一座城市,等他结婚的时候已经取消福利分房,住房便没有了着落。于是凑了12万元按揭贷款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虽然是按揭贷款,但比租房住好多了,至少是自己的。弟弟招工走了后,父母不放心便也跟去。 相似文献
4.
5.
6.
12年前,他住在五常老家,四层的楼房,每层三个房间,一家五口,三代同堂;12年后,他住在三墩,114平方米的三室一厅,还是一家五口,还是三代同堂。不同的是他手里还揣着西溪湿地三期的3套安置房和盛世嘉园1套250平方米的跃层。有人很羡慕他,日子越过越好,房子越来越多,但是在他看来,他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杭州人,这12年,他只踏着朴实的步子,沿着杭州人的生活轨迹前行…… 相似文献
7.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当你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是否有感动,有共鸣?从古至今,家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话题。而在国人的意识里,有家的前提是有套房,有了自己的属地,心才能休息。然而,比起谈及家庭时的幸福温馨,买房却是一个现实而突兀的事儿,一个有人欢喜有人忧的话题。在这里,我们搜集了9位普通百姓的购房故事,通 相似文献
8.
9.
10.
上世纪90年代,在杭州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房子是应该由单位分的。1998年正式取消福利分房之前,商品房市场一直处于发展非常缓慢的阶段。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少量的商品房在出售,但当时商品房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去买房的人寥寥无几。而陈文成了杭州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11.
12.
我的人生从大喜到大悲,再从大悲慢慢地找回快乐,这过程很漫长,却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活的真谛。我第一次买房是在老家,那时候房子很便宜,我是个生意人,就当时的房价买一套房子对我来说还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大家艳羡的目光下住进了新房。只是当时买房只图有个地方落脚,所以对周围的配套、小区的物业都没有太大的要求,交钱提货,就那么简单。随着生意投资的失败,我抵押了手上的 相似文献
13.
15.
绍兴的购房者是出了名的挑剔,房子要好,户型要好,景观要好,什么都要好。我们这么多年锻炼下来了,已经养成了严谨做产品的习惯,来到杭州也不怕被挑刺。我相信只要是客户需要的好房子,最后总能够销售成功,而作为金昌来杭州的第一个作品,即使不盈利,我们也要做好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