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加强市场监管 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债务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如约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综合评价。信用评级的核心作用在于揭示债务的信用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日益深入和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如何迅速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水平,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摆在金融监管当局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信用博弈模型论证当前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且对失信行为缺乏足够严厉的惩处措施。分析企业信用缺失的现实根源,解决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关键是构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与传统资本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突出,特别是财务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得,即使能得到信息,其有效性也很难判断。为了有效判断这些企业的信用等级水平和对应的风险状况,有必要探索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评价中小企业信用质量水平的有效技术路线和方法。从信用评级的最基本规律出发,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作为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大小及波动情况锚定其信用质量水平,并利用表征信用评级关键因素的替代性指标尝试对电商平台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建立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界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大小的有效框架和结果检验系统,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技术提出初步的整体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8.
9.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展开将有效地缓解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统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信用评级行业状况和小微企业资信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12.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国际上看,金融活动法制化已成为国际潮流,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无不有着成熟的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增强金融活动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完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现阶段,我国在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种法律缺失问题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制约瓶颈,而社会信用体系的立法则是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基石,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有关社会信用体系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出台《信用信息公开法》、《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促进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 《西南金融》2005,(1):20-22
过去,人们比较关注金融支持经济包括地方经济的发展问题。其实,支持与被支持是相对的。最近,四川省政府参事室的专家们就四川省金融业发展及政府如何支持金融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目前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支持金融业发展也作了大量工作。但在这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为此,对政府促进金融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金融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和发展期,我们必须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刊全文转载《求是》杂志2007年第5期刊发的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改革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向前发展,金融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其突出作用也日益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9.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可以实现出口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共赢,但近年来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状况恶化、银行融资政策收紧、业务规模下滑等问题。现行机制下,保险公司的加入并未缓解传统信贷关系中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反而滋生了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三方博弈分析可知,出口企业出于“理性”会选择不诚信行为,甚至与保险公司合谋骗取银行融资,特别是在银行管控无效的情况下。基于博弈过程及均衡结果,认为出口企业应积极向银行和保险公司传递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保险公司制度设计上要建立与银行的风险信息共享与有效互动合作机制,银行应加强对出口企业贷前贷中贷后的全过程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加速推进信用保障体系的制度化建设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以政府信用建设带动社会信用建设两方面来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