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雅丽 《经济经纬》2004,(5):121-123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负利率对居民消费和储蓄、企业投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资本市场等具有不同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央行目前不宜提高名义利率,而应该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确保经济能够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虽仍具备合理性,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同时,由于利率形成机制并不完善,利率暂时不能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我国应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直接中介目标,而以利率作为辅助中介目标,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涛 《财经科学》2006,(11):1-8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于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而不会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shows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multiplicative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will reduce social loss when policymaker’s preferences are highly uncertain. This result is still valid even when there is no distortion in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科学原则作指导,但货币政策的实时决策又是极其复杂的,需要中央银行家的审时度势和敏锐判断,也即货币政策的艺术性。详细分析了货币政策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具体表现,认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实践中是难以分割和同等重要的,好的货币政策总是需要好的政策实施者,需要将科学性原则与中央银行家们的决策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基于货币目标区模型、货币政策反应方程以及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关系方程,对2005年7月汇改前后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变化情况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我国的利率政策自主性较汇改前增强,但货币数量政策则由汇改前的具备自主性变为汇改后的缺乏自主性;在我国,通过增强汇率制度弹性以提高利率政策自主性是可行的,但对货币数量政策并不成立。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应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7.
尽管我国宣布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但是,货币供应量近年来却高速增长,造成我国物价水平不断攀升。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实际操作考察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并非货币供应量而是汇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均受制于此。汇率名义锚使我国货币政策走入困境,央行面临着物价稳定和经济紧缩的重大取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巨大贸易不平衡下,汇率名义锚具有不可持续性。参照国际成功经验,本文建议我国应逐步放弃汇率名义锚,渐进迈向物价名义锚,实现货币政策独立和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基础上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就是货币政策具有真实效应,能够对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货币政策能够在保持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然后通过对国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的考察,分析了中国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争论和实践,最后讨论了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主要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新凯恩斯框架下的DSGE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小,因此,货币当局应该充分利用利率政策稳定价格水平;(2)名义利率对产出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大,因此,货币当局不宜运用利率政策影响经济增长速度;(3)利率平滑对福利的影响不大,货币当局的利率政策应该直接针对通货膨胀,而不应该追求利率本身的稳定;(4)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利率政策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差别不大,货币当局可以从便利的角度出发,根据上期的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来设定当期的名义利率;(5)与利率变动相比,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造成福利损失更大,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逐步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放大效应,不能将其与信贷配给相混淆,而应理解为直接通过信贷供给的变动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数量传导机制。运用CC-LM模型和贷款供给函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并运用动态广义矩方法进一步估计我国货币政策贷款供给函数后得知:第一,虽然我国满足信贷渠道必须的金融摩擦条件,但是其所依附的价格传导机制并不畅通,无法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我国垄断性的银行业结构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渠道将以规范化的利率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而信贷渠道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辅助性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成  姜柳 《经济与管理》2007,21(4):72-77
在中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量被动增加,进而导致了经济中流动性过剩问题.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汇率制度改革:完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改革配合协调.  相似文献   

13.
汇率在经济运行中作用的凸显,推动了学术界对货币状况指数(MCIs)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功能研究、缺陷研究、应用研究为线索,对MCIs的研究脉络作了系统分析,并试图通过分析,对MCIs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S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冲击的反应具有逆经济风向的操作特征,汇率升值,货币政策扩张;而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也符合经济理论,货币政策扩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同时,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水平的反应表现为经典的超调现象,但在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的反应曲线则表现为延迟的超调现象。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非常敏感,相反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资产价格——基于货币稳定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稳定是一个伴随着货币交易范围扩展而不断拓展的概念,资产交易规模使资产价格波动能严重影响货币稳定和社会福利,因此,货币稳定应当包括资产价格稳定。利用中国1998-2009年月度、季度数据,以及协整检验、误差修正估计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后得出:资产价格与传统通货膨胀指标现值及预期值存在联动性、与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具有显著的数量解释关系,资产价格通过影响消费、投资等经济因素冲击着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对维护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货币稳定并非无能为力,经验表明资产价格往往对货币政策调整做出积极反应。因此,货币稳定指标应根据传统通货膨胀指标和资产价格指标综合计算,即货币政策应根据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精确分析资产价格与货币中介目标的关系,准确采取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Monetary policy has been usually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small macroeconomic models where central banks are allowed to exploit a limited amount of information. Under these frameworks, researchers typically derive the optimality of aggressive monetary rules, contrasting with the observed policy conservatism and interest rate smoothing. This paper allows the central bank to exploit a wider information set,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ssociated model uncertainty, by employing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with Markov chain model composition. In this enriched environment, we derive the optimality of smoother and more cautious policy rates, together with clear gains in macroeconom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By finding small forecastable variability of future policy rates by highly smoothed central bank's endogenous interest rate trajectory, I suggest that market's failure to predict large portion of variability in future rates does not always imply limited policy inertia.  相似文献   

18.
21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却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国内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国外存在着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强烈呼声.为了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新的挑战,可行的选择是:一是坚决顶住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对货币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强调总量调整的同时,更要重视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cision rulesin the ECB on monetary stability. We consider a model where asymmetricshocks and divergent propagation of shocks on output and inflation arepotential causes of tension within the ECB concerning the conduct ofmonetary policy. Given divergence of desired interest rates we analyze theeffect of different voting procedures within 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ECB. We find that under ECB-rule the ECB Board is able to impose its desiredinterest rate as the Euro-wide interest rate. Large countries benefit fromECB-rule as it implies higher voting power for them at the GoverningCouncil. Our welfar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under particular parameterspecifications ECB-rule is strictly preferred to Nationalistic rule.  相似文献   

20.
田涛  许泱  蔡青青 《技术经济》2013,(11):105-111
利用2001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用货币供应量表征的我国内部因素和用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表征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既源于内部调整,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