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入世与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完善的企业信用制度为入世后我国中小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壮大所必需的。当前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良行为及在经营中遇到的信贷、融资障碍多与信用不良有关,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对于入世后完善我国市场机制、规范中小企业行为、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华  邹曙光 《山东经济》2006,22(1):24-26
中国市场经济中最缺乏的就是信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信用基础薄弱,社会信用制度很不健全,各地各行业失信问题非常严重。信用缺失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政府、企业、个人本身,而是缺乏一种外在的压力,包括法制方面、管理方面、环境和道德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保证整个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可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失信行为比较严重。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内市场经济将极度活跃,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活动将日趋频繁。而薄弱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重塑信用将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举措,应当塑好塑实。  相似文献   

5.
方艳 《理论观察》2005,(2):66-67
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交易行为失范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反映出当前社会经济变革时期,市场缺乏合理的价值观导向,经济个体缺乏相应的经济理性、经济制度及政府行为的不完善。信用制度的建设能够促进提供信用保障,促进现代市场交易秩序稳定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迅速建立和发展我国的信用制度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既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当然,它更是当代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实际上在寻常百姓中,信用社、信用卡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了。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信用的基本内涵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淡忘。在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进程都已经使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制框架和游戏规则,使社会和市场的平稳正…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快、影响大,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信用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依法加速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所有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对此.我们要认真对  相似文献   

8.
汤清  王璐 《特区经济》2005,(10):264-2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而且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和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也不可忽视,其中,融资困  相似文献   

9.
甲骨 《改革先声》2000,(8):55-57
为什么一个村民能通过伪造身份证办了64张牡丹信用卡恶意透支近百万元?为什么中国手机永久性欠费已达8~9亿元?为什么中国注册制度严格而假注册却成为公开的秘密?为什么中国电子商务人人叫好 ,却行如蜗牛?本文作者指出 :也许有十万个为什么 ,却只有一个答案 :中国没有私人信用制度。可怕的制度空白自由流动 ,却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 ,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 ,每个人拥有一份资信公司作出保留的信用报告 ,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美国是30美金) ,一旦你有不良信用 ,报告上无法抹去 ,保留7年 ,造成贷…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德国经济学家布鲁诺·希尔布兰德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物易物方式为主的自然经济时期,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经济时期和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时期,并首次提出信用经济时期是一种契约经济时期。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信用经济的社会。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快速周转的物流和资金流,都是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易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所有制偏好?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影响程度如何?本文试图借助于问卷调查分析这一手段,选择一个特定地区进行局部性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发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信贷融资行为,既表现出与经典理论相符合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业绩融资偏好与信用偏好”。这些特点的表现,既有所有制结构自身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建立我国信用体系的制度安排及信用评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上看,信用制度与发展经济形态有关。在经济转型期,信用制度失缺大大抬升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从理论上说,完备的信用制度供给包括法律、中介机构、政府等多重因素。本文分析了这几种制度形式的各自特征和效率比较。本文认为,尽力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评级机构最有效率,符合帕累托优化标准和国际惯例,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信用的机制,并简略介绍了其主要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拉动经济的重要举措,促进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发展,但消费信贷中的违约风险也随之加大。本文根据我国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围绕消费信贷来分析信用制度缺失对消费信贷带来的风险,从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用对消费信贷的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消费信贷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信用方面的缺陷,客观形势要求我国应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其基本内涵包括个人信用登记、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以及个人信用奖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地的企业信用建设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对企业信用的评价是本着自愿原则还是强制原则的问题、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量化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信用评价标准的统一问题、数据来源和数据库建设的问题、不良的信用记录如何公示的问题、政府部门之间信用等级评价资讯系统重复建设的问题、法律的缺乏导致征信困难的问题、对信用中介机构的监管及评定的问题和市场培育与需求激发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才能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科技投入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逐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首先要不断地增加科技投入,使其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这是因为,科技投入不仅是企业科技进步的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和关键。那么,究竟应该用哪些指标来衡量企业是不是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了呢?笔者认为,起码以下的几项指标,应该成为衡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是否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的主要指标。指标之一,是要看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是多少。在国际上,通常都是用“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来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质量代表了供给者的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高质量的农村公共产品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公共产品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树立供给者的公众形象,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有必要探讨农村公共产品质量指标体系。本文是在界定农村公共产品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改革试点之后,农村信用社依然存在体制定性不明、产权模糊不清、“内部人控制失控”等问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困境”,认为最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移植后的“水土不服”和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强烈的“路径依赖”。当务之急是加快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创造适宜信用社制度发展的土壤,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方面创新来突破“路径依赖”的强大惯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种完全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制度的“外部收益”性,而政府确立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后使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成为可能,非政府主体自发恢复被政府剔除于制度供给之外的商业信用制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制度供给,迫使政府最终设立发展商业信用的制度装置,促成商业信用制度实现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的路径取向与方法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标体系研究是世界城市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般认为指标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城市、把握世界城市的塑造规律.然而由于没有公认的指标体系和可靠的数据支撑,有关的指标研究进展并不顺利,一定意义上成为世界城市研究大繁荣中的一个"肮脏的小秘密"(Dirty Secret),影响到了对于世界城市全面认识.本文在理论回顾基础上区分并比较了世界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的识别性、比较研究性和战略规划性三条路径,提出相关研究方法应当从以"识别"世界城市为导向拓展转变为以"塑造"世界城市为出发点.进而构建了一个由目标性和路径性指标群组成,涵盖城市规模、控制力、沟通力、效率、创新、活力、公平、宜居和可持续等9个组别的后发世界城市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