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雅玲 《资本市场》2004,(11):33-35
<正>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对于人民币升值与加大汇率浮动弹性的猜测不断,各种传言依然预期人民币将会升值。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而中国政府职能部门强调  相似文献   

2.
《经济视角》2005,(8):36-36
针对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的传言,中国人民银行7月26目发表声明予以明确否认。我认为,从央行本次汇改内容的实质来看,央行的否认是恰如其分的。这次汇改的内容:一是人民币汇率机制从盯着单一美元转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1美元兑828上升为811元人民币,升值2%;三是现阶段每日美元兑人民币波动幅度限定在千分之三。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问题,基于中国银行长期以来的跟踪研究和恰当判断,结合货币升值的国际经验,我们提出了人民币应该在波动中逐步小幅升值的假设。在波动中逐步小幅升值,既有助于形成真正有效的外汇市场,也有助于企业和机构利用市场工具进行风险对冲。而且,逐步小幅升值的好处还在于可测试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承受能力,当继续升值的条件不成熟时,或者面临着外部环境逆转时,受市场因素的支配,人民币可能维持稳定或贬值。当然,作为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而言,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可自由交易、作为结算货币和计价货币、作为储备资产和金融资产的计价货币、区域化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百助 《商周刊》2011,(22):99-99
我们创造了"全球失衡"这个非常深奥的词语,来描述我们的过度消费和过度举债。我们将责任归咎于中国。我们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免中国再向我们出售廉价商品。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崇献  张自如 《当代财经》2006,(10):101-104,120
本文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条件产生影响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这个过程用几何图形进行了说明,指出贸易条件变动是由众多复杂的因素决定的,人民币升值既可能改善也可能恶化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时,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改善。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币未来几年总的趋势会是贬值而不是升值。因为汇率一个很重要的基本面就是购买力,人民币的购买力过去这些年下降得太多、太快,所以从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这么多,而且相对于美元还升值,必须要改变这个局面,那么改变的话人民币只能贬值而不是升值。  相似文献   

7.
顾列铭 《新经济》2003,(3):48-50
希望人民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是美、日财经界人士今日高宣的佛号。他们抱怨说,人民币被低估甚至是严重低估了,应当升值。2002年11月19日,时任中国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在香港访问时,曾回答了关于人民币是否会升值的问题,当时他说:“个人而言,我感受到有这个压力。”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汇率非中性假设下,用投入结构差异下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来考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通过分析我国各类商品的贸易特化系数,发现我国贸易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过程中,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了人民币升值确实是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已经给我国涉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结构。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不可小觑。面对当前国内外强大压力之下,人民币升值已经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要正视人民币升值对国内企业的挑战,冷静地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涉外企业的长期影响,必须要总结规避风险的方法,研究我们的应对之策,以便及时总结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长久不衰。  相似文献   

10.
陈伟杰 《时代经贸》2007,5(4X):105-105,107
人民币升值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日常消费、投资理财、出国留学等将会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围绕人民币升值对出国留学的影响做一个简单分析,从长线来说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国留学市场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1.
希望人民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已成为美、日财经界高宣的佛号。他们抱怨说,人民币被低估甚至严重低估,应当升值。去岁岁末,中国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回答人民币是否会升值的问题时说:“我感到有这个压力。”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赤东  郑垂勇 《经济论坛》2005,(13):36-37,43
2004年人民币几经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强烈的升值压力,同时中国国内出现了幅度比较大的通货膨胀,中国央行又在10月29日决定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启动了新一轮的升息周期。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可知,在独立货币政策、汇率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中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至多同时实现两个目标。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中国政府是十分小心、谨慎的思考对待的。但是,人民币到底要不要升值,本文采用SWOT方法,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得出了合理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升值的传言终于成为现实,那些赌人民币升值进入中国的海外"热钱"不但没有撤离的迹象,反而有进一步涌入的势头.同时,那些与热钱纠缠不清的境外地产基金也加速了在中国布局的步伐. 伟业顾问总经理张晓晋认为,由于仍然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现在正是外资进入的一个绝好机会.今年以来海外资金在国内商业地产上的大手笔,表明外资逐步开始由短期炒作转向长期投资,国际投资者越来越看好中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依然是我们国家当前需要继续坚持的大政方针,是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最佳抉择。本文在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下,从正负两方面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宏观金融学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带来大量游资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房地产经济,但现如今,汇率制度改革已将近两年,人民币升值已达碱,房地产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究竟人民币升值会给房地产业带来什么影响,让我们先从人民币升值前后的房地产业发展情况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两年来,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有很多议论,市场上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也逐渐升温。尽管今年以来不断有官方人士宣称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已经减缓,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带来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有鉴于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洁  李玉双 《经济与管理》2009,23(11):45-49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物价水平的降低作用远低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上涨的程度,而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升值预期。因此,中央银行不能忽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率升值预期效应,要抑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关键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我国的多边贸易往来在全球贸易市场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增长紧密相随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汇率按照预定目标实现了双向浮动。但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呈不断上升之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关注与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低估论者以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和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汇率为主要依据,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并以此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论据。然而,客观事实充分表明人民币汇率低估是一个伪命题。美国为实施其经济战略必将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争论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着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高增长压力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积极应对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要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人民币汇率问题,破解人民币汇率难题的战略选择是: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实施积极人民币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与对外工程承包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是两个关系密切的领域.本文讨论的人民币升值对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影响是基于比较静态的方法,即假设在人民币与美元汇兑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升值的影响.随着国家对外汇市场管理方式的调整,以及更多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不利影响将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